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同学们,你们看了刚才的表演,知道乘火车、轮船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1.提前购票;2.禁止携带危险品上车;3.看管好行李;4.注意报站。
展示 视频:乘车注意事项。 板书 三、做文明乘客
展示 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图片。
讨论 这些图片中的形位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文明乘客的标准吗?大家来说一说。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展示 FLASH:文明乘车。
小结 做一个文明乘客就要做到依次上车、主动让座、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这既是对交通运输工作人员的尊重,也是提高自己素质的考验。
(可以利用图片资源里的资料)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介绍了乘务员的日常工作,感受交通运输行业人们辛勤劳动的辛苦,了解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大家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的小乘客。
板书设计
主题二 乘务员辛苦了
一、辛勤工作的人们 二、乘车要注意什么 三、做文明乘客 教学反思:
46
第十三课 爱护交通设施
设计思路
通过对交通设施用途的了解,使学生认识交通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引导学生爱护交通设施。在感受交通运输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生活的同时,也能看到它所带来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交通设施的作用,了解交通设施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课下调查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给自己以及家人带来的便利以及不便的真实事例,使学生更加深刻感受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交通设施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树立自觉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积极参与爱护交通运输设施的宣传活动和公益劳动。
教学重点
感受交通设施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树立自觉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积极参与爱护交通运输设施的宣传活动和公益劳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和参加实践活动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参观调查法。
教学媒体
一些交通设施的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调查自己身边的交通设施有那些?它的作用是什么?现状如何?
2.了解交通设施给家人和周围的人们所带来的便利与问题。 3.准备参加公益活动的宣传材料和工具。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拿出一盏路灯模型)
教师 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对身边的交通设施做了一个调查,
47
那你们身边都有哪些交通设施呢?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你的调查结果?
学生回答 略。 【讲授新课】
板书 主题三 爱护交通设施
教师 我这里也有一些图片,请同学看大屏幕。 展示 一些交通设施的图片。
讲述 像这些辅助交通的设备就是交通设施。那么,交通设施都有哪些用途?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和不便?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一、爱护交通设施从我做起
1.交通设施的用途。
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交通设施,那么这些设施又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回答 略。
承接 是啊,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车站没有了站牌,如果车站的座椅被损坏,当我们出门等车的时候,将会怎样?既然交通设施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方便,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引导 我们要爱护保护这些设施。
小结 对,爱护交通设施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板书 2.爱护交通设施的具体措施
活动 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由小组长负责,讨论一下,爱护交通设施,我要怎样做?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结 同学都说的很好,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些好的措施方法落实到行动上,做一个真正热爱交通设施的好孩子。
阅读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73页,书上给我们讲述了一位盲人爷爷挂灯笼为全村人照亮的故事,请一位同学来朗读。
学生朗读。
提问 故事听完了,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讲述 一盏小小的灯笼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和方便,故事不仅歌颂了一位双目失明的老英雄渴望给大家带来光明的高尚情怀,还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在那么偏远的地方交通设施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爱护交通设施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具有的公德。
教学反思:
48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你们每天上下学有做公交车的吗? 学生回答 略。
提问 那你们遇到过堵车的情况吗? 学生回答 略。
过渡 我国的交通发展迅速,但是类似堵车这样的问题也就随着出现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讲授新课】
板书 二、汽车和路的对话
1.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讲述 俗话说,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交通事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便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
活动 下面请同学们汇报课前调查和搜集有关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给自己以及家人带来的便利以及不便的真实事例。
学生汇报。
活动 请同学们讲一讲堵车的经历。 学生回答 略。
提问 面对目前堵车的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吗?如果改善这种情况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过渡 除了前面提到的堵车的问题,还有其他的交通问题吗?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造成了大气污染,影响了空气的质量。
