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
利川一中高三物理备课组
搞好高考真题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考复习效率。分析试题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1)历年试题抽样分析——找共性;(2)近期试题重点分析——找趋势;(3)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分析——找变化;(4)不同模式的试题分析——找差别。下面对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卷(以下简称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09年高考提供一些预测依据。
一、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知识点的分布,预测09年物理高考
湖北省近五年高考,理综卷用的都是全国Ⅰ卷,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但物理核心内容重点考查,力学和电学两大块所占比例约为48.3%和36.7%,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三块所占比例均为5%,即各占一道选择题。下面按题型具体分析。
1.选择题
近五年在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全国卷Ⅰ)中,选择题数量均为8个,分值共48分,占物理试题总分的40%。选择题的考查内容较为稳定,题目数量为力学3个(08年力学4个,其中1个内容为振动和波),电学2个(08年电学1个),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各1个。选择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一。
五年中,最近四年都考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考查有三年都是以图像的形式;单独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有三次(04、05、08);热、光、原、波几乎每年都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可以预测,在09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相结合,万有引力与航天,原子物理中的核反应方程和原子能级及跃迁等问题仍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电荷在电场中的动力学及功能关系问题,动量和能量问题,一些科普知识和物理学史等问题也有可能出现,以体现对新课标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考查。
2.实验题
从近五年高考实验题来看,已从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过渡到要求考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强化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从仪器使用,装置改造,电路设计,实验方法等多方面设置了新的物理情境。实验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二。 预测09年高考实验题仍然为一大一小两道实验题不变,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必修(包括必选修)内容中实验共有十一个,选修3-5中一个,共十二个实验(具体内容见附表三),考虑到重复考试的可能性很小,其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等实验考查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些实验应该作重点复习。
3.计算题
计算题只有三道题,通过由易到难的三个考题,区分考生对主干知识掌握程度、鉴别考生物
理学科综合能力的高低,其中24、25题为中等难度以上的考题,区分度较大。而25题作为物理压轴题,往往含有多个物理过程或具有多个研究对象,需要应用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求解,难度最大。计算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四。
近五年计算题的特点是一道运动学,一道动力学、一道电学题,预测09年高考计算题仍然会延续这种思路,23题可能还是考查运动学,24题可能是一道电学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25题可能是一道力学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动量、能量的几个规律的应用。
二、通过对2008高考全国理综Ⅰ卷物理试题特点的全面分析,指导09年高考总复习
1.题型题量稳定、知识覆盖面广
理综物理部分结构合理,题型、题量、总分值与往年相同,各题赋分与去年相比,实验题(第22题)多1分,计算题第23题少1分,其余各题赋分均相同。考查内容既全面又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内容覆盖了《考试大纲》“知识内容表”十七个单元中的十四个,占82.4%,只有“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和“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三个单元没有考题。试卷重点考查了“五种能力”中的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重学生在这三种能力上的培养和训练,习题的设计中要渗透这方面能力的考查。
2.考试内容基本稳定、考查角度千变万化
考试内容以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为主。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包括力学部分的质点运动、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定律、动量以及机械能等内容,电学部分的电场、恒定电流、磁场和电磁感应等内容。这些内容在《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程度基本上都是Ⅱ类要求,这些内容也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这些主干知识是每年物理高考中必考的内容。本卷中共96分,占80%。 除了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以外,还适当考查非主干知识。非主干知识主要包括热学、光学、原子及原子核以及力学中的振动和波、电学中的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和实验题出现,本卷中非主干知识共24分,占20%。以不同的角度考查必考内容。虽然主干知识和一些非主干知识是每年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但是考查的角度常常是不同的。比如在选择题中有关“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考查是每年必考的内容,06年考的是求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07年考的是求“宜居”行星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2008年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这些题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但是考查的角度完全不同。在“电磁感应”部分,06年考查的是“两根相互垂直的导体,在磁场中以不同速度不同方式运动,比较通过电阻 的电量”,07年考查的是“当正方形导线框进入匀强磁场时,判断导线框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I-t图像),2008年考查的是“当放有矩形导线框的磁场按一定规律变化时,判断矩形导线框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I-t图像)等等,这些题考查的知识点相同,运用的规律基本相同,物理模型类似,但是物理情景和考查的角度一般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这些必考内容的复习时,要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归纳出各种可能考查的类型,逐一全面分析。 3.不刻意回避往年高考题,推陈出新
试题中没有全新的创新题。命题的材料都来源于课本和考生日常生活实际,物理情境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或似曾相识的,大部分考生都没有陌生的感觉。
不回避陈题。命题者没有刻意回避陈题,而是合理利用陈题,只是适当改变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物理情景和模型与原题完全相同。如第20题与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Ⅳ)第19题如出一辙,只是磁感应强度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一样。
推陈出新。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或变换试题情景和物理模型,或改变设问方式与设问内容成为今年的高考试题,使其对考生的能力进行全方位考查。如第25题与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Ⅱ)第24题相似,考查的都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考查的知识点基本相同,只是匀强磁场与匀强电场边界重叠部分不相同。在04年第24题中,匀强磁场的上边界与匀强电场的下边界完全重叠,而今年第25题,匀强磁场的上边界与匀强电场的下边界只有一部分重叠,而且两边界成一定的夹角。两题的设问方式都是分步设问,但设问的内容不同。因此,我们在复习中也不要刻意追求新题,热点。精心挑选、从不同角度精心分析那些典型的陈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算量较大
