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学习这首诗,我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4、小结:这首诗作者用质朴的语言,通过鲜明的 ,热情歌颂了 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和为了祖国的革命事业甘愿牺牲生命的伟大精神,同时也让我们认清了那些“ ”的反动派的丑恶本质。

5、作业:背诵这首诗。

《老人与海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 企盼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学习重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学习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学习教程: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用心地读课文,去感动吧。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说说课文的哪些事让你感动? 2、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二、展示自我

1、你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吗?

褪色 撮起 塑料 乐谱 亲昵 啄食 歇落 滇池 应声而来 应声跃起 抑扬顿挫 啧啧称赞 驻足观看 高空盘旋 翻飞盘旋 瞻仰遗容 白翼天使 白色旋涡 相依相随 扇动翅膀 2、感知概括

读完这些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提示:本文主要描写老人生前喂食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以及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表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三、走进送别段,感受“意料之外”

1、有感情朗读14-18段, 请用——划出海鸥异常举动的句子,用﹒标出关键词,体会海鸥的深情厚意。

示例: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品析:突然写出了海鸥终于见到许多天没来的老人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与平时大不一样”写出海鸥发现十多年来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与往常不一样时惊恐疑惑悲伤的情感。 2、填空明确,体会情感

当我们把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 当我们从老人照片旁退开时,海鸥 ; 过了一会儿,海鸥 ;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 。 3、动情朗读,感受深情

四、走近老人,明确“情理之中”

1、在这场特殊的葬礼上,海鸥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它们那份令人震撼的情,那么照片中的老人到底是谁,他何以能赢得如此这般深厚的情呢?

请速读1-13段,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课文是怎样描绘他和海鸥之间和谐动人的画面的?提示:

(1)朋友告诉我,这位海鸥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①二十余里多远?②步行,为什么要步行?)

(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3)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吧!)

(4)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

(5)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顿时生动起来。

(眼睛生动是怎样的?在怎样的情况之下眼睛会生动起来,比如?) 2、学生回答置疑

关于老人,你还有哪些疑问?

导航:这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名叫吴庆恒,是昆明化工厂的退休工人,曾被打成“右派”,还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抓去坐牢。1985年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开始飞临昆明,一辈子孑然一身的吴庆恒好像见到了自己的儿女,从此,有红嘴鸥的日子,吴庆恒心满意足。

他每月只有308元退休金,但他总要拿出一半钱来买饼干、面粉和鸡蛋喂海鸥,而他自己只吃两个馒头一碗饭就点咸菜;穿自己缝制的粗糙布衣、抽3角钱一包的香烟;从不舍得坐5角钱一趟的公车。在他去世后,他的故事感动了所有昆明人,一个名叫杨帆的昆明女孩提议为老人塑像,得到大家一致响应。2005年年底,这尊青铜塑像完工,从此这座城市记取了他平和而卑微的笑容。 五、提升主题,迁移延伸

1、学完本文,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生前与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似乎又亲眼目睹了老人死后海鸥异常的举动??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向老人说?(写一句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然后大家交流。) 2.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

3、你愿意与小动物交朋友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与小动物交朋友。 六、课外作业:

人类爱护动物,动物会回报以爱,但假如人类欺骗了动物,他也就得不到动物的信任了。阅读《军犬黑子》,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你的建议。+

《 跑进家来的松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关心热爱小动物的良好习惯。

3、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并能在习作和课外阅读中尝试使用。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习难点:

学会“通过抓具体事例来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并能在习作和课外阅读中尝试使用。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高效课堂做铺垫

收集了解松鼠外形、生活习性,阅读有关写人与动物感情深厚的文章。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学习方法: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学习提示:

1、收集了解松鼠外形、生活习性,阅读有关写人与动物感情深厚的文章。 2、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3、我会读准下面的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橱柜 贮存 蹿出 蹭 储备 干脆 失踪 空落落 不甘落后 千方百计 哭笑不得 晾干 垫窝 楱子

4、朗读课文,说说松鼠在“我”家主要做了哪些事?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松鼠在我家做的三件事中,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为什么?

6、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快速默读,应用“批、点、画、注”,画出有关词、句品味体会,读出自己独道见解。

7、想一想,你与动物发生过有趣的事吗? 【学习研讨】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谁?今天咱们来学习第22课,跟随着作者一起看看,跑进家来的小松鼠做哪些有趣的事?

