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
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敌人也承认的,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 --------列 宁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毛泽东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是深深根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江泽民
目 录 序 导言
第一章 自然·人·社会 一、自然
(一)自然世界的物质性 1.世界统一于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二)人同自然的关系 1.人是自然的产物
2.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3.人和自然的统一 二、人
(一)人的来源和发展
1
1.人来源于类人猿 2.劳动创造了人 (二)人和动物的区别 1.人能从事生产劳动 2.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 3.人能改造客观世界 (三)人性和人的本质 1.人的属性 2.人性 3.人的本质 (四)人的活动 (五)人的需要
1.需要是人们活动的原动力 2.人的需要的广泛性
3.满足人的需要的途径和手段是生产劳动 4.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 (六)人的主体性 (七)人的自由 1.自由的含义
2.人取得自由是有条件的
3.在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产者的自由 4.资本主义自由的虚伪性
5.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下人才有充分的自由 (八)人的权利(人权) 1.人权是历史的产物
2.资本主义的人权就是私有财产权,就是特权 3.剥削制度下不可能有人人平等的人权 4.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消灭阶级 (九)人道主义 1. 唯物主义注重人
2
2. 剥削制度违反人道 (十)劳动的异化和人的异化 1. 异化的概念 2. 异化的表现 3. 消除异化的前提 三、社会
(一)社会及其形成 (二)社会的演进
1. 社会演进的几个主要时代 2.人类社会的几种形态 (三)人、自然、社会的统一 (四)自然界对人和社会的影响 四、自然、社会的联系和发展 (一)自然、社会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自然、社会的普遍联系 2.自然、社会的永恒发展
(二)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三)自然、社会的联系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1.规律是客观的 2.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3.自然规律也是相对的
4.不能把动物社会的规律运用于人类社会(四)自然、社会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 2.对立统一规律 3.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自然界、社会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1.原因和结果 2.必然性和偶然性 3.内容和形式
3
五、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改造 (一)存在与思维、物质与意识 (二)人的认识与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3.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4.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6.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三)人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四)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也改造自身 第二章 社会生产 一、社会物质生产
(一)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二)农业生产是社会生产的基础 (三)生产力及其构成要要素 1.生产力概述 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3.人是主要生产力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5.协作创造新的生产力 (四)生产关系体系 1.生产关系的概念
2.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3.生产过程中人和人的关系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4.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表现 (五)社会生产方式
(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4
(七)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 1.生产
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八)生产管理 1.生产管理的必要性 2.生产管理必须有权威
3.生产管理的目标归结为时间的节约 (九)社会生产要注意长远后果 二、社会人口生产 (一)两种社会生产
(二)人口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人口生产的规律 (四)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 (五)共产主义社会将自觉调节人口生产 三、社会的精神生产 (一)社会生产包括精神生产 (二)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交织一起 (三)物质生产的性质决定精神生产的性质第三章 社会经济 一、生产关系是经济关系 (一)生产关系是经济利益关系
(二)经济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三)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同利益有关 (四)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的关系 二、社会经济形式 (一)自然经济 (二)商品经济 1.商品 2.货币 (三)产品经济
5
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119页。
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
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恩格斯:《对英国北方社会主义联盟纲领的修正》(1887年6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1卷第570页。
自由的人就是共产主义者。
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1843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09页。
(八)人的权利(人权) 1. 人权是历史的产物
“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地产生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1844年9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46页。
社会的经济进步一旦把脱离封建桎梏和通过消除封建不平等来确立权利平等的要求提上日程,这种要求就必定迅速地扩大其范围。
??由于人们不再生活在像罗马帝国那样的世界帝国中,而是生活在那些相互平等地交往并且处在差不多相同的资产阶级发展阶段的独立国家所组成的体系中,所以这种要求就很自然地获得了普遍的、超出个别国家范围的性质,而自由和平等也很自然地被宣布为人权。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
46
447页。
可见,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说它是什么都行,就不能说是永恒的真理。
思格斯:《反社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48页。
可见,平等的观念本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个观念的形成,需要全部以往的历史,因此它不是自古以来就作为真理而存在的。
思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71页。
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4—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305页。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1871年11—12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610页。
2.资本主义的人权就是私有财产权,就是特权自由这一人权的实际应用就是私有财产权这一人权。
私有财产这一人权是什么呢?
