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课程设计与评价 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

1.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是( )。

2.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特定行为的观察方法是( )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和本质特征是( )

4.为提高国定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属于( )

5.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比姆及其同事于20实际60年代、70年代初提出( )课程评价模式。

6.教师在学校的真实教育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工作方式是( )。

二、单项选择

1.课程设计的思路包括目标中心思路、过程中心思路和整体设计思路,其中最早论述目标模式的是美国学者( )

A. 泰勒 B. 博比特 C. 查特斯 D. 塔巴

2.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是( )

A. 必修课程 B. 选修课程 C. 活动课程 D. 校本课程

3.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的课程评价方法属于( )

A. 量化评价 B. 质性评价 C. 档案袋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4.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 A. 地方课程 B. 学科课程 C. 国家课程 D. 综合课程 5.课程实施取得实质性效果的重要标志是( )

A. 教材的改变 B. 组织方式的改变 C. 知识与理解的改变 D. 角色或行为的改变 6.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A. 社区服务 B. 劳动实践 C. 技术实践 D. 信息实践

7.根据社会调查和统计,决定生活的需要,从而编制教育目标的课程设计法是( ) A. 活动分析法 B.社会调查法 C. 经验法 D. 客观法

三、多项选择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有( )

A. 发展性 B. 整体观 C. 多元化 D. 过程性 2.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包括( )

A. 漫长性 B. 生长性 C. 阶段性 D. 多面性

3.下列整理资料与处理评价信息的方法中,属于定性处理方法的是( ) A. 普通综合评价法 B. 模糊综合评判法 C. 哲学分析法 D. 系统分析法 4.课程设计的基本策略包括( )

A. 课程选择 B. 课程改编 C. 课程整合 D. 课程补充 5.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包括( )

A. 亲历性原则 B. 自主性原则 C. 协同性原则 D. 整合性原则 6.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 )

A. 科学性 B.人文性 C. 完备性 D. 适应性 7.研究性学习包括哪些内容领域( )

A.人与自然关系领域问题B.人与社会关系领域问题C.人与自我关系领域问题D.人与文化关系领域问题

四、名词解释:

1.课程内容:

2.观察法:

3.教师实践性知识

4.形成性评价:

5.课程改编:

五、简答

1.简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2.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总体要求

六、论述题

1.试论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意义?

2.论述实施观察法的一般步骤:

七、案例分析

让我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书本是人才成长的营养,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但越来越多的人将它作成了另一番解释。

有人把校园当做铸造万能钥匙的炉子,认为只要进了炉,出来就是人才;有人把书本当做正确的航标,认为跟着它,就不会错。其实,这些都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校园学习只是手段,书本知识只是拐杖。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走向社会。

在我们青年人中,有多少人明白这个道理呢?在学校只知道学,至于如何用,如何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却一无所知。

哪些“书虫”也该从书中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了,现在不再是“八股时代”,而是信息时代,竞争的时代。只空有知识,却不知如何动手是很危险的!只有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发挥作用。

结合案例,请回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是什么?

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1.内在评价 2. 时间取样法 3. 实践性 4. 课程补充 5.CIPP 6.教师行动研究

二、单项选择:1. B 2.B 3.B 4.C 5.D 6.A 7.B 8.A

三、多项选择:1.ABCD 2. ABCD 3.CD 4.ABCD 5.ABCD 6.ABCD 7. ABCD 四、名词解释:

1. 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地选择的一系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是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2. 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者教育现象的一种方法。

3. 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教师实践性知识。

4. 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或完善过程中进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中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5. 课程改编是指针对与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进行的学程上的修改,或者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等的不同理解而进行的调整。 五、简答: 1.答案要点: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2、交流与合作。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4、教师的培训。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2.答案要点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绝提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3.答案要点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课程资源开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推动力。2.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教育认识水平的提升。3.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发展。4.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5.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合作意识的增强。6.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角色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各点适当展开即可)

2.答案要点

1.准备工作。观察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项工作:首先,制定观察计划和提纲。其次,准备观察所需辅助工具。在此,确定观察途径。

2.实时观察。观察者通过适当的观察渠道进入观察地点,熟悉观察环境,并接触观察对象。在实际观察中要注意:(1)灵活地执行观察计划;(2)抓住观察的重点;(3)注意做到观察、倾听、询问、查看、思考等五个方面相互配合;(4)做好观察记录。 3.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观察结束后,要对观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检查观察资料是不是严格遵循科学方法的程序获得的;如果资料是用多种方法获得的,则应

该对这些资料进行比较,发现问题然后再去核实;如果观察时小组进行的,可将观察者之间获得的资料进行比较,若有差异,小组要进行讨论和验证;对于较重要的问题,应该注意观察时间的长短。

七、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1.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3.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卷及答案(二)在线全文阅读。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卷及答案(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6254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