指名读课题,评价。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词语积累

橱柜 贮存 蹿出 蹭 储备 干脆 失踪 空落落 不甘落后 千方百计 哭笑不得 晾干 垫窝 楱子

2、说说松鼠在“我”家主要做了哪些事?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品读深思,理解感悟

学习方法:先默读课文,画出生动有趣的句子——接着读一读——再品味理解——最后朗读展示

学习提示: (一)自主学习

1、松鼠在我家做的三件事中,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为什么?

2、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快速默读,应用“批、点、画、注”,画出有关词、句品味体会,读出自己独道见解。

3、自主学习中,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 (二)小组合作交流 1、提出交流方法

2、围绕上面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三)汇报展示

1、指名汇报展示第一件事。(评价、补充、朗读) 2、指名汇报展示第二件事。(评价、补充、朗读) 3、指名汇报展示第三件事。(评价、补充、朗读)

(四)小结:学习了课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作者通过松鼠跑进我家后,所做的三件事,写出松鼠活泼机灵的天性。人与动物如同一家人似的,和睦相处,互相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你读过哪些写动物或写人与动物间感情深厚的文章? 2、比较与交流:《老人与海鸥》与《跑进家来的松鼠》在写法有什么不一样? 3、拓展延伸

(1)交流:你与动物发生的一些趣事,并试着写下来。 (2)课外书屋与推荐

用“通过抓具体事例来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狼王梦》等书籍,并将自己的阅读内容、阅读感悟写下来。

板书设计

具体事例 感情

储备冬粮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晾晒蘑菇 喜爱

垫窝过冬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最后一头战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后三个精彩片段;

1、《山中访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知识链接】

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自主学习】 1、生字词我会填

yüo qǐng pù bù dǒu qiào shyn qū j?n j?n la dào fǔ shyn níng wàng

( ) ( ) ( ) ( ) ( ) ( )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唱和 (ha h?) 树冠 (ɡuün ɡuàn) 旋转(zhuàn zhuǎn)扎进(zü zhü )细数(shǔ shù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你弓着腰,( )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 )我的名字,,露珠与我( ) ③喂,( )的云雀,( )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 )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④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 )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 ),胳膊变成( ),血液变成树的( ),在年轮里( )、( )

前三个句子把都当做来写,第四句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

1、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2、联系课文内容,对句子的理解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撞”是否有不友好的意思?被“撞”的感觉怎样?)

② 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为什么说老

桥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请你用“德高望重”写一句话)

③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怒吼,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真的是“一千个”吗?“吼叫”“吟咏”时的雨分别是怎样的?) 2、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从这两段文字,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练练测测】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雄浑的( ) 汩汩的( ) 清凉的( )

挺拔的( ) 湛蓝的( ) 隆隆的( ) 2、将下面句子变换成陈述句,但意思不变 a 、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b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3、课文链接,读懂课文第五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⑴在这段中,作者问候了哪些朋友?用波浪线标出来 ⑵仿照上面的句子,试着写一写 ①你好,芬芳的落花! ②你好,路旁的石头!

⑶文中哪一句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横线画出来 ⑷这段文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拓展延伸】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2、《山 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知识链接】

有的学生囿于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对山雨、雨中山林的描写可能会有陌生之感对此,教学中可利用插图或影视资料为他们提供帮助 【自主学习】

1.我会读: 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水淋淋(ABB)

3、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阵阵( ) 一缕缕( ) 一首首( ) 一丛丛( ) 一( )歌谣 一( )岩石 一( )树叶 一( )音符

4、我能根据词语写意思 (1)轻盈:

(2)啼啭:

5、初读课文,梳理内容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用双竖线在文中标示,并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合作探究】

1、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①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②雨声中,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③你还喜欢哪个句子,先摘抄,再说说体会,最后读读 2、“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这句话与文章开头哪句话呼应?有什么作用

【练练测测】 1、理解课文填空

作者是从山雨的和中品出它的韵味的;

它的声音像一曲,又像,它又像

它的颜色是那样的难以忘怀,它把山林的、 、 、、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绿得

2、课文中这两个句子里的“仿佛”用得特别的好,读后也请你来写一句 (1)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2)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 3、《山雨》这篇散文,是按、、的顺序来写的,作者通过合理而新奇的和,并运用、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带来的美和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之情 【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雨的诗句

3、《草虫的村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和句子,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郭枫 著名诗人,作家。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忆,表现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他的散文集有很多,如《早春花束》《老家的树》《海之歌》等。论文集有《高举民族文学的大旗》等。 【自主学习】 1、看拼音写词语

jìng mì xiǎo xiàng qiào lì d?u hào qín miǎn ( ) ( ) ( ) ( ) ( ) páng rán dà wù hōng kǎo y?n yùn q?ng wtn ( ) ( ) ( ) ( )

把上面的词语再抄一遍: 2、你知道课文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吗?