板书 2.造成交通问题的原因。
提问 这些交通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听一听汽车和路的对话,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阅读 教材P.75~76关于“汽车和路的对话”的内容。 提问 听了汽车和路的对话,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课堂小结】
的确,交通设施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所以我们应该在爱护交通设施的同时,还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发挥其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板书设计
49
主题三 爱护交通设施
一、爱护交通设施从我做起 1.交通设施的用途
2.爱护交通设施的具体措施 二、汽车和路的对话 1.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2.造成交通问题的原因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 我心中的交通蓝图
设计思路
组织学生举办以“我心中的交通蓝图”为题的讨论活动,把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图片和文字直观地表现出来,活动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教育的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展“我心中的交通蓝图”为题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交通运输的变化,感觉社会的发展,了解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注意建设成就,畅想祖国未来的美好前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展现未来的美好蓝图。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小组活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资料、彩笔、纸张、展板。
50
第一课 历史悠久的家乡
设计思路
本主题的学习内容,由“燕赵大地我的家乡”、“家乡的名胜古迹”两个小主题组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位置,家乡的历史,家乡的物产资源和名胜古迹等,主要是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的了解,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附近的名胜古迹。在了解名胜古迹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我们居住的这块美丽的土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明的过程中,在我们家乡的这块土地上,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爱家乡,爱祖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和文化的多样性,热爱自己生活的家乡,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有探究兴趣,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感受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位置、历史、名胜等。 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分析历史名胜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实际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家乡附近的名胜古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学生收集整理一些旅行时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讲述旅行时的见闻。
3.调查小组做好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
【导入新课】
(让大家欣赏中国政区图)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像一个反着的大问号是哪一个省吗?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没错!这就是我们河北省的地图,河北是我们的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同时它又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省份,你对她的了解有多少呢?
学生回答 略。
过渡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了解认识一下我们可爱的家乡——河北。
【讲授新课】
板书 一、燕赵大地我的家乡
教师 同学们,一说起我们的家乡——河北的时候,人们总喜欢用“燕赵大地”来形容,当你听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第二页,看看战国时期是那两个国家位于我们家乡的版图上。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我们河北省简称“冀”,又以“燕赵”代称。这些名称研究起来,都有一定的含义和来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家乡名字的来历呢?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战国时期,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七国争夺霸业。燕国、赵国位于现在河北省的北部和南部,所以后来就将燕赵作为河北省的代称。
建议 (老师可参考文本资源,介绍名称的来历)
提问 我们的家乡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到了现在,我们的家乡又成了什么样子呢?
展示 河北政区图。
讲述 大家看到了现在河北的政区图,渤海被揽在我们家乡的怀中,而且北京市和天津市镶嵌在中部和东部,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
活动 阅读中国政区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到河北省的准确位置,了解河北省的基本概况。
介绍 河北省的地理概况:面积19万平方千米,人口6569万,有汉、满、回、蒙古、朝鲜等50多个民族,省会是石家庄。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珍稀动植物众多,野生动物约有500多种,植物中仅药
2
用植物就有1000余种。
提问 我们的家乡资源丰富,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河北省的情况呢?
学生回答 略。
承接 我们的家乡不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而且历史悠久,让我们来看看家乡的总体介绍。
展示 视频《河北介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乡的美丽瑰宝。
【讲授新课】
板书 二、家乡的名胜古迹
活动 下面大家从课本第3页开始看,去图中找一找,我省都有哪些名胜。然后说一说。
学生活动。
过渡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名胜风景区,现在我们就来详细的说说他们的历史吧!
