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2018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1970-01-0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7-2018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 你有你的世界观,我有我的世界观,我们都是哲学家。 () 【答案】错误

【解析】该观点错误。该观点混淆了世界观与哲学家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你有你的世界观,我有我的世界观,即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不是说有世界观就是哲学家。 点睛: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含义 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区 别 形成 自发形成,人人都有 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特点 是零散的、朴素的 联系

2.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答案】错误

【解析】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3.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但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 【答案】错误

- 1 -

哲学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解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是不存在的。故该题判断错误。 4. “人是一根思想的苇草”否定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答案】错误

【解析】题干强调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5. 中国女排奥运会上成功逆袭,体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 () 【答案】错误

【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不能改造、创造、消灭规律,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6.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能把头脑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 【答案】正确

【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通过实践,能把人们头脑中的思想变成现实,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本题答案为正确。 7.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 【答案】正确

【解析】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故本题答案为正确。 8. “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答案】正确

【解析】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会遇到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道路是曲折的,但经过全国人民的奋斗和努力,一定会实现,前途是光明的,因此坚持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本题答案为正确。

9. 不见高山,不显平川。体现了矛盾双方的斗争性。() 【答案】错误

【解析】不见高山,不显平川强调高与低这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赖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10. 真理和谬误既相对立而存在,又相互包含,相伴而行。() 【答案】错误

【解析】真理是真理,谬误是谬误,真理和谬误不是相互包含的关系。

二、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2 -

11. 在快节奏的现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渐接受了该理念,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等行列。这反映了( )

A. 有怎样的方法论就有怎样的世界观 B. 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 C. 世界观和方法论随时可以相互转化 D. 哲学与世界观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答案】B

【解析】A错误,颠倒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题中材料“人们接受‘慢生活’理念并自觉付诸于实际行动”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即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故B符合题意;C错误,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相互转化; 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12. “治自然科学者,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蔡元培先生的这一论述表明( )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密切联系的

②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题干强调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不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但自然科学的发展会推动哲学的而发展;④错误,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错误理解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但哲学并不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②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3. “什么是本原?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关于这一问题表述正确的是(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切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

- 3 -

②存在不能离开思维而独立存在 ③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④哲学的发展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史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所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切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故①③ 符合题意;②错误,存可以离开思维而独立存在;④错误,纵观哲学发展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所以并不仅仅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故本题答案为C。

14. 我国研发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历经50多天,在南海完成海上试验任务,是我国深海装备的又一里程碑,为我国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海洋事业奠定坚实基础。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 ③人的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为我国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海洋事业奠定坚实基础说明借助“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这一现金的科技设备,我们能更好的认识海洋事业,表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也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故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③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注意把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一知识点,这是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易错点,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就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一般材料中带有“揭示、发现、认识到、观察到等”一些标志性词语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15. 下列各组观点属于同一种哲学派别的是( )

①管子: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②朱熹: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柏拉图: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 ③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④孟子:万物皆备于我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4 -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引文类选择题,此类题型经常考查名言警句、谚语、古诗等包含的哲学道理。要正确解答此类题,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理解材料的寓意,二是要找准材料对应的哲学道理。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选项②符合题意,“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和“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选项③不符合题意,“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万物是我们的表象”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选项④符合题意,“万物皆备于我”和“存在就是被感知”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C。

16. 响应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制造业升级的号召,柯桥区将200家印染企业一举关停69家,同时调整产业生产方式,注重绿色生产,促进印染业升级。柯桥区一系列举措说明( )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人的意志而改变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的矛盾不可调和 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②错误,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随着人的意志而改变;③错误,自然生态与人类的矛盾是可调和的; 题干强调该区淘汰落后产能,注重绿色生产, 调整产业生产方式促进印染业升级,说明既尊重了自然规律,有尊重了社会发展规律,也就表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故①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17. 蒙古人是一个中亚族群,在公元1636-1639年,蒙古人的一支迁移到青藏高原,并逐渐适应了那里高海拔低氧的环境,其基因也发展成了异于低海拔人群的基因。说明了( ) ①蒙古人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的 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 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④蒙古人运动是地球自身的新陈代谢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题干强调迁移到青藏高原的蒙古人,为适应高海拔低氧的环境而基因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使其更好的生存,表明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的根本的属性,在运动中保持自己的存在,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 ④错误,蒙古人运动是人的新陈代谢过程。 故本题答案为B。

- 5 -

【点睛】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18. 有研究表明,白天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和夜晚常看电视的人更容易肥胖,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不仅会改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会导致血糖上升。这告诉我们( ) ①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②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改变规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

19.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感觉剥夺实验,就是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就会产生意识混乱现象。这一实验证明了( )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意识是主观自身的产物 D.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答案】B

【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不选;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会产生意识混乱现象,这说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项正确;意识不是主观自生的产物,C项错误;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B。 【点睛】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 6 -

20. 2017年9月,全国新入学的中小学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一课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楷书大字,而不是字母aoe。专家解释,对刚走进学校的小朋友来说,一上来就学拼音比较难。把拼音学习推后一个月左右,能减少孩子的畏难情绪,培养认字读书的兴趣。这说明( )

①客观与主观总是统一的 ②人们能认识事物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④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客观可以脱离主观单独存在;③错误,物质意具有客观实在性;语文新教材的改变说明人能认识认知规律并加以利用,表明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故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21. 有了“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逐步解开自然界和社会历史之谜。这表明意识具有( ) A. 直接现实性 B. 目的性 C. 自觉选择性 D. 主动创造性 【答案】D

【解析】A不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题干强调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过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把握本质和规律,“复制”当前,追溯其过去,推测其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都表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行。

22.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中国将进一步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实践是人们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②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产生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表明实践是认

- 7 -

识的来源,故③符合题意;我国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表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23.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与这句话内涵不符的是( ) A.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B. 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C. 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 D. 苟学而不思,此理终无由而得 【答案】D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学习圣贤的言论,首先都是亲身实践,然后才是发言议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识来源于实践。选项ABC都是强调实践,但与题目要求不符; 苟学而不思,此理终无由而得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故D与题目要求相符合。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在哲学试题中比较常见,对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的理解把握要结合语文知识,借助文言文阅读,努力古文阅读、诗文名言鉴赏能力,还要求对哲学的原理熟练理解与把握。 解题策略

解答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要注意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具体方法如下:

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解答时,考生需综合提炼题干材料所蕴含的主旨,宁依据此主旨,对接题肢中国的基本理论点,选择相符合的题肢。

排除错误选项,就是针对题干中的名言警句,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或绝对化臆想的题肢加以排除。

20世纪70年代末,人口极速膨胀,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时隔30年,人口老龄化态势日益严峻,国家决定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此政策调整的认识论依据是( )

- 8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2018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在线全文阅读。

2017-2018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7471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