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今年理综物理部分试题同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但是没有刻意联系科技热点,没有考生不熟悉的生产或科研领域的问题,试题的物理情景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例如第14、15、17、19、21、24题等。
在解答的某些联系实际问题的试题时,运算量较大。第17题是一道联系实际问题的试题,试题的物理情景是天体运动,解答这一实际问题用到的理论知识比较简单,但本题在数值计算上有较大的运算量,对考生的数值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数值计算量大与解方程演算量大的试题,在本试卷中并不是孤立现象。在解答第19题的过程中也要进行近似计算(估算),也有较大的计算量;在解答第21题的过程中,在进行推理和演算时,也要进行近似处理,相对于一般选择题来说,其运算量也是比较大的。第23题有多种解答方法,如果选取的解答方法不恰当,对所列方程进行运算时,运算量也较大。
5.重视学科内的综合,全面考查能力
重视学科内的综合。比如第24题是力学综合题、第25题是力电综合题等。对于非重点部分,多以较容易的选择题出现,但试题避开了纯记忆型的判断,而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推理,同时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综合度,如第16、17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年学科内的综合试题不仅仅只涉及力学、电学两部分的内容,还出现了力热综合题,如第19题,出现了力光综合题,如第21题等。
试题突出以能力立意。在试题设计时,有的试题着重考查了某一方面的学科能力,如第15题考查推理能力、第20题考查实验能力等,更多的试题综合考查了多方面的学科能力,如第16、18题考查理解能力与推理能力、第19、21题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第14、17、20、23、24、25题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6.突出学科特点,强调实验能力的考查
今年实验题共18分,占总分值的15%。大题之下含两小题,第22(Ⅰ)题是力学实验题,实验内容是用图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此实验装置与现行教材上的实验装置不同;第22(Ⅱ)题是一道简单的电学设计性实验题,所以两道实验题都是考查较高实验要求,主要考查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即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今年的实验题与07年相比,难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第22(Ⅰ)题第1小题考查的内容是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第2小题考查实验误差分析,第3小题虽然考查的仍然是关于实验结果误差分析的内容,但它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第22(Ⅱ)题第1小题是设计实验电路,考查了实验原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第2小题考查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今年的实验题的考查不是只停留在掌握实验的规范操作上,而是突出考查了“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的能力,突出对物理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的考查,突出对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三、我校高三物理总复习的总体设计、安排
高三的物理复习,我们主要是按照传统的三轮复习法进行,第一轮复习从08年5月底始,计划在明年3月初结束;第二轮复习4月底前结束;5月份进入第三轮综合训练。第一轮复习全年级统一资料,统一进度,统一测试,按照《优化方案》的章节顺序安排复习进度,基本上每章安排两至三周时间复习,少数章节安排一至两周时间复习。第二轮复习的形式各位教师可以不同,一般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比如说大的专题有:运动学专题、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动量和能量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专题等;小的专题有:传送带类专题、弹簧类专题、图像类专题等。第三轮复习重要是查缺补漏和考前有针对性(预测性)的专项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 在具体实施第一轮复习计划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 (1)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第一轮复习的目标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08年物理考试大纲上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全面、高效的复习高中所学习物理知识,巩固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同时深入复习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 (2)逐章复习,构建网络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按照力学、电学两模块的先后顺序逐章逐节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对基础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归纳基本方法,逐步落实每个知识点,同时我们必须改变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复习方式,而应“以大带小”(突出主干知识),“以点带面”(突出重点、热点知识),“以少胜多”(突出优质高效)。通过第一轮的复习,使学生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应用。引导学生把每章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3)精心准备,精讲精练
用于第一轮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第一轮复习又是最关键的,起决定性、全局性的作用,为此,教师课前精选例题,课堂精心评讲,课后学生精练。我们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有一位中心发言人,由中心发言人对后面两周的教学进度作出安排,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作出必要的分析,对照一轮复习参考书指出必要补充的例题和习题,安排一章的检测时间和检测试卷。其他老师根据中心发言人所讲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作必要的补充。这样复习过程中基本可以做到:考点复习到位,知识归纳到位,网络构建到位,题型讲解到位,巩固练习到位。并且每章一次检测,确保复习效果。这样基本上能让学生明白每节课、每个单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能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附表一:近五年高考选择题知识点分布表 2004年 原子核的衰变,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同牛顿运动定律 14 位素 牛顿运动定律,运用振动图象与 粒子物理初步知识,物理光学,电磁波的传电荷守恒定律 播 波动图象相结合问题 气体压强微观含波动图象 牛顿运动定律 天体运动与万有核反应方程 引力定律 平抛运动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15 数学知识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16 与阿佛加德罗常数天体运动与万有引天体运动与万有引力义,热力学第一定有关的计算 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力定律 定律 律 简谐运动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光的折射,全反射 光的全反射 17 像相结合的问题 场中的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原子核的组成,核反应方18 简单的电路知识 气体压强的微观含义,振动与波 热力学第一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动量定理 程 光电效应 19 律,楞次定律(图像形式) 受迫振动与共振 原子能级跃迁 气体压强,摩尔体积 20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超重与失重 的运动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 电势、电势差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图像形式) 光的折射定律 气体压强微观含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反光的折射,全反射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与电路 应定律,楞次定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