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优秀实例
游戏名称:趣味玩圈(户外运动区) 年龄班:中班段
塑料圈是我以往会拿来直接摆放在地上,让小朋友练习单脚跳的“工具”,小朋游戏来源 友往往跳了几下就失去兴趣去别的活动区玩。我不禁思考:塑料圈就这么不好玩吗?塑料圈还可以怎么玩呢?如果我就把圈投放一边,不预设任何有关圈的游戏,小朋友会不会玩?他们又是怎么玩?带着这样的疑问,由此我开始对玩圈的幼儿进行观察,看幼儿是如何自取玩具并自主设计游戏。 1.探索圈的多种玩法。 预期目标 2.在玩圈游戏中促进走、跑、跳、钻等动作技能。 3.喜欢参加体育游戏,感受玩圈带来的乐趣。 材料投放 各类塑料圈若干。 幼儿自主探索关于圈的游戏玩法。 游戏玩法 图 片 ? 游戏推进 一 :自主选择,玩法丰富 观察: 晨间户外活动时间,我将圈投放在活动区,让小朋友自主探索圈的玩法并持续记录下这一周小朋友们玩的过程。 镜头一:宇豪拿着好几个小圈挂在手臂上,观察 通过手臂的力量用力转动让这些小圈同时转动分析 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转动累了停下来,休息一下,见到了他的同学,他又兴致满满地说道:“嗨,你看我可以全部把这些转起来!”,说完,他就自信地转动小圈来。 1
镜头二:一群女生拿着塑料圈放在腰间,笑嘻嘻地对我说:“老师,快看过来”,圆圈在她们扭腰的作用下转动了起来,“哈,我转的更快!”“你的一下就掉地上了!”这群女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边说边转动圆圈,“老师,这是我们的呼啦圈!”。 镜头三:孩子们钻圈,或是将圈放在自己头部的斜上方,从上至下头伸脚跨的方式钻;或是将圈放在身体斜下方,从下至上脚进腰弯头钻,单独行动。 镜头四:几个女生拿着大小的圈子商量着要怎么玩。年龄大的比翎对着年龄小的子静说:“我知道,我们可以摆在地上跳。”说罢,她就将圈一字排开。子静一看这摆法,就不假思索的单脚跳进小圈、双脚并跳大圈里。 比翎移动了一个小圈,形成两小圈并列与大圈旁的形式,子静采用两脚分开同时跳进小圈再双脚并跳大圈的方式。对于身手矫健的子静来说,这根本就不是难事。接着比翎在原有基础上再放上一个圈,“子静,你这样跳!”这回难度加大了,子静只能跳进两圈重叠的空间里。 分析: 从教师行为来看,改变了以往教师过多干预或设计幼儿游戏的做法,而是提供充足的户外游戏时间和自由的游戏环境,投放塑料圈这一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己探索其玩法。 从幼儿行为来看,在这一周的观察当中,小朋友单是玩圈的游戏就有十几种,而每种玩法都各包含着走、跑、跳、扭、旋转、钻等动作技能。由于游戏方式由老师为主导转变为由幼儿自选自创,老师没有了过多的干涉和急于求成的指导,幼儿反而能够根据自身条件玩出适合自己的游戏,玩圈的游戏时间由原来的几分钟到十几二十分钟甚至更长。可以看出让幼儿自主探索玩法增加了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引发了他们参与此类游戏的欲望,让幼儿的心理有了兴趣性、自主性体验。 从游戏过程来看,户外活动区玩圈的小朋友更多的是自己单一地与圈的互动,活动场地也较为零散,较少有组织集体玩圈、合作游戏的场面。而中班正是处于集体游
2
戏、合作游戏的阶段,多些集体合作方面的游戏,不仅能促进游戏形式多样,也使游戏的难易程度有所提升。 正如分析所述,需多些集体合作方面的游戏,那该如何进行呢? 1.教师适当介入指导,提供并引导幼儿一些集体游戏的玩法。老师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幼儿的游戏中,以“我还有个玩法我们试一试吧!”让幼儿对新玩法产生好奇和兴趣,进而组织多个孩子一起进行“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圈,一个圈从小朋友的这只手传到下一个小朋友的手上,但是拉着的手不能分开。”