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保持不变 B.增加 C.减少 D.无法确定 56.下列条件中,不属于出现贫困化增长的条件是( )。
A.该国是出口大国 B.该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较低 C.该国的增长出现在出口部门 D.该国对出口收入的依赖程度较小 57. 可以用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
A.内部化理论 B.需求偏向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市场结构理论 58.对于小国征收关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消费者可能从中获益 B.生产者会有净损失 C.政府会损失关税收入 D.国家的净福利不可能为正 59.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成熟阶段,产品属于( )
A.研究与开发密集型 B.资本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土地密集型
60.按某国关税税则规定,下列商品的进口税率为:A.瓷器:每打1美元,另加10%;B.啤酒:每公斤40美分;C.蜂蜜:20%;D.毛织品:每平方米1美元或20%,征其高者。从纳税的方法上分,上列4种关税的名称分别为( )。
A.混合税;选择税;从量税;从价税 B.混合税;从量税;从价税;选择税 C.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选择税 D.选择税;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国际商品贸易额与国际服务贸易额都显示在各国的海关统计上。( )
2.如果一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的比较成本低于另外一个国家的,则表明该国拥有绝对优势。 ( )
3.依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国家倾向于进口那些使用其充裕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 4.印度软件生产与出口产业集中在班加罗尔的现象可用内部规模经济来解释。( ) 5.对幼稚产业的保护不是无休止的,而是有限期的,超过了规定的限期,该产业即便没有 成长起来,也要解除对它的保护。( )
6.关税有效保护率反映的是产品总价值得到的保护程度。( )
7.贸易条件问题不是一般的商品国际价格问题,而是各国间贸易利益的分割问题。( ) 8.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的不同在于实施共同的对外关税。( ) 9.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惩罚性关税。( )
10.出口导向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进口,而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来取代原先的进口工业品,从而促进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 )
11.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取得贸易顺差要比贸易逆差好,而且顺差越大越好。( ) 12.关税壁垒比非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
13.就进口国方面来说,“自动” 出口配额像绝对进口配额一样,起到了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 )
14.当规模经济发生在行业水平而非单个企业水平时,被称为内部规模经济。( ) 15.需求相似理论认为,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重要条件。( ) 16.机会成本和比较成本是一样,都是相对的概念。( )
17.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都会趋于相等。( ) 18.跨国公司内贸易是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子公司之间的贸易,不属于国际贸易。( ) 19.世界国际货物贸易额是各国和地区的货物进口额或货物出口额之和。( ) 20.根据总贸易体系规定,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口额,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不论其是否办理通关手续,一律列入进口,作为总进口的一部分。( )
21.战后,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 22.财政关税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其税率通常较高,以增加关税收入。( ) 23.关税是海关直接向本国进出口商征收,但它仍是间接税。( )
24.如果某种贸易对一个人是好事,那么,它就不能对另外一个人也是好事。( ) 25.贸易会降低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价格。( )
26.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会阻碍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恶化全球贸易关系,因此应该加以摒弃。( )
27.一国商品贸易条件的下降必然意味着该国贸易利益的减少。( )
28.关税配额是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关税。( ) 29.无论从劳动力,从资本或是从市场来看,对外贸易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
30.出口补贴中的优惠金融制度是WTO所允许的,是许多国家促进出口的重要措施。( ) 31.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又称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它主张对幼稚工业应当无条件地进行保护,以发展本国的工业生产能力。( )
32.“自动”出口配额制也称“自动”限制出口,它是出口国为了实现出口管制政策而自动采取的一种限制出口措施。( )
33.商品倾销是垄断企业以国际市场价格在国外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 ) 34.关税壁垒比非关税壁垒更具隐蔽性、灵活性。( )
35.由于各国气候条件不同,自然资源丰缺不一,因而备国都尽量生产适合于本国自然条件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36.商品贸易条件的有效性通常只局限于不发生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动的一定时期内。( ) 37.需求相似理论认为,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重要条件。( ) 3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最基本变化是: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明显地超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 )
3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有了重大的变化,这指的是,在世界市场上与国内市场上不同,商品交换并不要求按照等价原则来进行。( ) 40.征出口税的目的主要是为增加财政收入。( )
41.动态利益是直接的贸易利益,静态利益是间接的贸易利益。( )
4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最基本变化是: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明显地超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 )
43.克鲁格曼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性增长对本国贸易条件不利,而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性增长对本国贸易条件有利。( )
44.最低进口限价就是由一国政府规定某种商品的最低进口价格,凡进口商品价格高于最低价格时,就征收进口附加税,甚至禁止进口。( )
45.差价税是按国际市场价格与此同时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征收的一种关税。( ) 46.以1990年为基期,1999年某国的进口价格指数为120,出口价格指数为144,由此可以看出,该国的贸易条件比之过去是明显地恶化了。( )
47.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形成的物质基础,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的载体。( ) 48.世界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之和即为国际贸易额。( )
49.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此,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确立的决定性因素。( )
50.按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叫做绝对成本论。( )
51.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每一次商品交换时,国际市场价格都是和国际生产价格相一致的。( )