活动 请同学先讲述自己收集得来的知识或者亲身旅行时的感受,老师可以在学生说完每一个名胜后有一个总结,既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概括介绍这个古迹,参考资料详见文本资源和图片资源。
承接 这些只不过是家乡名胜古迹中很少的一部分,下面我们来欣赏更多的家乡风景和名胜。
活动 请你阅读教材P.6-7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些名胜古迹得概况。
学生活动。
教师 我们了解了一些课本上提到的家乡的名胜古迹,当然了,我们的家乡所拥有的名胜古迹肯定要比书上介绍的多得多。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回小老师,把你知道的美丽的风景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回答 略。
(老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现,借助自己收集的资料讲述故事,
3
老师在一旁适时引导。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学生讲述的间隙,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详见视频资源和音频资源)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一些名胜古迹,这节课进行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来实地调查一下我们家乡的名胜古迹。
【讲授新课】
活动 调查家乡附近的某一名胜古迹,并了解名胜古迹是在什么年代建成的,有什么特点等等。有条件的可以拍一些照片、录像等。调查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班级联合搞。
注意
(1)学生可分成不同的调查小组,每个小组去不同的地方,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制定本小组的调查提纲,组员要有明确的分工。
(2)调查前要有明确的提纲,可以让学生先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家乡的名胜古迹有一些简单的认识。调查提纲可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修建的时间;为什么修建;修建人的姓名;历史上的几个方面;对现在的影响等。
(3)调查完毕要总结调查中的感受,回来进行小组交流。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附近的古迹、文化馆、博物馆等进行参观考察,把收集来的资料和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书面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研讨。老师可以发起评比等活动。如果不能走出校外,可以利用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学习,同样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锻炼写作能力和资料收集分析能力。最后,让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如:诗歌、舞蹈、画画等形式赞美自己的家乡。)
【课堂小结】
1.通过学习和活动,使大家对家乡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4.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4
板书设计
主题一 历史悠久的家乡
一、燕赵大地我的家乡 二、家乡的名胜古迹 教学反思:
第二课 革命精神照后人
设计思路
本主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入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本主题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雁翎队的故事”,让学生看图讲讲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讲讲发生在家乡的历史故事。第二部分“参观西柏坡”和第三部分“瞻仰烈士陵园”都是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太行山是革命老根据地,西柏坡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的政治、军事中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通过参观、缅怀、悼念等活动,使学生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要崇敬革命先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直到新中国来之不易,懂得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社会事物初步的观察能力、体验能力,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知道这片被热血染红过的土地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的足迹。
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家乡革命历史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
5
第3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那么,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如何呢?
【讲授新课】
板书 四、祖国交通发展快
提问 你知道我国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吗?是谁主持修建的呢?
学生回答 略。
展示 电影《詹天佑》片段。
讲述 詹天佑是我国铁路建设的先躯。1905年,他主持修建了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今京包线北京至张家口段),为深受侮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
承接 同学们,在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了,这条通向世界屋脊的“天路”结束了占中国八分之一土地的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伟大的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在挥汗谱写这部“天路传奇”的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之最,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豪。你知道发生在施工期间的小故事吗?
学生回答 略。
承接 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畅通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中最引人注目的篇章。(参考文本资料)
提问 你知道我国交通上的几个第一吗?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最近,上海开通了磁悬浮列车专线,全长29.863千米,时速430千米,14分钟就可以在上海市区和浦东机场之间打个来回。
展示 视频《磁悬浮列车》。
小结 公路、铁路、航空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国内的交流,与国际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了。从现在大家都说“地球村”就可以看出,各个国家的联系真的是非常频繁非常密切。
提问 同学们,你们结合自己的情况想一想,便捷的交通都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板书 五、让梦想展翅飞翔
讲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工具也会更新换代。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活动 以“我的梦想”为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各自设计发明未来的交通工具,说明设计它的意图和优势。
41
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介绍了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以及重要的作用,回顾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历史,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主题一 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
一、了解交通工具
二、生活离不开交通工具 三、我要去旅行 四、祖国交通发展快 五、让梦想展翅飞翔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 乘务员辛苦了
设计思路
每个人在乘车的过程中都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特别是要和乘务员沟通与交流。乘务员的工作非常辛苦,他们为了人们的出行方便每天起早贪黑,为南来北往的人们提供服务,默默奉献着。让学生通过对交通运输业工人的辛勤劳动和模范人物事迹的了解,体会到他们为了给人们创造方便快捷的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引导学生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尊重他们的劳动,规范自己的行为,做文明的小乘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发表自己真实想法和感受,在相互交流中了解他人,教育自己,为后面的学习进行前期铺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明行为规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体验文明行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交通运输行业人们劳动的辛苦,了解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的思想。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的小乘客。
教学重点
42
了解乘务员的工作,体会他们的辛苦。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文明的小乘客。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乘务员的工作,感受他们辛苦的劳动,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珍惜乘务员的劳动成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媒体
图片:李素丽、不文明行为、乘务员。 视频:乘车注意事项。 FLASH:文明乘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调查、收集公交战线的好人好事,尤其是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 2.建议老师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3.采访身边的公交战线先进人物。 4.课下排练短剧《我是文明的小乘客》。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今天啊,我们先来看一组照片。 展示 各行业乘务员的图片。
提问 他们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没错,这些都是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乘务员们。我们今天就要来看看乘务员的工作是怎样的。
【讲授新课】
板书 一、辛勤工作的人们
教师 同学们,在公交战线上,有这样一位优秀的乘务员,她的名字叫做李素丽。李素丽同志在近20年的售票工作中,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用真情架起了一座与乘客相互理解的桥梁,把微笑送给四面八方。大家知道她吗?