游侠—— 村落—— 远房亲戚的住宅—— 南国的少女—— 茂盛的森林—— 两棵大树——

音乐演奏者—— 街道和小巷—— 测气候者和工程师——

3、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些什么?请写下来。 总体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奇异想象和独特感受的语句抄写下来。

【合作探究】

问题一:课文题目《草虫的村落》,“村落”本来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课文里指__________

zhü 扎 zhá zü

7、速读课文,按空行标志理清文章的条理 。

8、默读课文,完成问题: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分别是: 、 、 、 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

9、我给各部分加的小标题是: 、 、 、 、 ,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的关系是: 。

(设计意图:本课是在课堂上预习的,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发现学生预习结果是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随时在小黑板上展示,为其他学生继续做好预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展示交流环节:

1、开火车读文,纠正字音,指导难读的词、句,读后全班交流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及答案,交流好词、佳句。

2、全班交流预习提纲中的4、5、6题,同桌互查,部分疑难问题可以问老师。 3、小组探究交流预习提纲中的7、8、9题,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展示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教师点拨指导。

4、交流解答不懂的问题,为制定下节课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预习(此预习环节作为家庭作业)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品词析句、理解句子的学习能力。 (二)、预习提纲:

1、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等等。 2、分组重点研读,深入感悟。

(1)研读“深受爱戴”部分,画出鲁迅先生深受爱戴的语句,采用抓重点词,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结合搜集的资料,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研读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部分,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以下方式研读:

我研读的是 这件事,表现了鲁迅 的品质。我是从课文中 这句话体会到的,这句话是对鲁迅的

的描写,我抓的重点词是 。我的感受是 ,我是采用 方法体会到的。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在文中。 二、展示交流环节: (一)、展示目标:

1、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品词析句、展示交流的学习能力。 (二)展示过程和内容:

1、小组根据交流要求展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交流要求:

(1)、小组探究交流本组预习的内容,相互学习,完善自己预习的内容。 (2)、讨论怎样读才能读出情感,并练习朗读。 (3)、讨论小组汇报的方式。 (4)、合作解决不懂的问题

(5)、交流时要认真倾听,能听出好在哪里,哪地方说得不够完美,能够补充。 2、全班展示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展示交流“谈《水浒传》”部分。(二组同学汇报)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如果读书张冠李戴乱说一气,我们的家长会怎样说,怎样做来理解鲁迅先生风趣、幽默,教子有方的特点。 (2)、展示交流“笑谈碰壁” 部分。(三组同学汇报)

通过抓描写鲁迅先生语言的句子,抓重点词“四周黑洞洞、碰壁”来品味鲁迅品质的。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解:教师补充介绍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含义,从而理解鲁迅先生痛恨抨击旧社会的品质。 (3)、展示交流“救护车夫” 部分。(四组同学汇报)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解:

救助了车夫,做了一件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而且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在为谁叹息?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鲁迅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 (4)、展示交流“关心女佣” 部分。 (五组同学汇报)

(5)、师生共同总结: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6)、展示交流“深受爱戴” 部分。(一组同学汇报)

(三)拓展延伸:

1、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0多年了,一个伟大的身影越去越远,但他留给我们的又太多太多。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鲁迅说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赞美鲁迅,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段感悟,一首歌曲,一段小快板??

《一面》导学案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简介背景。

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 知识预习 一.注音。

踱(du?)步 地窖(jiào) 镶嵌(qiàn) 窘(jiǒng)相 捻(niǎn)须 摩挲(m? suō) 恣(zì)情 歇(xiy)脚 拜(bài)访赫(ha)然 书脊(jǐ)鞠躬(jūgōng)虐(n?a)待 踌躇(ch?uchú)揩(küi)油憎恶(zyng wù) 蹦(bang)出来

二.解释词语。 1.踱:慢步行走。

2.地窖:保存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3.赫然:很鲜明的意思。 4.殷勤:(1)情意深厚。(2)指热情周到。

5.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后悔不应该这样。 6.莽撞: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7.捻:用手指搓。 8.踌躇:本文指犹豫。

