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上海市建平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上海市建平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春天沙尘,飞沙满天 B. 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C. D.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考点:扩散现象.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

果,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物体发生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注意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 解答:解:A、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

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春天沙尘,飞沙满天,是沙子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是花香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不是分子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注意分子运动和物质运动的区别,分子是看不见的,小颗粒物质的运动是看得见的.

2.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A.B.

海边昼夜温差小 C.

空调房间放盆水增加湿度

D.

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考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分析:本题抓住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

得小,放出同样的热量,温度降低得也少. 解答:解:A、海边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故A不符合题意.

B、空调房间放盆水增加湿度,是利用水的蒸发,增加水蒸气.故B符合题意. C、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具有较大的比热的应用.

3.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

A.①做功冲程 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③压缩冲程 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①B.压缩冲程 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③做功冲程 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①C.做功冲程 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压缩冲程 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①压缩冲程 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做功冲程 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应用题. 分析: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

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压缩冲程中,活

塞上升压缩气缸内的气体,使气体内能增大,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选D. 点评:此题要结合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特点和冲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进行解答.

4.下列电路正确的是( ) A.B. C. D.

考点:电路图及元件符号;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 分析: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电路不允许出现短路现象进行分析, 即流入

仪表的电流必须从正极流入,负极流出. 解答:解:A、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故A选项错误;

B、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故B选择错误;

C、两个灯泡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故C选项正确; D、开关闭合时,会形成电源短路,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会用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图.

5.小轿车上都装有一个用来提醒司机是否关好车门的指示灯.四个车门中只要有一个门没关好(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指示灯就发光提醒.图所示四个电路中,能体现该装置工作原理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B. C. D.

考点:电路图设计.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四个车门中只要有一个门没关好,也就是说只要一个开关断开,

指示灯就发光,开关全部断开,灯泡不发光,对各选项逐一分析. 解答:解:在A中,只要任何一个开关闭合,电阻都会被短路,但灯泡仍然发光,开关全部

断开时,电阻与灯泡串联,灯泡仍然发光,故A不合题意, 在B中,只要闭合一个开关,灯泡就会被短路,不合题意, 在C中,不管开关闭合还是断开,灯泡都会发光,不合题意, 在D中,当开关都闭合时,灯泡被短路,不发光,当任何一个断开时,灯泡不会被短路,灯泡发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电路图的设计,电路图的设计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关键要学会根据

题意设计出合理的电路图.

6.在探究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时用了图8中的某个电路,已知R1=R2<R3,电流表的读数分别是:A1为0.3A、A2为0.15A、A3为0.45A.测量时的电路图应是 ( ) A.B. C. D.

考点:串、 并联电路的设计;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1)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电阻并联时,两端电压相等,电阻大的支路通过的电流小. 解答:解:A、为串联电路,三个电流表的示数应该相等,显然不符合题意,该选项错误.

B、R2和R3组成并联电路,电流表A1测R2的电流,电流表A2测R3的电流,电流

表A3测干路的总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因为R2<R3,所以A1的示数应大于A2的示数,A3的示数等于A1和A2的示数之和,符合题意,所以该选项正确.

C、R1和R2组成并联电路,电流表A1测R1的电流,电流表A2测R2的电流,电流表A3测干路的总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因为R1=R2,所以A1的示数应等于A2的示数,A3的示数等于A1和A2的示数之和,不符合题意,所以该选项错误.

D、R2和R3组成并联电路,电流表A1测R2的电流,电流表A3测R3的电流,电流

表A2测干路的总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因为R2<R3,所以A1的示数应大于A3的示数,A2的示数等于A1和A3的示数之和,不符合题意,所以该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解此类题时,按以下思路:

(1)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哪个用电器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和题干提供的数据进行判断. 7.(3分)如图是小文同学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的实物连接图,当开关闭合时,灯L1亮,灯L2不亮,这时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读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LA. 1断路 C. D. L2短路 L2断路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专题:欧姆定律. 分析: (1)根据电路图可知,灯泡L1、L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量灯L1的

电压;

(2)根据灯泡的亮度变化和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情况分析电路的故障. 解答: 解:串联电路中一灯亮一灯不亮,则可能不亮的灯泡短路了,即L2短路,电流表有

示数,说明电路故障不可能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所测部分没有短路, B. L1短路

综合判断,所以是L2短路. 故选C. 点评:(1)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所测量电路中,包含电源的部分电路断路或不包含电

