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当今社会,网络是传播先进思想理念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对新事物接受程度比较高,因此,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心理发展以及道德观念等产生着重要影响。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新挑战进行分析,并探寻新的对策以应对网络环境下出现的这些新挑战。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就像硬币的两面,它不仅给政治思想教育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网络给高校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传统教育的不足,但同时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也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心理发展以及道德观念产生重要影响。我们需要正视网络的积极影响,同时不能忽视它带来的不利因素,这就对高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需要不断发现新环境下的新问题,同时又要探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一. 网络时代下高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机遇 1). 网络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与方式
网络时代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天地。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办
1
法也不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于受到信息资源的有限性和
表达方式的单一性,成效不是很理想。网络思政教育形象生动,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表达教学内容。而且网络的平等性可以使学生充分的发挥主体创造性,自由的发表言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学生的近期思想动态,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使思想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
网络能够充分利用图、文、声、像相结合,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育手段和方式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和现代化。如网上讲座、BBS论坛、网络博客,红色网站等等。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这是传统思想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
2). 网络极大的丰富了教学信息资源
网络世界是一个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的世界。其海量的信息资源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同时网络又是开放的世界,没有疆界的限制、文化的樊篱、观点的束缚。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面向国内,教育环境相对闭塞。然而,网络时代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共享的特点,大学生获得资讯的渠道得到全方位的开放,资讯的内容达到前所未有的开放,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空间,开辟了大学生全面了解世界的新窗口。
网络时代下的海量信息资源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浩瀚无垠的信息海洋中撷取具有针对
1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第119页。
性、实效性的资料,将其作为教育成本,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面积小,形式单调等弱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 网络促进了教育工作的社会化发展
网络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社会化。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仅仅围绕着学校、家庭和所处的社交范围进行,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周围的环境,这导致了大学生从面向学校的信息需求进而转向了社会。网络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使大学生可以及时的了解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现状,与社会接轨,在比以往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积累社会知识和经验。与此同时也给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机会,每一个关心当代大学生人都给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实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社会化发展,有利于形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巨大优势。
二.网络时代下高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挑战 1).网信息冲击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
在信息时代的网络环境下,网络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网络世界里,既有各种知识道理,又有丰富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信息。马克思说过: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
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2]除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外,一些低级趣味的信息也大量存在,毫无意思的娱乐信息、黄色信息、暴力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等。另外,西方国家也通过传播网络信息以向中国传输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想。网络中垃圾信息的传播会导致高校学生思想的混乱和价值冲突,从而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 2).网络环境对政治思想教育方式的挑战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对学生进行信息的单向灌输,施教者在这一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主题报告、座谈讨论、课堂宣讲、个别谈心等,但处于网络时代中,这些方式由于地域限制、时间限制、覆盖面限制、作用时间短等制约,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步伐,这种说教的方式很难让学生有机会联系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很容易被学生淡忘或抛之脑后。 3). 网络环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高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还存在着对待网络这种新兴事物认识不足,运用不充分。面对新事物、新环境,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及时地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往往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被动局面。网络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搭建了新的教育和交流平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同时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利用和开拓与学生沟通的新渠道,改进教育方式,将网络媒体作为一个很好的手段
工具、充分运用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去。 4). 网络强势文化的侵袭
网络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国际上的强势文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其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向世界灌输西方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在当前的国际互联网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我国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量中,仅仅占到0.1%和0.05%。2正如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的:“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3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而又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在多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网络时代下,无疑对大学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的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先进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挑战。 三. 对策
1). 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增强其“免疫力”
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往往并不难,难的是分析信息的价值,有效地利用信息。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应从向学生传输正面信息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选择正确信
23
明安香、宁新等,《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1999年。 江泽民:《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年版,第412页。
息与传输信息并重。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应用价值观,既不能忽视网络的作用,也不能过分夸大网络的作用。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应建立网上信息的主动回应机制,加强主导性信息的发布,网络主页的不同区域应具备不同功能,让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定位,以免混淆视听,干扰学校的正常秩序。最重要的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其能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消极生活方式的诱惑。 2). 增强教育主体的素。
在网络环境下,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网络的新型教师队伍极为重要。这支队伍应具有深厚的政治水平,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高度政治责任感,能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进行网络传播,进行网上思想教育, 能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总之,他们应成为善于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
3). 改善思想教育方法,优化教育的氛围
网络拥有的巨大信息量是教师、教材甚至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调控手段,优化信息环境。在学校主页上可以设置红色信息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设置校园论坛,让学生有自由的交流平台,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要对开展思想
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水平。应注重“两课”教育,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以及他们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深奥的理论编成生动形象的软件,以吸引学生主动使用。将“两课”教育阵地由课堂拓展到网络中,通过积极的利用互联网阵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主流导向,既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获得较快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活跃、材料鲜活,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4). 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管力度
面对互联网上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有必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手段, 控制信息源头,净化网络空间。加强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进一步防止有害信息进人校园。发展网络文化技术,从技术上割断垃圾信息的传播。为了保证打学生接触健康的网络文化,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先进的软件,如“防火墙”、“绿坝” 等生的,让垃圾信息无从传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网络时代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