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党忠诚可靠,对人民竭诚奉献。
通过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来践行为拥政爱民的宗旨。
一要提高消防执法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所谓爱民之心,就是对人民群众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一种谦恭态度、深厚感情。爱民之心是爱民精神的基本要求,是爱民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深怀爱民之心,就要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把人民当主人。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地和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站在一起,革命依靠人民,建设为了人民,改革服务人民,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消防官兵执法为人民,热血保平安,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生命财产安全付出巨大牺牲奉献。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先进模范人物,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长期被人民群众爱戴,被世人传颂。公安消防部队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时刻牢记我党、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时刻不忘胡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视人民群众为历史的主
人,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深怀爱民之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永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优良本色。
把人民当老师。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群众。视人民为老师,首先要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始终做到看人民高于自己,学人民改造自己,爱人民胜过自己,为人民舍得自己,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当老师,把自己当学生。在实践中,就要把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作为公安消防工作的胜利之本、力量之源,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视人民为老师,把群众当靠山,真正把公安消防工作寓于人民群众之中。同时,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智慧,吸取营养,使各项公安消防工作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永葆公安消防事业的生机和活力。
把人民当亲人。古人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民警察来自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的亲人。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人民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有多深,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感情就有多深。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是做好一切公安工作的基础。每个消防官兵都要深深懂得部队离不开人民群众,就象鱼儿离不开水一
样,切实与人民群众建立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谊。只有在内心深处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浓浓亲情,诚心诚意做好事,坚持不懈办实事,竭尽全力解难事,才能真正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成为一家人,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愈深,服务人民的行动就愈自觉。只有把人民当亲人,才能把保护人民群众、帮助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变成我们的自觉行动、自发行为。当前,要坚决防止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教育引导广大官兵感情要贴近人民群众,身心要融入人民群众,始终以和蔼可亲、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态度面对群众、服务群众,让人民群众感到可爱、可亲、可敬。
二要恪守为民之责
热爱人民与扎根群众的爱民精神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在内涵和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忠实地履行好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需要,是构建战略机遇期沿边沿海安全稳定战略屏障的需要。所以,爱民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执法为民工作实践中的具体行为。对于公安消防官兵来说,爱民之行就是认真履行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的神圣职责,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保一方平安。人民公安为人民,首先要看能否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保一方平安,是公安消防官兵根本职责之所在,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期盼。当前,我国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案件高发、对敌斗争复杂时期,维护沿边沿海地区安全稳定的任务十分艰
巨,一刻也不能放松。每个消防官兵都要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保持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害,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三股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坚持防患未然、露头就打,决不使其形成气候、阴谋得逞,危害国家安全。要始终保持对走私、偷渡、贩枪、贩毒、跨境犯罪等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维护边境地区安宁,维护国家正常的出入境秩序和经济秩序。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热点”、“难点”问题,要反应敏锐、及时整治,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好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统一领导下,以说服教育为主,慎用警械和强制性措施,讲究斗争艺术和策略,严防矛盾激化。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深化警务机制改革,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服务前倾,积极打造海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特色品牌,努力走出一条辖区发案少、秩序好、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治安管理新路子。
促一方和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公安保卫战线的重要职责所在。”促进沿边沿海地区社会和谐,是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更高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的重大职责。要以和谐理念为指导,以和谐状态为目标,加强对新形势下沿边沿海地区社会矛盾特点、规律的研究和分析,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消除社会矛盾产生、
发展的消极因素和诱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减少对抗和冲突,消除隐患和积怨,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要善于依靠政治优势化解社会矛盾,积极参与、推动社会矛盾预防、调处机制的建立,增强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水平。要立足于“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最大限度地把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当地。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先、攻心为上、惩戒为辅,实施精确管理、宽严相济、法理一致,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达到更高层次上的社会稳定。要充分发挥广大官兵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维护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是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必然要求,是爱民、为民的根本体现。维护公平正义,既要充分保证人民群众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正确行使自己的正当权利,又要严格保护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当前,影响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成因很多,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历史原因,又有我们自身执法不力、执法不公的问题。“民不畏吾能畏吾公”,公正严明是为官之本,也是万民所望。恪守为民之责,要求广大消防官兵以维护法律公正为神圣职责,以捍卫社会正义为最高追求,严格履行职责,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和关口。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拥政爱民教育讲稿(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