可见,私有财产这项人权就是任意地(à son gré)、和别人无关地、不受社会束缚地使用和
47
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这项权利就是自私自利的权利。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1843年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8页。
至于谈到权利,我们和其他许多人都曾强调指出了共产主义对政治权利、私人权利以及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即人权所采取的反对立场。请看一下《德法年鉴》,那里指出特权、优先权符合于与等级相联系的私有制,而权利符合于竞争、自由私有制的状态;指出人权本身就是特权,而私有制就是垄断。
马克思和思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第228—229页。
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24页。
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资本家拥有这种权力并不是由于他的个人的或人的特性,而只是由于他是资本的所有者。他的权力就是他的资本的那种不可抗拒的购买的权力。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4—8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第62页。
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典型表现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阶级特权不受法律保护,种族特权被神圣化。 恩格斯:《反社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47页。
人权并没有使人摆脱宗教,而只是使人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人权并没有使人摆脱财产,而是使人有占有财产的自由;人权并没有使人放弃追求财富的龌龊行为,而只是使人有经营的自由。
48
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1844年9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卷第145页。
现代国家承认人权同古代国家承认奴隶制是一个意思。
马克思和思格斯:《神圣家族》(1844年9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卷第145页。
3.剥削制度下不可能有人人平等的人权,压在农民头上的是社会的阶层:诸侯、官吏、贵族、僧侣、城市贵族和市民。无论农民是属于一个诸侯、一个帝国直属贵族、一个主教、一个寺院,还是属于一个城市,他们都毫无例外地被当作一件东 西看待,被当作牛马,甚至连牛马还不如。??主人可以任意把农民打死,或者把农民斩首。
思格斯:《德国农民战争》(1850年夏一秋)。《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版第10卷第478、479页。
至于说到他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在古代的奴隶和奴隶主之间,在中世纪的农奴和领主之间,难道谈得上有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吗?被压迫阶级追求幸福的欲望不是被冷酷无情地“依法”变成了统治阶级的这种欲望的牺牲品吗???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和在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中不得不废除一切等级的即个人的特权,而且起初在私法方面、后来逐渐在公法方面实施了个人在法律上的平等权利,从那时以来并且由于那个缘故,平等权利在口头上是被承认了。但是,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极微小的一部分可以拿观念上的权利来满足,绝大部分却要靠物质的手段来实现,而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所关心的,是使绝大多数权利平等的人仅有最必需的东西来勉强维持生活,所以资本主义对多数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所给予的尊重,即使有,也未必比奴隶制或农奴制所给予的多一些。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初)。《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38—239页。
恋爱婚姻被宣布为人权,并且不仅是dmit del’homme①,而且在例外的情况下也是妇女的权利。
但是,这种人权有一点是与其他一切所谓人权不同的。当后者实际上只限于统治阶级即资产
49
阶级,而对于被压迫阶级即无产阶级则直接或间接地被削减了的时候,历史的讽刺又经受了考验。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3—5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79一80页。
在历史上的大多数国家中,公民的权利是按照财产状况分级规 定的,这直接地宣告国家是有产阶级用来防御无产阶级的组织。在按照财产状况划分阶级的雅典和罗马,就已经是这样。在中世纪的封建国家中,也是这样,在那里,政治的权力地位是按照地产来排列的。现代的代议制的国家的选举资格,也是这样。
思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3—5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173页。
资产阶级消灭了国内各个现存等级之间一切旧的差别,取消了一切依靠专横而取得的特权和豁免权。他们不得不把选举原则当做统治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原则上承认平等;??但是资产阶级实行这① “droit de I’homme ”既有“人的权利”的意思,也有“男子的权利”的意思。——编者注
一切改良,只是为了用金钱的特权代替已往的一切个人特权和世袭特权。这样,他们通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财产资格的限制,使选举原则成为本阶级独有的财产。平等原则又由于被限制为仅仅在“在法律上的平等”而一笔勾销了,法律上的平等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即限制在目前主要的不平等的范围内的平等,简括地说,就是简直把不平等叫做平等。
恩格斯:《德国状况》(1846年2月20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47—648页。
4.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消灭阶级
??抽象的平等理论,即使在今天以及在今后较长的时期里,也都是荒谬的。
5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