52.当收入增加时,生活必需品占总需求的比重会不断下降,奢侈品占总需求的比重则会不断上升。( )
53.根据关贸总协定的有关规定,反倾销调查的完成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 54.国际贸易值就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量。( )
55.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境地,因此,各国应该长期追求保持顺差。( ) 56.专门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
57.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这种形式的贸易叫做三国间贸易。( )
58.国际分工可以分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三种基本形式。( ) 59.战后以来,在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不断降低关税,并纷纷拆除非关税壁垒,因此,贸易保护主义目前已大为削弱。( )
60.垄断价格比非垄断价格的弹性小,其下限取决于世界市场对于国际垄断组织所销售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
三、名词解释
1. 要素服务贸易与非要素服务贸易(第一章) 2.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第一章) 3. 垂直型分工(第二章) 4. 水平型分工(第二章) 5. 要素分工(第二章) 6. 前向联系(第二章)
7. 后向联系(第二章) 8. 要素禀赋比率(第三章) 9. 要素密集度(第三章)
10.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第三章) 11.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第三章) 12. 调拨价格(第四章) 13. 国际需求方程式(第五章) 14. 均衡贸易条件(第五章) 15. 罗勃津斯基定理(第五章) 16. 贫困化增长(第五章) 17. 最适当关税(第五章) 18. 适度保护(第六章)
19. 穆勒-巴斯塔布尔标准(第六章) 20. 肯普标准(第六章) 21. 有效保护率(第七章)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第七章) 23. 非歧视原则(第八章) 24. 互惠原则(第八章) 25. 可起诉的补贴(第八章) 26. 不可起诉的补贴(第八章) 27. 边际产业(第九章) 28. 经济一体化(第九章) 29. 剩余的出路(第十章) 30. 进口收入弹性(第十章)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这种利益源自何处?(第二章) 2. 试述国际贸易对一国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第二章)
3.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内容作了哪些扩展?其意义何在?(第三章) 4. 什么是产业内贸易?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第三章) 5. 什么是公司内贸易?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何在?(第三章)
6. 什么是产品内贸易?产品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分工有何影响?(第三章) 7. 什么是世界市场价格?世界市场价格的决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第四章) 8. 什么是“一种商品一种价格的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第四章) 9. 什么是贫困化增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第五章) 10. 如何分析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第五章)
11. 试述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加以评论(第六章)
12. 试评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第六章)
13. 什么是替代国价格,为什么它有时是不公平的?(第七章)
14. 什么是完税价格?它为什么会成为一种贸易壁垒?(第七章) 15. 什么是海关税则?海关税则是如何构成的?(第七章) 16. 商品倾销一定都是不合理的吗?为什么?(第七章) 17. 什么是麦克杜格尔模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九章) 18. 试评述有关国际直接投资的垄断优势论。(第九章) 19. 试评述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第九章) 20. 什么是哈罗德命题?其内容是什么?(第十章)
21. 国际地理贸易方向的概念,以及如何看待国际地理贸易方向的集中与分散?
22.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比较成本作了哪些发展?
23. 什么是超贸易保护政策?它与一般的贸易保护政策有何不同? 24. 试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5. 什么是全球竞争政策?竞争政策在国际贸易领域引起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26. 什么是非技术贸易壁垒?其主要措施有哪些? 27.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积极意义是什么?
28. 经济一体化有哪些经济效应?它对世界多边贸易体系有什么影响? 29. 试述选择贸易发展战略时应坚持的原则和影响因素。 30. 试述投资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战略选择的影响。
五、论述题
1.试运用国际贸易分工的有关理论,谈谈如何看待发展中国家承接制造业外包从OEM到ODM,进而到OBM的升级?(第四章)
2.试述克鲁格曼规模经济与南北不平衡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五章) 3.什么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主要措施有哪些?为什么它日益盛行?(第七章) 4.试分析贸易投资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第九章)
5.试析中国-东盟组成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及其对经贸合作的影响(第九章) 6.试述贸易投资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战略选择的影响(第十章)
7.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TPP对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并谈谈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8.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中韩、中澳签署双边FTA的重要性及其对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
六、案例分析题
1. 结合2008年后美国“制造业回流”及中美制造业成本、劳动效率的变化,谈谈中国如何应对当今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实现开放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章,书38页) 2. 阅读下面文章,谈谈“新结构经济学”与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的关系,及其对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启示(第三章,书81页)
3. 结合有关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应如何看待“民族品牌”的被合资问题?政府有没有必要以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扶持民族品牌?(第六章,书169页)
4.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其设立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七章,书213页)
5. 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东南非共同市场成立的必要性及对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并谈谈一体化组织与发达国家组成的一体化组织的异同及其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第九章,书287页)
6. 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新形势下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转型的思考。(第十章,书308页)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2015年12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5国际贸易作业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