活动 大家说一说劳动模范李素丽的故事。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展示 李素丽的相关图片。
承接 李素丽同志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她是千千万万乘务员中普通的一员,同学们,咱们身边就能见到很多的乘
43
务员,你对他们了解吗?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发生在我们乘务员的故事?
学生发言。
阅读 大家看书上66、67这两页,讲述的是工作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叔叔、阿姨的辛勤劳动。看完了,你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回答。 活动建议
(1)可以请在公交战线工作的学生家长或者优秀的乘务员来学校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2)利用节假日或者假期,与自己的父母乘车,观察乘务员的工作特征,例如如何报站名,如何招呼乘客等。记录每趟车他们要报出多少次站名,每天说话的次数,与多少人交际。回来后写篇观察日记。
(3)如果有学生的家人做乘务员工作的,可以随他们出一天车,体会乘务员上厕所、吃饭等不便,之后可以将自己的感受与班上的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我们知道乘务员的工作十分辛苦,他们为了人们的生活便利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的工作着,我们作为乘客,应该注意什么呢?
【讲授新课】
板书 二、乘车要注意什么
活动 我们用扮演角色的方式,来看看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小品一:
场景:火车站售票处,一位提着行李的旅客急匆匆跑到窗前。 旅客:“同志,我要买一张下午去广州的火车票。” 售票员:“对不起,车票早就卖完了。”
旅客:“同志,帮帮忙,我有急事,想办法卖一张给我吧。” 售票员:“对不起,真的没有票了。” 旅客:“唉,又要误事了。”
售票员:“同志,以后出远门乘火车,一定要提前购票。
旅客:“知道了,谢谢你。(转向大家)同学们,以后出门旅行,乘车、乘船一定要提前购票。知道吗?”
44
小品二:
场景:火车站候车室门口,横幅:禁止携带危险品。一位佩戴红袖章的铁路工作人员检查行李,一位旅客提者两只包进站。
工作人员:“同志,对不起,请你打开包,检查一下‘
旅客:“检查什么?我也不是贩毒的。(打开包)检查吧。” 工作人员:“(检查)这是鞭炮,不能带上车。” 旅客:“这是给小孩玩的,为什么不能带上车?
工作人员:“这是危险品,万一发生爆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不能带上车的。”
旅客:“真的吗”
工作人员:“是的,这类教训很多,除了鞭炮,还有酒精、汽油、炸药、香蕉水等都是危险品,是禁止带上车的。”
旅客:“我以后再也不带危险品上车了。(转向大家)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小品三:
场景:车厢内,两个小乘客在打瞌睡,行李放在一边;一个小偷贼
头贼脑走过来。
小偷:“车上转转找机会,顺手牵羊发小财。(看看小乘客)这两人
真大意,行李不看管。对不起,我拿走了。(下场)” (两个小乘客醒了)
甲:“哎呀,我的包怎么不见了?里面有车票、衣服还有钱。怎么办
呢?(哭)”
乙:“以后,我们要注意看管好行李,车上是有小偷的。” 甲“是的,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小品四:
场景:车厢内,一位乘客在睡觉,一位乘客在看报纸。
广播员:旅客们请注意,前方到达保定站,请在保定下车的旅客, 作好下车准备。(过了一会儿) 甲:“同志,保定快到了吧?”
