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期末考题[1]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 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2.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或问题。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3. 滑坡: 斜坡岩土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依附滑动面(带)产生的向坡外以水平运动为主的运动或现象。 4. 活断层: 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5. 水库诱发地震: 是指由于人类修建水库工程,水库蓄水所引起的地震活动,称为水库诱发地震。

6.地震烈度:它是衡量地震在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的尺子,由震源深度,震中距, 能量所决定。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

7.工程地质类比法:它是一种定性分析的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过场地内的 工程地质条件与地质分析相结合进行对工程问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8.临界水力梯度:当单元土体的总压力与其单元体水的重量相等时,即dp=dQ 时,土体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发生流土,此时的水的水力梯度叫做临界水力梯度。 9.斜坡变形破坏: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是指地表斜坡岩体、土体在自重应力和其 他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向坡下的快速运动;斜坡破坏的型式只要有崩塌和滑坡。(综 合)(斜坡变形进一步发展,破裂面不断扩大并互相贯通,使斜坡岩土体的一部分分 离开来,发生较大位移,这就是斜坡的破坏。)

10.混合溶蚀效应:两种饱和度和温度不同的水混合,使其溶蚀性增强这种混合溶蚀 增强效应称混合溶蚀效应。

11.振动液化: 饱水砂、粉砂土在振动力的作用下,抗剪强度丧失的现象。 12.卓越周期: 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卓越周期的实质是波的共振。

13.基本烈度: 指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按100年考虑)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烈度。它是由地震部门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及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等的综合分析给定的,对一个地区地震危险性作出的概略估计,作为工程抗震的一般依据。 14.崩塌: 斜坡岩土体中被陡倾的张性破裂面分割的块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或运动称为崩塌。

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15.地面塌陷:是地面垂直变形破坏的另一种形式。它的出现是由于地下地质环境中存在着天然洞穴或人工采掘活动所留下的矿洞,巷道或采空区而引起的,其地面表现形式是局部范围内地表岩土体的开裂、不均匀下沉和突然陷落。

16.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引用)

17.RQD:岩石质量指标,RQD值越大,说明岩石性质越好。

第二章 选择题

1.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和()两种。 A.粘滑 B.拉裂 C.蠕滑 D.压缩

1

2.地震效应分为()、()和斜坡破坏效应。 A.地面振动效应 B.地面破坏效应 C.地面破裂效应 D.地基效应

3.某坝基下游渗出口为粉细砂土,土的细粒含量ρ和不均粒系数η在()条件下,可能产生流土。 A.ρ<25%,η<10 B.ρ>35%,η<15 C.ρ>25%,η>10

D.ρ>35%,η<10

4.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和()之间的相互制约,以便合理开发和保护地质环境。 A.自然环境 B.地质环境 C.人类社会活动 D.人类工程活动 AC AB D BD

5.从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背景和机理看,一般来说,最易诱发地震的应力场类型是()。 A、潜在走滑型 B、潜在正断型 C、潜在逆断型

6.河间地块的水文地质条件为()时,水库有可能不会发生岩溶渗漏。 A、排泄型 B、补给型 C、悬托型 7.一次地震时,震级只有一个,烈度()。

A、随震中距增大而增大 B、随震中距增大而减小 C、只有一个与震级相适应的烈度 8.为保证斜坡稳定,采用削坡措施适用于()的斜坡。 A、滑面上陡下缓 B、滑面较陡 C、坡面较陡 9.三种常见粘土矿物中,( )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A、蒙脱石 B、高陵石 C、伊利石 BBBAB

10.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和()两种。 A.粘滑B.拉裂C.蠕滑D.压缩 11.地震效应分为()、()和斜坡破坏效应。A.地面振动效应B.地面破坏效应

C.地面破裂效应D.地基效应

12.某坝基下游渗出口为粉细砂土,土的细粒含量η和不均匀系数Cu在()条件下,可能产生流土。A.η<25%Cu<10 B.η>35%Cu<15 C.η>25%Cu>10 D.η>35%Cu<10

13.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和()之间的相互制约,以便合理开发和保护地质环境。 A.自然环境 B.地质环境 C.人类社会活动 D.人类工程活动 AC AB D BD

第三章 判断题

1.野外鉴别走滑型活断层最好的地貌标志是河流沟谷的同步错移。

2.同一烈度震害区,对于同一建筑来说,以土层为地基的建筑一定比以基岩为地基的建筑损害程度大。

3.砂土相对密度愈低,愈易产生地震液化。 4.斜坡成坡后,在坡顶处形成剪应力集中带。 5.砂土的渗透系数越大,产生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小。