源部分短路,再由电路中有无电流来判断是断路还是短路.有电流,则电路为短路;无电流,则电路为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所测量电路中,包含电源的部分电路短路或不包含电源部分断路,再由电路中有无电流来判断是断路还是短路.有电流,则电路为短路;无电流,则电路为断路. 8.(3分)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 1A”,乙标有“15Ω 0.6A”,把它们串联起来,两端允许加上的最高电压是( )www-2-1-cnjy-com 119 V A. 0V B.1 5V C. D.2 5 V

考点: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专题:计算题;欧姆定律. 分析: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两电阻串联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两个额定电流里面

最小的一个,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端允许的最高电压. 解答:解:∵ 两只电阻串联时,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

∴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6A;

∵R=R1+R2,且U=IR, ∴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U=I×(R1+R2)=0.6A×(10Ω+15Ω)=15V.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关键是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结合安全用电可知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两个额定电流里面最小的一个. 9.(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都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

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增大,灯变亮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减小,灯变暗 B. 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灯变暗 C. D.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灯的亮度不变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应用题;动态预测题. 分析:(1)分析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画出等效电路图;

(2)根据电路连接情况判断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时, 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情况,判断灯泡亮度变化情况. 解答:解: (1)分析电路结构,画出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

(2)由等效电路图知电压表测并联电压,即电源两端的电压, 由于电源电压U不变,所以,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

电压表示数不变,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变大,

由I=知: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由于灯泡两端电压不变,灯泡电阻不变,则灯泡的功率P=故选D.

不变,灯泡亮度不变;

点评:本题是一道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题, 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

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式分析电路变化情况,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3分)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有两位同学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分别画出了U﹣I的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则对于图象的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由甲图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Ω 由甲图可知,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它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改变而改B.

变 由乙图可知,小灯泡的电阻跟灯丝的温度有关 C. D.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根据图甲判断该电阻是否为定值电阻,然后

利用图中数据以及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 (2)根据图乙判断灯丝电阻的特点,然后分析多次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目的. 解答:解:AB、根据图甲可知,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因此该电阻为定值电阻,即电阻是导

体自身的性质,它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改变而改变;

根据图示可知,当电阻两端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为3A,由I=可知,灯丝的电阻:R==

=1Ω,故AB正确;

C、由乙图可知,电压与电流不成正比,即当灯泡两端电压发光改变时,灯泡的阻值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小灯泡的电阻跟灯丝的温度有关,故C正确;

D、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不能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图象分析、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计算电阻,以及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

身的一种性质,不随电压和电流的改变而改变;关键会根据图象判断电阻是否为定值电阻. 11.(3分)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A

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9A B. 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 D.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1)由图象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与各自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函数即为定值电阻;

(2)从图象中读出1V时通过两端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阻值,然后比较两电阻的大小关系;

(3)根据电阻的并联特点求出两电阻并联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欧姆定律求出干路中的电流. 解答:解: (1)由图象可知,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与各自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函数,

即通过导体甲、乙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2)当U甲=U乙=1V时,I甲=0.2A,I乙=0.1A,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由I=可得,甲、乙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R甲===5Ω,R乙===10Ω,

则导体甲的电阻小于导体乙的电阻,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3)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 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 R=

=

=Ω,

干路中的电流: I==

=0.9A,故B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相关的信息.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则R1:R2为( )www.21-cn-jy.com

1A. :3

B. 3:1

C. 1:2

D. 2:1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当S1闭合、S2断开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当

S1断开、S2闭合时,R1与R2仍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求出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当S1闭合、S2断开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

当S1断开、S2闭合时,R1与R2仍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R2两端的电压:

U2=U﹣U1=9V﹣3V=6V,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由I=可得,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关键是判断出两种情况下电阻的串联方式不变.

二、非选择题

13.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220 V,电视机、电饭煲等家用电器的连按方式是 并 联.

考点:家庭电路工作电压、零线火线的辨别方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 分析:(1)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

(2)家庭电路中,各家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为了用电器正常工作而且互不影响. 解答:解: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电视机、电饭锅的额定电压都是220V,为了使各

用电器正常工作且互不影响,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 故答案为:220;并. 点评:记住家庭电路的电压, 掌握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法.

14.小刚双手对搓后感觉手上发热,这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压缩 冲程.21*cnjy*com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做功.

(2)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 (1)小刚双手对搓后感觉手上发热,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压缩冲程.