乙:“早已过去了,马上快到北京了”。
甲:“哎呀,我到保定下车,那怎么办呢?”
乙;“别着急,到北京下车,再乘车回保定。以后,乘车要注意听广播员报站,做好做好下车准备。(转向大家)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
45
步骤的作用,好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活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品,小品的名字就叫做“一封信的旅程”。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情节,自编自导,道具也可自由选择。之后,评选出最佳小品表演小组。
注意 对于落选的小组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封信投递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谁是主要的投递者呢?
【讲授新课】
板书 二、为了千家万户的亲请
活动 参观当地的邮电局,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在邮电局的所见所闻。总结出邮电局都开展哪些业务,采取了哪些便民服务设施。对于观察细致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注意
(1)参观邮电局之前,要拟定参观计划或提纲。计划可以有以下几方面内容:参观目的、内容(有主次或重点)、时间、地点、参观路线。采访内容、对象、提出的问题,还要有必要的要求。
(2)参观活动可以采用集体参观、分组采访,请家长带领,学生自己参观、采访或学生自愿结合等方式。不管哪种形式,都必须有计划,不可盲目行动;不然会使活动流于形式,学生不能真正有所收获。
(3)可以采取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汇报,也可以采取讨论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的学习中,了解、掌握邮电局的各项服务内容,获取有关邮电局通信的知识。
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程的学习要启发学生结合他们日常的体验,谈谈通信行业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这方面是学生普遍能够感受到的,也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教师可以以“为我家送信的邮递员”“我认识的邮递员”等为讨论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验。
31
板书设计
主题三 感谢你们的服务
一、众人托起一封信 1.常用的通信方法 2.一封信投递的步骤 二、为了千家万户的亲情 教学反思:
第九课 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
设计思路
《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内容。教材安排了“爱护通信设施”“电话机的自述”“私拆别人信件是违法行为”这些丰富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一课的安排,对于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爱护通信设施人人有责,知道打电话的礼貌,懂得私拆别人的信件是违法行为,要自觉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道德规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打电话情景,让学生懂得日常生活中的打电话应具备的社会公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分析事例,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懂得和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通信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懂得和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道德规范。
教学方法
主要是老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具体有:
1.互动教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具有师生共同参与、
32
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建构过程。在教案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交通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同桌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
2.创设情景教学: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媒体
一些遭到破坏的通信设施的照片,或学生拍的一些遭到破坏的通信设施的照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收集社会上破坏和保护通信设施的正反两方面的资料或照片, 2.准备道具电话,以备表演用
3.制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投影片。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拍照一些遭到破坏的通信设施的照片。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通信设施有那些呢?
学生回答 略。
承接 今天这节课就来让大家学习一下怎么保护这些通信设施。 【讲授新课】
板书 一、爱护通信设施
提问 刚才我们说了一些通信设施,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讲述 这些公共通信设施可以方便人们之间的通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阅读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教材P.47的小诗。 学生活动。
活动 让学生分小组调查自己学校附近的通信设施状况怎样,这些通信设施遇到了哪些问题。能拍照最好,画下来也可。调查完毕后,
33
谈谈自己的体会。
展示 一些遭到破坏的通信设施的照片,或学生拍的一些遭到破坏的通信设施的照片。
提问 破坏公共通信设施的行为太多了,破环了之后的这些设施你还能用吗?
