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考前热身训练Word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考前热身训练

1. 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 A. 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 B. 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 C. 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 D. 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再经内阁下达部院”,可见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故选D;结合所学,内阁并非法定的行政机构,排除A;内阁不过是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故排除B;材料并非由突出六部的权力的变化,排除C。

2. 从1692年起,英国下院多次提出《任职法案》,力图将那些由国王任命并接受俸禄的官员排挤出下院,但结果几乎都是被听命于国王的上院所否决。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B. 国王完全控制了议会 C. 上院在议会有决定作用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说明国王仍然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说明君主立宪制的制度急需完善,故A正确;B中完全说法错误,议会权力开始上升;英国是下议院权力较大,故C错误;D材料没有体现。

3. 当代著名史学家秦晖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无论作为民变还是作为西化,它都显得十分另类。”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 仍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 旨在化解外来的民族危机 C. 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 是近代文明转型初期的产物

【答案】D

..................

4. 据中国网刊载:1973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

A.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B.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 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D. 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毛泽东还是蒋介石的做法,都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项正确。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日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真正的停火,排除AC。20世纪80年代,才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排除B。

5. 下图是1985年山西省朔县出土的汉代彩绘铜雁鱼灯。采用传统的禽鸟衔鱼的艺术造型。此釭灯由雁衔鱼、雁体、灯盘和灯罩四部分分铸组合而成。灯盘、灯罩可转动开合以调整挡风和光照,鱼身、雁颈和雁体中空相通,可纳烟尘。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汉代的青铜铸造开始繁荣 B. 造型艺术体现了古代的环保意识 C. 可以窥见普通百姓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面 D. 说明当时山西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汉代彩绘铜雁鱼灯……调整挡风和光照,鱼身、雁颈和雁体中空相通,可纳烟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铜铸造早在商代已经开始繁荣,故A项错误;“调整挡风和光照……可纳烟尘”说明这种造型艺术体现古代的环保意识,故B项正确;彩绘铜雁鱼灯不是普通百姓日常用具,故C项错误;彩绘铜雁鱼灯的出土并不能说明山西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故D项错误。故选B。

6. 《西方文明简史》中指出:“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上述材料表明 A. 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 B. 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C. 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 轮船、飞机等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世纪末……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资本输出的问题,不是说明轮船、飞机等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末……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学生应该可以迅速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从资本输出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7. 《沪北西人饮食竹枝词》记载:筵排五味架边齐,请客今朝用火鸡。啤酒百壶斟不厌,鳞鳞五色泛玻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的传统饮食被西餐所取代 B. 西餐成为中国人款待贵宾的一种时尚 C. 西餐已逐步进入普通百姓之家 D. 西餐在城市社交活动中逐渐流行开来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请客今朝用火鸡。啤酒百壶斟不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在城市社交活动中西餐逐渐流行,故D项正确;“中国的传统饮食被西餐所取代”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中国人款待贵宾的时尚”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西餐已逐步进入普通百姓之家,故C项错误。故选D。

8. 下表是1914—1921年中国面粉业工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1914 1918 1919 1921

A. 民族工业的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 B.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经济发展较快 C. 民族面粉工业在一战后发展停滞 D. 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轻工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14——1921年中国面粉业工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可知,当时中国面粉业的厂数和日生产面粉数都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时期,其原因之一是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轻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民族工业的布局和结构不可能合理,材料也无法体现民族工业的布局和结构的问题,故A项错误;当时处于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不是南京国民政府,故B项错误;一战后1919年到1921年,数据仍然上升,故C项错误。故选D。

9. 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能发挥,追求真善美的动力。材料中的“他们” A. 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B. 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

厂数(家) 63 99 104 131 日生产面粉数(包) 52750 123330 137810 215370 C. 以“人性”反对“神性” D. 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们宣扬人性,是用“人性”来反对“神性”,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是智者学派而非人文主义者,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是宗教改革而非文艺复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的是启蒙运动而非文艺复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0. 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A. 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 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C. 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 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雕版印刷术促进了“经籍……流布”,即文化的发展传播,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属于宋代,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故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学生应该结合唐代雕版印刷术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同时注意区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不同。

11. 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 A. 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 B. 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C. 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 D. 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A项正确;小说并不是明朝社会文化的主流,故B项错误;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故D项错误。故选A。 12. “他用精妙的实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取决于其距离地面的高度,而不是质量。很多仍然笃信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家曾经大肆嘲笑他的观点,但是他的实验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了地球的重力。”材料中“他”的研究成果 A. 引导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B. 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新问题 C. 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D. 是构建现代物理学基础的重要理论 【答案】C

13. “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这里的“先生”是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 ……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可知此“上”指皇帝,故材料揭示了维新变法运动把政治改良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而康有为是维新派的领袖,故选B。林则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没有政治改良的愿望,排除A。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推翻清王朝,排除C。陈独秀主张民主共和,当时清王朝已经灭亡,排除D。

14. 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下列是条例中的某些条款,这

些规定

A. 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B. 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 C.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D. 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承认工人阶级有成立工会和享有言论、出版、罢工等自由,对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孙中山“扶助农工”政策的体现,说明三民主义得到新发展,A项正确。孙中山的政治立场不变,依然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强调孙中山三民主义得到新发展,排除C。D项说法错误,孙中山的政策有利于团结工人阶级,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排除。

15. 1913年6月的一期《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称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为此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称“近来一种女子佻挞长袜猩红,裤不掩胫,此在无知识者为之尚不足责,不谓人格尊贵之女学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由此表明当时 A. 学校教育尚未开启近代化 B. 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 C. 崇洋风气已成为社会主流 D. 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粤女学生的着装反映了西方文明的影响,《大公报》和广东教育司则批判粤女学生的着装,体现了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B项正确。教育的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崇洋风气已成为社会主流,而是强调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排除C。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16.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该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 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 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指20世纪80、90年代的苏东剧变,这些国家纷纷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排除A;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排除B;1982年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除D。

17.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B 史实 20世纪初,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日趋衰落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 《物种起源》一发表,达尔文就遭到来自宗教界的猛烈C 批评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D 的计算机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故答案为C项。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现代文学的多元化特征是由于生活的多样性,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格局到目前为止尚未确立,排

世界 中国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领先生物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 结论 现代文学呈现多元化特征 世界多极化格局出现 除B项;1983年“银河一号”的研制成功,表明中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结论说法错误,排除D项。

18.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 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B. 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 形成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在在文革结束后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故A项排出;紧扣题干中“1985年5月”,联系时代背景,可知为了当时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适应了经济改革的要求,1985年的我国进行如题干中的教育改革,故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在1995年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故C项排出;据所学可知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形成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故D项排出。

19.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读者来信。信中陈述了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稳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不久安徽的肥西县委,还专门发文要求停止包产到户。这表明 A. 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B. 安徽的农村所有制形式开始发生转变 C. 包产到户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效果不佳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79年,《人民日报》……读者来信……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安徽的肥西县委……求停止包产到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遇到阻碍,并非一帆风顺,故A项正确;包产到户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不能说明安徽的农村所有制形式开始发生转变,故B项错误;包产到户顺应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的效果如何,故D项错误。故选A。

20. “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它强调直觉、

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它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吻合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安娜·卡列尼娜》 C. 《百年孤独》 D. 《母亲》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对启蒙时代的反思”、“随着感觉而走”,可知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对理性王国日益失望,轻理性、重感情,A正确。B项是现实主义作品,排除。C项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排除。D项是苏联文学,排除。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考前热身训练Word在线全文阅读。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考前热身训练Word.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7188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