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武器,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秘密,并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认为: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成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资本家生产的唯一目的,也是资本主义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资本主义生 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增殖过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 2 )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意义
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指明了工人受剥削的根源,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和正确途径,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3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使社会主义不再是建立在理性、正义、平等、永恒真理等等之上的空想,而使它立于现实基础之上。所以,本章最后做出结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三
本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力量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本章的中心内容是系统地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全书重点,共 36 段。 (一)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里的反映 (第 1 — 3 段) 1 、只有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才能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 1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两点:
第一,生产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
第二,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形态中,社会产品分配以及划分阶级和等级都是生产和产品交换决定的,阶级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 2 )从以上唯物史观引伸出两个结论:
第一,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都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即经济关系的变更中去寻找,而不应当在人们头脑里,在永恒真理和正义的认识中和哲学中去寻找。
第二,用来解决社会弊端的手段,应当从现存的经济关系的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而不是象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从头脑里臆造出来。
2 、科学社会主义是客观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观念的反映。
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产生的?简言之,它不是从人们头脑里产生的,而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产生的,它是资本主义矛盾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它是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的矛盾冲突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经济根源。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 4 — 21 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产生时起就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1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 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首要方面是生产的社会化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简单商品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从 15 世纪经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这三个历史阶段,把分散的小生产变成社会化的大生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体现者资产
6
阶级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所以,产品由个人劳动变成了许多人的共同创造,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这是我做的,这是我的产品。”
( 2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资本主义生产是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生产,社会化生产的产品是劳动者共同劳动的社会成果,但它都不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而被资本家私人占有了。财富越来越多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
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冲突的基础。这一矛盾将随着资本主义方式的发展而日益激化。 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
( 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将生产资料变为资本,作为剥削雇佣劳动者的手段。而丧失了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遭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与压迫。这样,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便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
( 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之间的社会联系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市场交换需要进行生产,他们谁也不知道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情况,是否能够收回成本,各自都盲目的进行生产,这样整个
社会生产必然导致生产无政府状态,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强竞争力,而这又使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更加严重。这就形成了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 17 世纪和 18 世纪的商业战争”,指欧洲各大国之间为争夺同印度和美洲通商以及殖民地市场而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最初主要的竞争国家是英国和荷兰。 17 世纪下半叶,英国为争夺战殖民地市场和海上霸权,同荷兰进行了三次战争( 1652 — 1654 、 1665 — 1667 、 1672 — 1674 ),后两次战争,荷兰得到法国的支持。后来决定性的战争在英国和法国之间展开。所有这些战争都是以英国取得胜利而结束,到 18 世纪末,在英国手中已经集中了几乎全部的世界贸易。 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迫使资本家必须遵守两条“强制性法令”:不断改进技术和无限扩张生产规模。由于机器的改进,就人为地造成劳动力过剩,形成一支真正的产业后备军,即失业大军。改进的机器成了资本家用来对付工人的机器,劳动资料夺走工人手中的生活资料。由于机器的改进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生产无限扩张,造成生产过剩,因为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生产力按几何级数增长,而市场最多也是按算术级数扩张,”这样就造成了经济危机。 ( 2 )经济危机的实质和特点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到来的表现是:“商业停顿、市场盈溢、产品滞销、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关闭”,工人失业增加,工人 实际收入下降和生活资料缺乏,生产急剧下降。造成社会生产力和产品的大量浪费与破坏。
经济危机的特点是周期性发生的,按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爆发着,差不多每隔 10 年就重复一次。从 1825 年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已经经历过 6 次危机。
7
( 3 )经济危机的后果。
在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达到剧烈爆发的地步“经济的冲突达到了顶点: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生产力起来反对已经被它超越的生产方式。”总之,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一方面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没有能力驾驭已经发展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表明日益增长的生产力要求清除资本主义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4 、垄断组织的出现,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完备的物质条件 ( 1 )垄断组织的出现的原因
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激烈冲突,迫使资本家在保存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前提下,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原则下,改变生产组织形式,于是产生了垄断组织。 ( 2 )垄断组织形式及其作用
垄断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恩格斯概括了当时出现的三种形式:股份公司,托拉斯和资本主义的国有化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托拉斯是国内同类产品的企业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统一规定产量和出售价格,垄断某些商品的产销,以谋取高额利润。
这些垄断组织的出现,部分地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例如大规模的交通机构,即邮政、电报、和铁路等投资大,周期性长的项目是私人资本无力承担的,因而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新的可能性。 ( 3 )垄断组织引起的后果
垄断组织必然引起两个后果:第一,使资本家变成了专靠剪息票,拿红利的寄生虫,在交易所里进行投机,除此之外,资本家再也没有其他社会职能了。资本家生产方式最初排挤工人现在却排挤资本家了。第二,垄断组织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更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反而激化了这一矛盾,使它发展到了顶点。
垄断和国有化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但却使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在客观上就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便于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后,利用这种形式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实行社会主义国有化,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
(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 22 — 24 段) 1 、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只有实行现代生产力的社会占有,生产力的这种社会本性客观上要求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这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才能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性质相适应。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一种历史必然性。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的。
2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但是,这些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突出特点是:先夺取政权,接着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变为国家所有,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基础,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也就消灭了无产阶级自己,无产阶级国家便自行消亡了。
3 、阶级的消灭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
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和阶级的消亡具有历史必然性,取决于一定的经济条件。阶级的产生以生产发展的不足为基础,同样阶级的消灭也必然以生产的高度发展为前提。而要使生产高度发展,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8
是必不可少的。
(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 25 — 27 段)
根据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预见,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1 、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根本的特征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由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换活动将不再通过交换劳动产品的形式出现,作为人们的经济关系的一种形式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将被消除。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将在全社会范围内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可以直接按劳动时间来计量,而不必采取价值形式。同时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互助合作关系将充分体现,不同的部门,企业和职工之间将由全社会的整体利益联系起来,而不再由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相互联系,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旦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2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实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生产力获得了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他们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到那时,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全体社会成员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3 、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概念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提出来的,在本文中,恩格斯又提到这个思想,他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随之消除。”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劳动已经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习惯和生活的第一需要。所以将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
4 、人们的思想觉悟极大提高,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恩格斯在强调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同时,很重视精神的发展。所谓“精神的发展”,就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们认识了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发展规律,能十分自觉地、熟练地运用它们来为社会服务,过去作为异已力量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了。“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这个时候可以说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了。”恩格斯这里说的“必然王国”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王国”指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五)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 28 — 36 段) 对第三章的基本内容作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和总结。
1 、概述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指明了无 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进一步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 、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任务。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和建设共产主义,实现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使无产阶级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识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和性质,以指导无产阶级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四、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光辉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9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一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彻底粉碎了“江湖骗子”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猖狂进攻,批判了杜林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巩固了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团结和统一,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二)本书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马克思曾指出:“这本小册子摘录了《反杜林论》这本书的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一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指出:“它是每个觉悟的工人必读的书籍。”本书对于我们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了解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和奠基意义。它是 150 多年来国际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最好教科书之一。是国际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
(三)本书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恩格斯在全书中阐述的,尤其在第二章所指明的观点,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掌握社会发展的方向,批判各种假社会主义思潮,满怀信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有重要现实意义。
思考与作业
1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有哪些历史功绩和根本缺陷? 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 、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义的产生? 5 、论述本文的中心思想和重要意义。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讲解(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