学生 不能。
提问 那对我们的生活又会起到什么样的影响哪? 学生 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
启发 那怎么样我们才能使这些公共的通信设施一直“人人都可用,方便我们生活”呢?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对!爱护这些公共的通信设施,我们才能使这些公共的通信设施一直“人人都可用,方便我们生活”。
承接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提问 你想对你身边的朋友说什么?
学生 爱护身边的通用设施,才能方便自己,方便别人!
活动 有条件的话,利用假日组织一次维护通信设施的公益活动。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通信设施,并且我们知道要爱护通信设施,方便我们的生活。
过渡 你打过电话吗?你知道打电话要注意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电话机的自述”。
【讲授新课】
板书 二、电话机的自述
讲述 在我国,电话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小学生几乎人人都会打电话。但是如何正确打电话,并不是人人都知道的。
活动 阅读教材P.48的图片,讨论图片中的情景对不对。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结 教材中设计的六个打电话的情境,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
34
学生日常打电话时的行为,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1)情景之一:学生打电话聊天,这是不好的做法和行为。这样打电话不仅仅是浪费电话费的问题,而且会造成电话线路阻塞,给别人带来不便,自己也会养成不良习惯。
(2)情景之二和四:打电话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际,相互传递信息,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交流过程。因此,要礼貌待人,学会礼貌用语才能和对方更好的沟通。要学会用“你好”、“请”、“对不起”等。
(3)情景之五:是小红接到找她爸爸的电话,但是爸爸不在,她便询问对方是否可以帮助转告。通话的双方需要彼此尊重,都需要使用礼貌用语。
(4)情景之三:人们经常外出,很需要通过公用电话来传递信息。现在凡比较发达的地方,街道上都有电话亭,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因此,打公用电话必须要有良好的公德。情景三是一个学生打不通电话,摔打电话机。
我们要明确:爱护公物、正确使用,缴纳费用、长话短说,为别人着想等,都是良好的社会公德。
活动 模拟打电话:
情境:迎“六一”我们小学也正准备隆重庆祝呢,我班里一个叫小明同学就在为庆祝“六一”进行精心准备,可是,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媒体出示)
怎么和急救中心联系呢?
1.学生交流得出打电话(120)。你为什么立刻想到了打电话? 2.模拟打电话。
认识盲音、长音,懂得打这样的电话就应该语言简洁、说得清楚、有礼貌。
3.拓展:了解其他特殊的电话号码和拨打常识。 教学反思:
35
第3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我们知道除了电话,写信也是人们主要的通信方式。 提问 那么,对于别人的信件我们可以随意拆看吗? 【讲授新课】
板书 三、私拆别人的信件是违法行为 举例
(1)小明收到爷爷、奶奶的回信啦,可是他把信拿到手里一看,却发现角上的邮票不翼而飞啦。
(2)张华收到了好朋友的来信,课间他去学校的收发室拿信,结果却发现信找不到了。
提问 同学们,你怎样看待这些行为? 学生讨论后回答。
阅读 教材P.50页的《宪法》内容,看看其中的有关规定。 讲述 在宪法中,已经明确地说明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因此,除了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可以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就是不能拆开别人的信件。
提问 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学生回答 略。
注意 对于那些做错的同学,要鼓励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并且相信他们能够改称错误的决心。
活动 讨论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信件。 【课堂小结】
这样讲课我感觉学生通过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学生明白了公共通信设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还体会到了爱护公共的通信设施人人都是有责任的情感,能够充分的完成教学的任务,还使学生自己发掘到“爱护公共通信设施的重要性”,授课效果很好。正所谓“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品德课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学生以后的生活。这一环节的设计,贯穿庆祝“六一”的情境,以分享快乐和老师联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本课所学,能学以致用,将教学效果很好地延伸入学生自己的生活。
板书设计
主题四 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
一、爱护通信设施 二、电话机的自述
三、私拆别人的信件是违法行为 教学反思:
36
第十课 温情寄给希望小学
设计思路
“温情寄给希望小学”是选学内容。目的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常用的通信方式-----邮寄包裹。在学习做事的过程中,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内化为品德,在学会做事中学会做人。
活动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道德认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怎样邮寄包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寄信、寄书或寄包裹,学会邮寄包裹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德。 教学重点
知道邮寄不同种类的包裹要用不同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填写邮寄包裹单及邮寄包裹的方法。 教学方法 组织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包扎的绳子、牛皮纸张和粗书写笔(毛笔),邮寄包裹单、包装布、针线。
2.学生准备捐助的礼物。 【讲授新课】