9.婆娑:用手轻轻的摸了又摸。 10.颓唐:精神不振作。 11.抖擞:振作。

12.憎恶:怨恨、厌恶。

13.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14.恣情:放纵自己的感情。

15.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三.练习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堂探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一次面就记忆深刻,无法忘记的人呢?如果有,请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自由回答,谈自己的发现与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作者阿累在见到文章主人公一面以后给他留下的印象而写的,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一起回答:鲁迅)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看看他为什么只见到鲁迅先生一面就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并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阅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已经很自然地给我们分成了两部分,但是第一部分的内容较长,你能给它分层吗?并说说每层的意思。

明确: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2自然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第二层(3——17自然段),写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第三层(18——38自然段),写“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2、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一面”,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二层,并介绍了“我”的职业和身份,那么在全文中,这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层写职业特点,联系下文可以看出鲁迅对“我”的态度,实质上是对普通工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第二层写内山老板的热情衬托出鲁迅的人民大众立场,这两层起到巧设伏笔、层层铺垫的作用。

3、有人说文章第二部分是多余的,与回忆性文章的写法不合,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提示:(总结发言)课文第二部分写出来“一面”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个鼓舞,他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这些情真意切的抒情议论,对深化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不能去掉。

《有的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及技能: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过程和方法 :品味诗句语言,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停顿、语气、语调和感情) (1)正音

摔垮 不朽 臧克家 (2)解释 不朽: 抬举:

俯: 尸首:

2、了解鲁迅的《自嘲》诗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3、了解鲁迅在散文诗集《野草》的《题辞》里的话语:(原话见书下注释) 。

4、了解作者

臧克家(1905年生),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山东诸城人。他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1933年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他的早期诗作《老马》《老哥哥》《春鸟》,解放初的诗作《有的人》,都是脸炙人口的名篇。 (二)学习过程:

1、导入:人都有生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2、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1)自由、大声地朗诵;

(2)自由谈朗读感受(初步体会诗人的爱与憎,颂扬与鞭斥等情感); (3)互评同伴的朗读。(注意从读音、节奏、停顿和感情方面去评价) (4)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第二课时

1、精读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1)齐读第一节,讨论:

A、这节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怎样理解?

B、两个“有的人”分别指谁? (2)、自由读第二、三、四节,边读边独立思考:(思考后小组内讨论明确,班内展示。)这三节,分别从哪三个方面写两种人的具体表现? (3)、听读五、六、七节,边听边独立思考:(思考后小组内讨论明确,班内展示。) A、“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是什么意思?

B、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探究:(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1)全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自主预习

1、自学生字,我会读,并能给加点字注音

渺小 矿物资源 恩赐 慷慨 滥用 目睹 2、听写本课的词语。 3、自读课文

(1)我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想边画出文中宇航员的感叹,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

3、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并能动手标画,写出批注,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 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地球的可爱,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2)阅读课文,联系我们身边的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地球?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和搜集的资料 2、全班重点探究

A、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概况?

B、 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这句话的。

C、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D、课文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四、扩展阅读

主题阅读:《热爱祖国保护环境》《黑色渤海》《黑色的雪花》 练练测测

1、看拼音、写词语

Küng kǎi mù dǔ miǎo xiǎo yn cì ( ) ( ) ( ) ( ) 2、我会搭配词语

( )的宇宙 ( )的球体 ( )的资源 ( )的地球 ( )的灾难 ( )的纹痕 3、改写句子

(1)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成反问句)

(2)地球是一个很小的星球,(用上比喻,使句子更形象) 4、摘抄喜欢的句或段

(1) (2) 5、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或宣传画。

教学反思:

14《鹿和狼的故事》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所阐述的道理,懂得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4、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二、自学引导

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利用手头工具作批注 鹿和狼的故事版权所有www.f1

罗斯福保护鹿杀狼的背景 文章所阐述的道理

请不 不懂的问题

2、自学提纲

(1)生字我掌握(注音、掌握写法)

乃 悖 控 苟 厄 宠 狩

(2)词语我理解(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

狩猎 生机勃勃 相悖 控制 厄运 我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子

重点句子(理解)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请不要复制,朝霞网版权所有www.f100.sd.cn!