故答案为:做功;压缩. 点评: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掌握热机的四个冲程,以及压缩和做功冲程的能的转化. 15.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粘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带上了 电荷 ,具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考点:物体带电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带异种的电荷,摩擦带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

性质. 解答:解:扇叶和空气摩擦,扇叶和空气带有异种电荷,扇叶带电后吸引轻小的灰尘,所以

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故答案为:电荷;吸引轻小物体. 点评:掌握摩擦起电的原因,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16.(3分)汽车散热器等制冷设备常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较大 性质;6如果汽车散热器中装有10kg的水,在温度升高5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2.1×10 J

3

(已知C水=4.2×10J/(kg?℃)). 21*cnjy*com

考点:热量的计算.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根据水的比热容比其它物质的比热容大的特点进行分析;由吸热公式Q=cm△ t即可求

出. 解答:解; (1)水的比热容最大,降低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所以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2)Q吸=cm△t=4.2×10J/(kg?℃)×10kg×50℃=2.1×10J.

6故答案为:比热容较大;2.1×10J. 点评:考查了水的比热容比其它物质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的应用, 知道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

低相同温度时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 17.(3分)如图1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根据图线的信息可知:电源电压为 6 V.电阻R1的阻值为 10 Ω.21·世纪*教育网

36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欧姆定律. 分析:先正确识别电路的连接方式,即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表V1测量R1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然后根据电压表示数是否为零确定甲、乙对应电压表示数变化的图象;再根据滑动变阻器阻值为零时,其电压表示数为零进行分析.

解答:解: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乙图象中的电压值可以为零,因此乙对应的电压表为V2示数

变化的图象;

当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零时,电压表V1示数即为电源电压,故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电源电压为6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6A,因此电阻R1的阻值为:R1==

=10Ω.

故答案为:6;10. 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关键是欧姆定律的应用,会从

图象中读出相关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培养自己的读图能力.

18.(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的阻值为10Ω,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若再闭合开关S2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45A,则则电源电压为 3 V,R2的阻值为 20 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欧姆定律. 分析: (1)只闭合开关S1时,只有电阻R1接入电路,电流表测流过电阻R1的电流,由欧

姆定律可求出电源电压;

(2)由并联电路的特点求出流过电阻R2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可求出电阻R2的阻值. 解答:

解:(1)∵I=,

∴电源电压U=U1=IR1=0.3A×10Ω=3V,

(2)开关S1与S2都闭合时,两电阻并联,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流过电阻R2的电流 I2=I′﹣I=0.45A﹣0.3A=0.15A, ∵I=, ∴电阻R2的阻值 R2=

=

=20Ω,

故答案为:3;20.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电源电压、电阻阻值,熟练掌握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是正确解题

的关键.

19.将两个电阻串联,Rl=2R2,则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 1:1 ,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2:1 .【出处:21教育名师】

考点:电阻的串联;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分析: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在电流相同时,电阻越大,分担的

电压越大. 解答: :电阻串联,所以通过电阻的电流相等,即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1:1; 解

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IR可知,在电流一定时,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因R1=2R2,所以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 故答案为:1:1;2:1. 点评:解决这类题目要结合串联电路的特点,即电流处处相等,串联可以分压,电阻越大,

分压越多.

20.在相距20km的甲、乙两地之间有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每米长的电阻为0.01Ω,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短路,为确定短路的位置,检修员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当电压表为1.5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30mA,则可确定出短路的地点离甲地 2.5 km.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知道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利用欧姆定律求出导线的总电阻,已知1m导线的电阻

值,然后让总电阻除以一米导线的电阻即可求出导线的长度,从而确定出短路的地点离甲地的距离. 解答:解:导线总电阻:

R===50Ω,

导线总长度: L=

×1m=5000m,

出短路的地点离甲地的距离: s=×L=×5000m=2500m=2.5km.

故答案为:2.5.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和运用, 知道出短路的地点离甲地的距离为导线总

长度的是本题的关键.

21.(3分)将电阻为6Ω的弧光灯接到220V电路中,为使弧光灯电流不超过10A,需 串 联一个 16 Ω电阻.

考点: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专题:计算题;欧姆定律. 分析:导体串联其分压作用;

已知通过弧光灯的电流跟电路允许通过最大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再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需要串联电阻的大小.