6.深层岩溶是原来在地表附近形成的岩溶由于地壳下降运动而埋藏到地下深部的。 7.水库蓄水前,只要河间地块存在分水岭,蓄水后就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渗漏。 8.潜在正断型应力场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最小。 TTTFTFFF

1.把一类以突然错动并产生地震的活动断层称为蠕滑断层。

2.地震震动破坏静力分析法是考虑由地面振动的最大加速度引起的惯性力。 3.地震震动时间越长、饱和砂层越厚埋深越浅,越易产生震动液化。

4.边坡破高越大、坡度越小,越容易在坡顶面及坡脚处产生应力集中区。 5.滑坡后部陡倾,前部缓倾滑坡,容易产生牵引式滑动。

6.深层岩溶是原来在地表附近形成的岩溶由于地壳下降运动而埋藏到地下深部的。 7.有可能产生渗透变形的土体,其细粒含量越高、土的粒度越均一,越容易产生流土。

2

8.两种不同溶液的水相混合后,溶蚀作用有所减小。

9.按以往震例来看,应变积累速率较高地区,透水性好的坚硬岩体库盆、库水深的条件下,容易产生水库地震。

10.斜坡变形一般可以分为卸荷回弹,局部破裂、崩塌弯曲倾倒等形式。FTTFFTTFT 1.水库蓄水前,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蓄水后将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的渗漏。 2.斜坡变形的结果将导致斜坡的破坏。

3.在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中,由于边界条件、荷载条件、岩土体强度等难以精确确定,通常在设计上考虑上述因素及建筑物重要 性而综合确定一经验值,此即稳定性系数。 4.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确定。

5.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砂土液化时,若某一土层的实际贯入击数大于临界贯入击数,则该土层液化。 FFFFF

1.野外鉴别走滑型活断层最好的地貌标志是河流沟谷的同步错移。

2.同一烈度震害区,对于同一建筑来说,以土层为地基的建筑一定比以基岩为地基的建筑损害程度大。

3.砂土相对密度愈低,愈易产生地震液化。 4.斜坡形成后,在坡顶处形成剪应力集中带。

5.砂土的渗透系数越大,产生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小。

6.深层岩溶是原来在地表附近形成的岩溶由于地壳下降运动而埋藏到地下深部的。 7.水库蓄水前,只要河间地块存在分水岭,蓄水后就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渗漏。

8.在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中,由于边界条件、荷载条件、岩土体强度等难以精确确定,通常在设计上考虑上述因素及建筑物重 要性而综合确定一经验值,此即稳定性系数。FTTFTFFF

第四章 填空题

1. 工程地质条件:与 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及其工程性质; ; ; 地质作用; 材料.

2. 工程地质问题: 与 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对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内容不同,所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岩土工程: 承载力、

沉降、基坑边坡问题、地下洞室稳。定性问题。矿山开采: 稳定性、基坑突水、 稳定.水利水电工程: 变形、 渗漏 、斜坡稳定性、 抗滑稳定性。

3. 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 、 等固体物质的洪流. 它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历时 ,具有强大的 。是威胁山区居民生存和工农业建设的一种 工程建筑物岩土类型 地质构造 地形地貌 水文地质 工程动力 天然建筑 工程建筑物 工程地质条件 地基 边坡 矿坑 渗透 水库 坝体 泥沙 石块洪流 短暂 破坏力 地质灾害

1.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 和 两种。 2.渗透变形的基本形式有 和 两种。

3.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 和 等。

4.斜坡变形的形式较多,主要有 、 和弯曲倾倒。 5.按滑坡动力学性质,可分为 、 和混合式三种。

粘滑型 蠕滑型 管涌 流土 工程地质类比法 模型模拟试验法 拉裂 蠕滑 牵引式 推动式

3

3.斜坡变形的形式较多,主要有 、 、 三种。 拉裂(回弹) 蠕滑 弯曲倾倒

第五章 简答题

1.工程地质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等。

2.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何关系: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工程地质学中的大量计算问题,实际上就是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中所研究课题,因此在广义的工程地质学概念中,甚至将岩石力学、土力学也包含进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是从力学的观点研究土体和岩体。它们属力学范畴的分支。

3.滑坡有哪些常用治理方法:抗滑工程(挡墙、抗滑桩、锚杆、锚索、支撑)、排水工程、削坡减荷、防冲护坡、土质改良、防御绕避等。 4.水对岩土体稳定性有何影响:(1)降低岩土体强度性能(2)静水压力(3)动水压力(4)孔隙水压力抵消有效应力(5)地表水的冲刷、侵蚀作用(6)地下水引起的地质病害、地基失稳(岩溶塌陷、地震液化、岩土的胀缩、土体盐渍化、黄土湿陷等)。 5.工程地质工作的步骤及内容

