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诗经》二首教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萎蒿”“芦芽”“河豚”等物联系起来,以物候学的眼光分析这首诗,对上述意见进行评述。

明确:本题不一定有统一答案,但是在讨论时,要注意到实际包含的物候信息。

查资料,没有关于鸭对温度敏感的记载。我们只能说苏轼看到了画中有鸭,故有此说,如果画上是鹅,他也许会说:“春江水暧鹅先知”。鸭是水陆两栖,在作者看来,它体会冷暖比水中鱼敏感。

也许有人认为,鸭有御寒的本能,对水温变化又十分敏感,所以只要春回水暧,鸭自然就“先知”了。春回大地,桃花始开,江水变暧,鸭子活跃;春天的野草,芦苇的嫩芽,相继争发;真是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

桃花在春天开放,萎蒿、芦苇和河豚都是江南春天的美味,一般读本都把“河豚欲上”解释为“河豚上市”。

钱钟书认为,本诗前三句写惠崇画中的事物,末句写的是苏轼心里的想像。宋代烹饪以萎蒿、芦苇和河豚同煮,因此苏轼看到萎蒿、芦芽就想到了河豚。鸭在惠崇画中,而河豚在苏轼意中。“水暧”“先知”是设身处地的体会,“河豚欲上”是即景生情的联想。(《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这里的“河豚欲上”指的是捕捞河豚的时候到了。

但是陈迩冬认为,“河豚欲上”宜解为“春江水发,河豚向上游”(《苏轼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这是从物候学角度作的解释。

根据钱钟书和东迩冬的解释,诗意可以这样解:看到了萎蒿满地、芦根发出短芽,就想到(可以和这两种菜一同煮的)满月正在溯江而上。

河豚产卵时溯江而上,因此捕捞河豚自然从下游开始,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江阴、常州和南京的地理位置不同,吃河豚的时间有先有后是正常的。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11

【课堂反馈】

1写出与“气象物候”专题有关的古诗句3组。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词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迁移创新】

请用平时积累的知识来解说下列诗词中的物候现象

(1)宋代诗人欧阳修《鸟啼》: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说明:候到日暖,万类生物与时争开,众鸟皆鸣。花鸟草木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对季节变化非常敏感,它们的生长发育,直接反映自然季节的变化。

(2)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说明: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3)《游庐山大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

说明: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侯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诗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其实,诗人并不会真的以为如此,这只是文学笔法罢了。

12

第三课时

【导学提纲】

1、在八年级上册我们已经读过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踢。最爱湖东行不中,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写的是早春景象。请再读下面两首诗,讨论这三首诗词中物候现象与季节的关系。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 祁《木兰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明确: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的是早春景象,宋祁《木兰花》写的也是春天,词中“绿杨”“红杏枝头”等点明当时杏花怒放,时间应是二月。而欧阳修《蝶恋花》中“雨横风狂三月暮”,已经点明了季节,“乱红”指的是落花,更说明此时已经是暮春。

2、讨论·活动二:我国南方多梅雨,《辞海》对“梅雨”的解释是:“常指初夏产生在中国江淮流域以及韩国、日本中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因值梅子黄熟,故名。”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指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风》诗说:“三时(指夏至以后的十五天,时当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风。”请请设法找出这些诗的全文,读一读,你从中可以发现什么物候规律?

(梅雨的“入梅期”是从南向北逐步推进的。)

3、讨论·活动三:成语、谚语中有一些是反映气象物候的。《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不少,民间流行的更多。比如: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在,就嫌迟。

13

(四川农谚)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开冻,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华东地区“九九歌”)

请你和同学一起再搜集一些起这样的成语和谚语。如果搜集得多,请注意分类编排,如:有关“鸟儿”(燕子、大雁、麻雀、乌鸦等)的,有关植物(竹、杨柳、桃、杏、梨等)的。如果搜集到的成语、谚语所所反映的气象物候不合你们的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

(在使用物候谚语与俗语的时候,应当注意这类经验的适用区域。) 【课堂展示】 1、物候谚语

蚯蚓路上爬,出门要赤脚。 蚱蜢扑脸,大雨不远。

泥鳅疯癫,大风暴雨在眼前。

蜘蛛添丝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 久雨鸟鸣,天空会转晴。

腊梅花向下开,大风卷雪登门来。 燕低飞,披蓑衣。

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 蜻蜓高,晒得焦,晴蜓低,带蓑衣。

蚂蝗不安,预兆有雨,泥鳅暴跳,雷雨快到。 水缸穿裙,大雨将临。 盐缸还潮,大雨将到。

蚊子成群嗡嗡叫,大雨就要到。 烟不出屋,滴滴笃笃。 雨后知了叫,晴天便到。 2、物候成语

春暖花开 风和日丽 皓月千里 秋高气爽 铄石流金

雪虐风饕 春意盎然 风刀霜剑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课堂反馈】

在学习“气象物候”专题的小组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了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14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葛天民《迎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 答: “雁”,秋天来临,北雁南飞,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明季节是秋天。(1分)“燕”是春的使者,表明季节是春天(1分)或:“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迁移创新】

1、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答】A: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有“不测”风云。

B: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借高科技来预测天气。

2、宋代诗人欧阳修《鸟啼》: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为什么?

【答】候到日暖,万类生物与时争开,众鸟皆鸣。花鸟草木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对季节变化非常敏感,它们的生长发育,直接反映自然季节的变化。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诗经》二首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诗经》二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771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