解答:解:将电阻为6Ω的弧光灯接到220V电路中,电流会超过10A,在电压不变的情况

下,要减小电流,需要增大电路中的电阻,因此需要串联导体,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路的总电阻:

R总==

=22Ω,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R=R总﹣RL=22Ω﹣6Ω=16Ω. 故答案为:串;16.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 关键是知道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

压和额定电压相等以及串联电路的电流的特点. 22.(3分)如图是某同学连接的电路,请指出电路中的错误 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将图中电路改成串联电路.(要求只改动一根导线,划掉的导线画“×”)

考点: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1)根据电流表的正确用法进行分析;

(2)使两灯泡并联连接,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根据要求改动一根导线. 解答: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流不经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形成电源短路,故错误之处为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2)将开关与L1右接线柱相连导线改接L1左接线柱.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电流不经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点评:本题考查对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的记忆情况, 会根据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电

路的错误连接,并会纠正错误连接. 23.(3分)如图所示,为了便于顾客购物,南京市新街口的“南京书城”楼下设有地下停车场,地下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操纵室内的开关,使想存车的司机通过看入口处红绿灯的变化可知车场内是否有空车位:红灯亮,无车位,绿灯亮,有车位.请你设计一个满足需要的电路.(电源用电池)2·1·c·n·j·y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专题:设计与制作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由题意可知,红灯和绿灯互不影响,所以它们应该是并联的,并且不能同时亮,所以

利用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可以让工作人员在值班室就可以控制红绿灯. 解答:解: 在值班室放置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在入口处并联两个红绿灯,这样就可满足题意,

电路图如下:

点评:设计此电路时,应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 24.(3分)某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用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各一只,两个阻值相等的电阻和导线若干,设计了一个电路.如图所示,当虚线框内开关由断开到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增加一倍,请分别在两虚线框中画出电阻和开关的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 专题:作图题;压轴题;设计与制作题. 分析:由题中“当虚线框内开关由闭合到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由大变小”可

以判断出电压表接在电源的两端,开关控制其中一个电阻,两个电阻可以是并联,也可以是串联. 解答:解:因为开关由闭合到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由大变小,所以开关控

制一个电阻.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的辨别和开关的作用, 根据题意得出电压表所测的电路元件和开关

的位置是关键.

25.(3分)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图中连接好实物,用一只电流表分别测出I1、I2、I的电流,记录数据如表.2-1-c-n-j-y

I/A 电流 I1/A I2/A

次数 1 0.2 0.2 0.4 2 0.3 0.3 0.6 3 0.4 0.4 0.8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

(2)该同学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为支路电流的2倍.请你对他的实验过程及结论进行价 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21·cn·jy·com

(3)在实验中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改变电流的大小(只写一种方法) 改变电源电压 .

考点: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分析图示电路图,然后答题.

(2)格局表中实验数据分析答题. (3)改变电源电压可以改变电流. 解答: 解:(1)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I1、I2、是支路电流,I是干路电流,该实

验探究的是: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两支路电流相等,所得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 (3)改变电源电压可以改变电流大小. 故答案为:(1)并联电路电流特点;(2)结论不具有普遍性;(3)改变电源电压.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目的、实验评价等,分析清楚图示电路图可以正确解题.

三.解答题

26.在做测定电阻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

(1)图(a)是林馨在一次测电阻的实验中未完成连接的电路,请完成电路连接;

(2)下表是林馨同学测得的一组数据,第3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b)所示,请将读得的电压和计算的电阻值填在表格中.

1 2 3 4 实验次数

2.5 3 6 电压(V)

0.25 0.32 0.4 0.59 电流(A)

10 9.3 10.2 电阻(Ω)

(3)表中第1次数据是连接好电路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某一位置时,合上开关得到的.那么在“15Ω 1A”和“10Ω 1.5A”两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中,她选择的是规格为 “15Ω 1A” 的变阻器.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实物的电路连接;电压表的读数方法;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计算题;作图题;压轴题;实验探究题. 分析:(1)根据电源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且与电阻并联;电流表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滑动变阻器接线柱要一上一下的连接.

(2)电压表读数:确定使用的量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根据电压表读数方法读出此时电阻两端的电压,然后根据R=求出此时的电阻. (3)滑动变阻器规格的选择要同时考虑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和电流.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稍大于电路中需要的电阻,既能满足电路需要,又能使电路测量值比较准确.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电流大于电路最大电流. 解答:解: (1)电源电压为6V,所以电压表选15V的量程,且与电阻并联,电流表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滑动变阻器接线柱要一上一下的连接.电路图连接如图所示

(2)电压表量程为0~15V,分度值为0.5V,所以电压为4V;则此时电阻为

R==

=10Ω;

1 2 3 4 实验次数

2.5 3 4.0 6 电压(V)

0.25 0.32 0.4 0.59 电流(A)

10 9.3 10 10.2 电阻(Ω)

(3)电路中的电流为0.25A,都没有超过两个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电源电压约为6V,电阻两端电压为2.5V,滑动变阻器电压至少为6V﹣2.5V=3.5V,滑动变阻器电阻至少为R==

=14Ω,两个滑动变阻器电阻分别为10Ω和15Ω,在满

足条件情况下,应选择的变阻器规格为“15Ω 1A”. 故答案为 (2)4V,10Ω;(3)“15Ω 1A”.