(3)课文大意我知道

作者通过叙述

表达了作者

(4)我的发现

A 本文先叙述 ,再分析 写了 ,最

后得出 的道理。

B 生物之间是 ,要

(5)我的感悟

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 (6)我能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小组汇报交流(按回答质量分ABCD四级,由组长对组员评价)

(1)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最大的收获有重点地简要写在下面。

① ② ③

请(2)我还有哪些地方或问题不明白?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请不要复 ①

② ③

2、全班展示质疑(按回答质量分四星级,由教师对小组评价)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各小组质疑问题,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是: 3、重点探究

罗斯福总统下令杀狼错在哪里。

练练测测

1、注音

乃 悖 控 苟 厄 宠 狩 2、释义 狩猎

生机勃勃 相悖 控制 厄运

3、查字典知识填空

“宠”的偏旁是 ,共有 画,第二笔是 ,声母是 ,音序是

4、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改写句子)

(1)、王心在小队会上说,他负责帮助小玲,让她把学习赶上去。 改为转述句

(2)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后怎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担?请不要复

改为陈述句请不要复制,朝霞网版权所有www.f100.sd.cn!

5、 写一篇你听说的动物之间的故事。

教学反思: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二、自主学习

听写《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生字

词: 、 、 、 、 、 、 。 1.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我的感想:

2.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这一片美丽圣洁的土地,这一片满载希望的土地,这一片印第安人美好的家园,如果被转让出去,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是多么的眷恋和不舍呀!西雅图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对白人的谆谆告诫,认真读课文4—8段,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思考?在文中画下来。再想一想,他重点是从哪几个方面告诫他们的?

3.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9-11段,在划出段落中你喜欢的好句,结合上下文和生

活实际来谈谈你的感想。 三、合作交流 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②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③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⑤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四、提升拓展.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 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反思:

16《青山不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重点掌握“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4、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自主预习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并齐读三遍。 2、读“阅读提示”,找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1)这位老人创造啊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合作交流

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重点语句如下: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介绍防风林带和林网的知识,引导学生感知老人所做的事有多么了不起。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想象“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两米后的泥土埋住树的下半截的情景,切实感受老人所种的树在防风沙及水土流失方面所起的作用。 2、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些奇迹的?

(1)本文从大环境和小环境两方面介绍了老人植树造林的情况,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2)“大环境”——险恶。

提问: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3)“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艰苦?

3、讨论: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引导学生从老人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上去思考作者这样说的含义。 四、拓展学习,深入体会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2、拓展谈话:了解了老人的事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对于老人的女儿、老伴和村干部,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3、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通过拓展说话深化认识。 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记以下生字:扭 胯 厨 套 猥 畜 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3、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等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查阅和搜集鲁迅的资料。

资料链接:本文节选自短篇小说《故乡》,是鲁迅于1919年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反应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作者回故乡,童年的伙伴、农民闰水(也就是文章中的闰土)来探望他,伙伴的巨大变化使作者感触万千,引起了作者的深切同情,于是鲁迅艺术的再现了农民闰土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节选部分是作者与小伙伴少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写出了一位聪明、活泼、能干、可爱的农村少年,表现了他们少年时代纯真的友谊。

【课题导入】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学习过程】

一、扫清字词障碍(默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本课的生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美观)

—————————————————————————————————

2、本课的新词: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便是(利用工具书,再结合上下文写出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

——————————————————————————————————三、理清脉络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记忆——( )———( )———( )———相别 四、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五、再识闰土,探究深读(请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 1、闰土心里都有哪些稀奇事呢?默读课文然后用小标题概括。 2 、这四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件事呢?请选择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好好读一读,想想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 六、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泥鳅??)

2、研读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是“啊”的读法) 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3、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完成填空:

闰土在( )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 )

闰土在( )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 )

闰土在( )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 )

4、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读一读17自然段。他们会怎样话别呢?(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

课后延伸:“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预习环节: (一)预习目标:

1、通过预习,学习本课生字、词语;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练习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探究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优秀品质。 4、培养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综合概括的学习能力。 (二)预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练习给各部分加小标题,了解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 (三)预习难点:

练习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探究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四)预习提纲:

1、用序号标出自然段,根据课题质疑。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拼音的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画出生字对应的词语,试着找出根据课题质疑的答案,积累好词、佳句。 3、利用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懂的问题记在文中。 4、自学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写出来。 如:枣(Z zǎo)(一 7画)(囫囵吞枣) 5、结合生字找形近字,并组词。

如:悼( )嗽( )搞( )详( )?? 掉( )漱( )槁( ) ( )?? 6、找本课中一字多音或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并注音组词。 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在线全文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6524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