的多人合作游戏。 2.鼓励幼儿自主创设集体合作游戏。户外活动开始前,可以先和小朋友探讨“你调整 推进 (图片) 们一起还可以怎么玩?”,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主动探索多人游戏的玩法。 老师教我们新玩法 我们自己玩一玩 我们自己想,一起坐火车 ? 游戏推进 二 :结合材料,形式多样 观察: 今天下雨,晨间户外活动改为室内班级进行。因为在室内进行游戏,我将圈、绳等运动器械就一起放在了班级,供幼儿选择。 杨子静一开始是拿着圈在班级里进行单手滚圈的游戏(这是她常在户外进行的游戏),可是室内场地有限,圈没滚多远就停下了,她玩了两三次后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不想玩了。”“你看看还可以怎么玩,或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想办法。”我说。于是她低着头拿着圈走开了,这时李威拿着绳子经过她的身边,她看了看,好像在想观察 分析 什么,跑过去对李威说道:“李威,我和你一起玩可以吗?”说完,她就将圈套在绳子上,让李威拿着绳子的一端,自己拿着另一端,两个人开始不停的摇晃绳子,圈也跟着转动起来。当她注意到我正在看他们玩的时候,她对我笑着说:“老师,你看我们!”说完,更用力地转动绳子,和李威一起哈哈大笑。 分析: 1.从心理学上看,幼儿游戏的内部心理体验需要依靠一定的外部条件得以实现。
3
在这次活动时,由于雨天影响,空旷的游戏场地转变为室内狭小的空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杨子静对于平时爱玩滚圈游戏的发挥,多次的滚圈失败让她产生了挫败感,失去了玩滚圈的兴致。 2.外部环境的变化为新的玩法创造条件。由于平时教师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是按照活动器械的种类进行划区投放,如圈类区、绳类区等。相应地,幼儿也是在各区玩各自的器械,材料之间的互动为之较少。而这次在室内进行,没有了各区的划分,器械都投放在一起,幼儿活动的场地变小,无形中拉近了玩不同器械的幼儿间的距离。因此,这给子静思考如何继续玩圈创造了条件,启发她能够结合其他材料改变圈的玩法。 3.从教师行为来看,仍是以不过多干预幼儿游戏为主,以鼓励子静“你想想还可以怎么玩”延长她玩圈的兴致。但是令教师眼前一亮的是,幼儿主动将圈和其他材料结合一起进行游戏,这是教师所没想到的,教师还停留在单对圈进行游戏的阶段。 受到幼儿的启发,教师对玩圈游戏有了新的策略: 1.在圈类区逐步增加辅助物,当圆圈遇到海绵棒、绳子、球等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 2.打破户外游戏区界限,转变教师观念,让各区幼儿在户外游戏时间里充分享受各区材料带来的长久体验,让材料之间产生作用。调整 当幼儿在其他区游戏时需要圈的辅助,可以从圈类区取圈到其他区,也可以从其他区取推进 其他材料到圈类区进行结合游戏。 (图片) 射击堡垒 结合其他器械和球,看谁投的准 自定游戏规则,圈先到谁的手上,谁就输 ? 游戏推进 三 :变化玩法,提高技能 观察 分析
观察: 郭翼豪拿了两个塑料圈摆放在地板上,他连续单脚跳过两个圈后,双脚着地。洪宇翔从百变条区拿着两条百变条来到郭翼豪旁边,他看着翼豪跳了一会儿后说:“翼4