点评:(1)补全实物连接图时,主要考虑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量程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或电源电压来确定,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 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和电阻,或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来判断电流表的量程,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接线柱接入电路,使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

(2)仪表的读数方法:先确定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位置读出示数;

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先确定通过电路中的电流和滑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然后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和最大电阻选择. 27.(9分)小涵同学现有如下器材:一个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但数值未知),一个定值电阻R0,一个待测电阻Rx,一个电压表(最大量程大于电源电压),一个滑动变阻器,三个开关,导线若干,她用这些器材测Rx的阻值.实验方案如下:21教育网

(a)按电路图连接好实物;

(b)只将S、S1闭合时,测出R0两端的电压为U0,则Ix=I0=

(c)只将S、S2闭合时,测出Rx两端的电压为Ux,则Rx=Ux

(1)请你根据电路图分析小涵同学的实验方案,写出她的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 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

(2)按照下列实验步骤,还使用小涵方案中的这些器材重新设计实验,请把你的电路图画在方框甲内,并写出实验结果.

(a)只将S、S1闭合时,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1; (b)只将S、S2闭合时,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2,则Rx= 或 .

(3)改正后的电路虽然能测Rx的阻值,但还是有缺点,请你在方框乙内重新设计一测电阻的电路图,并说明采用这种测量方法的优点 多次测量求平均,减少误差 .

考点:电路图设计. 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分析电路图,当闭合开关S1时,若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正确,当闭合开关S2

时,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就接反了;

(2)利用两个开关的单独闭合,将电压表先与R0(或与Rx)并联,测量一个电阻的电压,然后再测量它们串联后的总电压,于是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写出实验结果. 解答: 解:(1)分析电路图,若闭合S1时,电流是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则当闭合S2

时,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所以他的实验方法不对,原因是电压表的“+”“﹣”接线柱不能满足要求;

(2)使用原有器材重新设计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则:

图1中:电压表示数U1为R0两端的电压,U2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 ∴Ux=U2﹣U1,Ix=I0=

∴Rx=

=.

图2中:电压表示数U1为Rx两端的电压,U2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 ∴U0=U2﹣U1,Ix=I0=

=

, ∴Rx=

=. (3)采用滑动变阻器可以多次测量几组数据,然后求平均减少误差.电路图如下:

故答案为:(1)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

(3)多次测量求平均,减少误差.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压表的使用、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欧姆定律.涉及到电路动态分析、

电路图设计、实验结果的推导,属于难题. 28.(8分)如图甲是小红设计的电子秤原理图,其中E为干电池;A是电流表(电子秤示数表盘);R是一根长为6cm阻值为15Ω的均匀电阻丝,滑片在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6A;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15A.C是一根弹簧,其所受压力F与压缩量△L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塑料盘的重力不计,g取10N/㎏,不称重物时滑片P刚好在电阻丝的a端,所称物重最大时P在b端)21cnjy.com

(1)求电源电压U和R0的值.

(2)当电流表的指针指在0.3A处时,所称重物的质量是多少.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欧姆定律. 分析: (1)滑片在a端时,只有R0连入电路,在b端时,R与R0串联连入,根据电源电

压不变和欧姆定律列出等式即可求出电源电压U和R0的值;

(2)已知电源电压、电流以及R0的阻值,利用欧姆定律即可求出此时接入电路的阻

值,再根据题意求出弹簧的压缩量,从图象中读出此时的压力,利用m=即可求出此时物体的质量. 解答: 解:(1)滑片在a端时,只有R0连入电路,则电源电压U=IaR0,

滑片在b端时,R与R0串联连入,则电源电压U=Ib(R+R0), ∴IaR0=Ib(R+R0),

R0=

=

=5Ω;

则电源电压U=IaR0=0.6A×5Ω=3V;

(2)当电流表的指针指在O.3A处时,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R′; 由欧姆定律得:R总==

=10Ω,

由串联电路的总阻值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得: R′=R总﹣R0=10Ω﹣5Ω=5Ω;

由题意分析可知此时弹簧的压缩量:L=×6cm=2cm;

由图象可知,此时弹簧所受压力为20N,即G′=F′=20N,所以物体的质量m==

=2kg.

答:(1)电源电压U=3V,R0的值为5Ω;

(2)当电流表表的指针指在O.3A处时,所称重物的质量是2k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欧姆定律的应用以及滑动变阻器使用的掌握情况,本题的难点为(3)

小题分析其方案的不足,只有找出不足之处,才会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电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上海市建平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在线全文阅读。

上海市建平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6826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