此项活动分阶段完成。
1.广泛征求同学的意见,为希望小学送什么节日礼物。(最好是实用和同学能够量力而行的物品)
2.分小组收集组员的物品。 3.集中大家的物品。
4.全班分工合作:分类、打捆、包扎成包裹,请老师检查,包扎是否结实。
5.起草给希望小学同学的信件,征求大家的意见,修改并通过。 6.在包裹上填写地址并进行复核。
7.选派代表(每组一人)到邮电局寄送包裹。
37
8.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讲评。 注意 邮寄包裹的方法和步骤: A填写邮寄包裹单。 B缝制包裹袋。
C物品经邮局营业员检查后装入袋内缝好封口。
D在邮包上定清收件人的邮政编码、详细地址、姓名和寄件人邮政编码、详细地址和姓名。
E邮包交营业员称重量,支付邮资。 F向营业员要回邮寄挂号凭证。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
设计思路
从了解交通工具和我们生活的联系开始,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经常运用哪些交通运输工具,它们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了解衣服的运输过程,体会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产品都是来之不易的,因该珍惜劳动成果。通过对交通运输史上的历史人物和发展现状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展示会辉煌的社会主义成就。教师不必将五个方面分得清清楚楚,应该有重点地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感受,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实际生活体验中学习、认识和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交通运输工具以及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出行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交流资料和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交通运输工具和祖国交通业的飞速发展,认识到交通运输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难点
38
从了解交通工具的学习中,体会交通运输的重要,引导学生珍惜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对于辉煌的建设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教学媒体
全国铁路、公路示意图、电影《詹天佑》片段、视频:《磁悬浮列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交通运输工具的图片,以及突出表现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和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适当补充。
2.课前调查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运用交通工具的情况,以便心中有数,组织协调教学活动。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你们每天来到学校上课,都是用什么交通工具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大家说的这几种交通工具都是平时大家最常用到的。你还知道其他的交通工具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过渡 非常好。虽然有的交通工具我们并不是能够经常见到,但是它们确实是交通运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交通运输有关的新课。
【讲授新课】
板书 一、了解交通工具
教师 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交通工具。每天的出行,我们都要借助交通工具。其实,关于交通业,它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产业,我们叫做交通运输业。
提问 谁知道什么叫做交通运输业呢?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交通事业不仅指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业,还包括传递信息和物品的邮电业。它是由运输业和邮电业两方面组成的。
提问 交通运输都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小结 交通事业的发展,能加快经济建设,促进各地信息交流。 教学反思:
39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交通运输业?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讲授新课】
板书 二、生活离不开交通运输 展示
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师 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诗。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诵一下。 学生活动。
提问 在唐朝的时候,杨贵妃要吃到新鲜的荔枝,必须用快马接力的方式昼夜不停地传送,几天才能到达。那么现在呢?
学生回答 略。
活动 我们现在去超市的时候,能够找到全国各地的水果、特产,甚至还有国外进口的。你知道他们都是怎么运过来的吗?都需要哪些交通工具呢?请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交通工具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板书 三、我要去旅行
教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 学生回答 略。
活动 现在,我们就参考着全国铁路和公路示意图,把你想去的地方都列出来,然后设计一个旅行方案好不好?
学生分小组设计方案。
教师 去这些地方旅行,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有很多,但是我们还要看看谁设计的方案最好,线路最合理,既经济又富有创造性。
学生讨论。
(这个环节没有标准的统一答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想法独特、构思巧妙可行的方案进行表扬。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教学反思: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湖南专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