(1)收集已有资料(2)现场工程地质勘察(3)原位测试(4)室内实验 (5)计算模拟研究(6)工程地质制图成果(7)工程地质报告 6.斜坡形成后,坡体应力分布具有以下的特征:

①无论什么样的天然应力场,斜坡面附近的主应力迹线均明显偏转。表现为愈接近坡面,最大主应力愈与之平行,而最小主应力与之近乎正交,向坡体内逐渐恢复初始状态。

②由于应力分异结果,在坡面附近产生应力集中带。不同部位应力状态是不同的。在坡脚附近,最大主应力(表现为切向应力)显著增高,而最小主应力(表现为径向应力)

显著降低,甚至可能为负值。由于应力差大,于是形成了最大剪应力增高带,最易发生剪切破坏。在坡肩附近,在一定条件下坡面的径向应力和坡顶的切向应力可转化为拉应 力(应力值为负值),形成一张力带。当斜坡越陡此范围越大。因此坡肩附近最易拉裂破坏。 ③由于主应力偏转,坡体内的最大剪应力迹线也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直线变为凹向坡面的圆弧状。

④坡面处的径向应力实际为零,所以坡面处于二向应力状态。

7.在研究岩溶区水库渗漏问题应查清的条件时,应抓住反映渗漏问题的两个关键:①渗漏通道的分析,即查明通道的类型(洞穴、裂隙、孔隙‘断层破碎带)、规模、位置、 延伸方向和连通性,它是水库渗漏的必要条件,其中自水库入渗段至可能渗漏的排泄去之间渗漏通道的规模和连通性,对水库渗漏的影响最大;②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其核 心是分析拟建水库的河流和库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只要河间地块河湾地段的地下水分水岭高于设计水位,即便岩体中渗漏通道规模较大,连通性较好,也不会向邻谷或经

河湾地段向本河下游产生永久性渗漏。因此,查明地下水分水岭与河水位及水库的关系,是分析水库渗漏的本质和关键,它是水库渗漏的充分条件。 8.分析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宏观震害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岩体的类型及性质、地质结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下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①岩体的类型及性质的影响:一般岩土体的类型不同对震害的影响不同,软土比硬土的震害要大,且软土的厚度愈厚,埋的愈浅震害愈大。

②地质结构的影响一般是场地内的地质断裂的影响包括发震断裂和非发震断裂。工程时应不提高非发震断裂的烈度。

③地形地貌:一般地貌突出又孤立的地形,震动加剧,震害加大,而低洼河谷,震动减弱震

4

害减小。

④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砂土饱和后烈度增大,而且地下水的埋深愈浅,震害愈大。而地下水埋深愈大,上覆地层愈厚,震害愈小。 9. 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有哪些?

(1)建筑物场址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

(2)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

(3)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地选择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将重大建筑物布置在断层的下盘。

(4)在活断层区兴建工程,应采用适当的抗震结构和建筑型式 10. 请叙述斜坡中重分布应力的特点. (1)斜坡周围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偏转

(2)在临空面附近造成应力集中,但在坡脚区和坡顶及坡肩附近情况有所不同:

-坡脚附近形成最大剪应力增高带,往往产生与坡面或坡底面平行的压致拉裂面。 -在坡顶面和坡面的某些部位形成张力带,易形成与坡面平行的拉裂面。

(3)坡体内最大剪应力迹线由原来的直线变成近似圆弧线,弧的下凹方向朝着临空方向。 (4)坡面处由于侧向压力趋于零,实际上处于两向受力状态,而向坡内逐渐变为三向受力状态。

11. 试论述地面沉降及其主要危害.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 主要危害:

(1)沿海地区沉降使地面低于海面,受海水侵袭;

(2)一些港口城市,由于码头、堤岸的沉降而丧失或降低了港湾设施的能力; (3)桥墩下沉,桥梁净空减小,影响水上交通.

(4)在一些地面沉降强烈的地区,伴随地面垂直沉陷而发生的较大水平位移,往往会对许多地面和地下构筑物造成巨大危害;

(5)在地面沉降区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现象,如深井管上升、井台破坏,高摆脱空,桥墩的不均匀下沉等,这些现象虽然不致于造成大的危害,但也会给市政建设的各方面带来一定影响。

12、 请判断下列活断层的生成年代.

.图a 中的断层切断了Q32 地层, 活断层的生成年代应在Q32与Q4之间; 图b 中的断层切断了Q31 地层, 活断层的生成年代应在Q31与Q4之间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期末考题[1]在线全文阅读。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期末考题[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7702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