豪,我也要跳。”说完,他就将百变条摆放在圈的旁边跟着翼豪跳了起来。 这时和宇翔玩的比较好的振翌刚巧过来找他,看到宇翔在跳圈,他就将百变条放在自己的双脚和圈之间,他先是双脚跳过百变条,再接着单脚跳圈。翼豪和宇翔看到了,也纷纷跟着振翌,从原来单脚跳圈到现在双脚跳过百变条再单脚跳圈进行。这样玩了两三次后,宇翔似乎并不满足只跳两个圈,他又去拿了两个圈放在前面,这样他单脚连续跳圈四下。而每次翼豪和振翌跳圈时都只能单脚连续跳两下,第三下总是另一只脚会搭地。 分析: 1.幼儿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游戏。郭翼豪自主单脚跳圈的玩法就是基于以往老师设计的一种“跳房子”的游戏形式。 2.幼儿自主开展的游戏形式和水平呈现递进性变化。从单脚跳两圈——双脚跳过百变条再跳圈——单脚连续跳四圈的游戏形式和难易程度在不断变化加深,这说明,幼儿的游戏水平正在游戏中得到提高。 3.幼儿的动作技能随着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呈现明显差异。一开始单脚连续跳两圈的时候,三个男生都能够轻松过关,此时幼儿的动作水平表现持平。但是,当圈的数量增加,连续跳圈的次数也相应增加时,他们此时所能达到的技能水平差异就突显出来了。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动作技能发展中提到“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的要求,这三个孩子还需要多多练习和提升。户外游戏一方面是要体现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开放性,但另一面也是需要幼儿在游戏中提升自身的动作技能,因此,教师此时需要进行适当地介入和指导。 为了提升幼儿单脚连续向前跳的水平,我在幼儿原有设计的游戏上稍作调整,增加情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延长幼儿游戏时间,以致达到不断提升单脚连续跳的技调整 能。 推进 玩法:“摘果子”游戏——第一环节,幼儿单脚连续跳两圈后可以在并列的两个(图片) 圈里稍作停留再单脚前进;第二环节,幼儿单脚连续跳三圈后再停留;第三环节,单脚连续跳五圈。 游戏规则:单脚跳圈,谁先拿到圆圈旁的五个小球,谁就获胜。 5
哈哈,这可真容易 多练几次,能连续跳3下啦 我一定要把所有“果子”都摘了! ? 游戏推进 四 :圈不够,找替代 观察: “老师,我也想玩圈。”张容跑过来对我说,“可是圈都没有了。”“那你看看能不能和其他小朋友说一说,你和他们一起玩。”我说。张容看了看四周,跑着去其他区玩。过了没多久,“老师,王杨杨和刘禹凡在抢玩具。”我来到王杨杨身边:“怎么回事?”“老师,这个圈是我先拿的。”王杨杨说道。“可是她已经有一个圈了,我也要玩。”刘禹凡说。“我要两个圈用的,我先拿的!”杨杨回嘴道。“禹凡,已经没圈了,你看看要不然先去玩其他地方,下次你早点来这玩儿好吗?”刘禹凡听了教师的话后有些不开心地说道:“好吧。” 分析: 观察 1.材料不足,易引发幼儿产生抢夺行为甚至失去游戏的兴趣。 2.面对材料突然不够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及时灵活应对,缺乏掌握现场指导的时替圈来玩呢”或“有什么玩具也可以变成圈玩的?”,抓住这个时机,启发幼儿探索材料之间可以如何互换。 3.玩圈游戏一定要有塑料圈才能够进行吗?能否有代替圈的材料却能达到玩圈的目的? 分析 机。实际上,当时如果教师对需要圈的幼儿提出:“你想怎么玩圈?你可以拿什么代 6
从经验准备方面:出示幼儿平时玩圈游戏的照片,和幼儿讨论:“你是怎么玩圈的?如果没有圈了,你可以用什么代替?还可以怎么玩?”,激发幼儿思考“没有圈”的情况下该如何解决想要玩圈的问题。 从材料使用方面:增加百变条、绳子等器械,引导幼儿发现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形态变成圆圈,成为塑料圈的替代品。 调整 推进 (图片) 百变条也可以当火车 百变条变成了百变呼啦圈!
我用绳子当圆圈 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幼儿园中班活动区游戏优秀教学案例:趣味玩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