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甲状腺的神经
内支(感觉支) 喉上神经
外支(运动支) 喉返神经:支配声带运动 二、甲状腺素的生理功能
1、增加全身组织细胞的氧消耗及热量产生 2、促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 3、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组织分化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控制系统 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甲状腺癌
是头颈部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除髓样癌外,多数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 病理类型
(1)乳头状腺ca(占成人60%,是儿童的全部)。
多发于中青年女性,低度恶性,多在局部转移,预后较好。 (2)滤泡状腺ca(占20%)
多见于中年人,中度恶性,主要是血行转移至肺、肝、骨和CNS,预后较乳头状腺癌差。 (3)未分化ca(占15%)
多发于老年人,发展迅速,属高度恶性,常血行转移。 (4)髓样ca(占7%)
多发于老年妇女,中度恶性,淋巴结转移早,发生于滤泡旁细胞的C细胞,分泌大量降钙素,引起心悸、面部潮红、腹泻、血钙下降。有家族史。
临床表现
(1)早期 :多无症状,甲状腺内有一质硬、高低不平的肿块,逐渐肿大,随吞咽活动度减小。 症状在短期内迅速出现,多为未分化癌。
(2)晚期:压迫喉返神经:气管、食管,出现声嘶、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
压迫颈交感神经节:产生Horner综合征(眼球下陷、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面 部无汗、干燥)。 颈丛浅支受侵:出现耳、枕、肩部疼痛。 (3)局部转移常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质硬而固定。 (4)远处转移多发于扁骨和肺脏。 (5)少见的表现(甲状腺肿块不明显)。 ①首发症状是声嘶。 ②局部(颈部)淋巴结肿大。 ③肺、骨的转移癌症状突出。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生化、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和血清降钙素。 2、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2)X线检查:
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可达80%以上。
4、放射性核素扫描:I131或99mTc扫描提示为冷结节且边缘较模糊。 处理原则
手术切除,并辅助应用核素、甲状腺激素和放射外照射等治疗。 (1)手术治疗:
①乳头状腺癌是将患侧腺体连同峡部全部切除,对侧腺体大部切除。如果已有颈淋巴结转移,则应同时清除。
②滤泡状腺癌行两侧腺体连同峡部切除,如果没有颈淋巴结转移,也不需颈淋巴结清除。
③未分化癌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小,采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
④髓样癌手术范围是两侧腺体同峡部全部切除,应同时行患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除。 (2)内分泌治疗:
术后常规口服甲状腺素片,每日80~120毫克或左旋甲状腺素,每天100ug。用药期间定期测定血浆T4和TSH以调整剂量。一般剂量以控制TSH保持在低水平、但不引起甲亢为宜。
(3)放射性核素治疗:
术后I131治疗主要适用于45岁以上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多发性癌灶、局部侵袭性肿瘤及有远处转移者。 (4)放射治疗:
未分化癌以外放射治疗为主。分化好的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对外放射治疗不敏感。 护理诊断
(一)焦虑:与颈部肿块性质不明、环境改变、担心手术及预后有关。
(二)潜在并发症:呼吸困难和窒息、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或手足抽搐。 (三)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咽喉部及气管受刺激、分泌物增多以及切口疼痛有关。 护理目标
(一)保持情绪稳定,紧张和焦虑心理减轻。
(二)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发生;或已发生的并发症得到及时治疗。 (三)病人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注意病人的呼吸、脉搏的变化,了解病人发音、吞咽情况,判断有无声音嘶哑或音调降低、误咽呛咳。及时发现创面敷料潮湿情况,估计渗血量,予以更换。注意引流液的量、颜色及变化,及早发现异常并通知医生。 2、有效缓解焦虑 (1)术前护理:
①与病人交流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
②指导病人练习颈部过伸体位,以利术中手术野的暴露。
③对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剂或安眠药物,使其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 身心状态。
(2)术后护理
①体位:病人回病房后取平卧位,若有引流装置,予以正确连接引流装置,血压平稳后改半坐卧位,便于呼吸和引流。
②伤口疼痛的病人可以适当应用镇痛剂。 ③对恶性肿瘤的病人,加强心理安慰。 3、有效预防或及时处理并发症
(1)术前:充分而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预防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关键。①影像学检查:主要是了解气管有无受压或移位。 ②喉镜检查:以确定声带功能。
③血清电解质测定:测定血钙、血磷含量,了解甲状腺功能状态。
(2)术后:重视病人的主诉,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发音和吞咽状况,及早发现甲状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并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①呼吸困难和窒息:主要预防和急救措施:
体位:病人回病室后取平卧位,待血压平稳或全麻清醒后取高坡卧位。
引流:引流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切口内出血情况和及时引流切口内的积血,预防术后气管受压。引流的时间是24~48小时。
饮食:颈丛麻醉者,术后6h可进食温或凉的流质饮食,禁忌过热流质,以免诱发手术部位血管扩张,加重创口出血。
急救准备:常规在床旁放置无菌气管切开包和手套,以备急用。
急救配合:如因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引起者,须立即进行床边抢救,剪开缝线,敞开伤口,迅速去除血肿,结扎出血的血管。若呼吸仍无改善则行气管切开,吸氧,待病情好转,再送手术室作进一步检查,止血和其他处理。对喉头水肿者应用大剂量激素,地米30mg静脉滴入,呼吸困难无好转时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
②喉上N损伤:若损伤外支,一般经针刺、理疗后症状可明显改善。内支损伤后喉粘膜感觉消失,进流质时容易发生误咽而呛咳。有呛咳者,应取坐位或半坐位进食,试给半流质或干食,吞咽不可匆忙,特别要注意避免饮水时误吸。
③喉返N损伤:切断,缝扎引起的属永久性损伤,钳夹或牵拉或血肿压迫所致者多为暂时性,经理疗等处理后,一般在3~6个月内可逐渐恢复。一侧喉返N损伤,大都引起声音嘶哑,可经健侧代偿。而两侧喉N损伤导致两则声带麻痹,引起失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多需作
气管切开。 ④手足抽搐:
观察:监测血钙浓度的变化。
饮食:适当限制肉类,乳品和蛋类等食品,因其含磷较高,影响钙的吸收。 补钙: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最有效的是口服二氢速固醇(AT10)油剂。 抽搐发作的处理: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ml。 预防:的关键在于切除甲状腺时,注意保留腺体背面的甲状旁腺。 4、保持呼吸道通畅
(1)术前:指导病人深呼吸,学会有效的咳嗽方法。 (2)术后: ①保持引流的通畅。
②鼓励和协助病人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③对切口疼痛的病人适当应用镇静剂,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评价
1、病人情绪是否平稳,能否安静地休息。病人及其家属对甲状腺手术的接受程度和治疗护理配合情况。
2、病人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有,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3、病人术后能否有效咳嗽、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健康教育
1、心理调适 指导病人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2、功能锻炼 在切口愈合后可逐渐进行颈部活动,直至出院后3月。颈淋巴结清扫术者,斜方肌不同程度受损,待切口愈合后开始肩关节和颈部的功能锻炼,随时保持患肢高于健肢,以纠正肩下垂的趋势。
3、治疗 对于甲状腺全切者,应给予足够量的甲状腺素制剂,每日120~180mg,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预防肿瘤复发。
4、随访 教会病人自行检查颈部的方法,出院后定期复诊,若发现结节、肿块,及时就诊。 补充: 并发症
1、呼吸困难和窒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颈部疾病护理措施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