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材料二: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执政上台。半个月之后,美国批准售台价值3.56亿美元的F-16战机装备的先进导航和电子反制系统。9月28日,美国又售台价值13.66亿美元的中程空对空导弹、“鱼叉”舰对舰导弹等。这一年美国对台三次军售就达19.82亿美元。美国东部时间2月19日,美国和日本在华盛顿举行了“美日安全保障协议委员会议”(简称美日安保会议)。会后,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对1996年制定的《美日安保协议》做出重大修改,第一次公然把台湾海峡列为两国的“共同战略目标”。日本也首次宣称关注台湾,台湾不仅仅是美国问题,也是日本问题。

结合材料思考: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媒体出示阻碍因素:

1、台独势力 2、外国反华势力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分析台湾形势和国际形势,了解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起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和平。】

活动四:“祝福台湾”

【设计意图:以不同的形式,一句话、一首诗或一副画等,来表达对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从而使学生坚信:台湾问题一定可以解决,祖国的最后统一,一定可以实现。在这样一个学生广泛讨论、

- 11 -

建设性想象的过程中,本课难点的突破也就完成了。播放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升华主题。】

(五)归纳升华,能力提升(小结)

对照板书,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形成清晰的历史线索,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达到知识的升华,能力的提升。

(六)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材料分析: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包括: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中国政府的这一构想先后在哪两个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 (3)当前严重阻碍和平统一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你认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有哪些有利条件?我们青年学生应该肩负起历史的责任。

五、说教学预见和反馈

台湾问题既是热点,又是难点,人人关注,从世界到中国。说其为难点,悬而未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一些独特的想法,需要教师适时引导。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材的核心和灵魂,本着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的原则,我

- 12 -

设计如下板书:

推 统 动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背景) 政治 一 祖 台湾的重要性(原因)) 经济 祖 国 采取的方针政策(基础) 基 础 日益密切 文化 国 统 两岸关系的变化(现实反映,人民心声) 的交往 交流 反 一 历史趋势 对

大 台

业 独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为学生搜集到的大量的图片、史料,在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海峡两岸关系变化的同时,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进而激发其心灵的共鸣,再经过理性的引导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台湾和大陆关系变化的原因、史实,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学科能力。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组织学生开展“祝福台湾”的活动,这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实现学生情感升华,达到学史明智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又生成了新的教学思想,增强了教材知识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自评:

教的方面:

一、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极大地丰富了

- 13 -

教学内容,加大了课堂容量,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图说历史”、“我的金点子”、“学案导读”等,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在学习过程中,我增加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内容,不唯书唯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重组材料(论据),引导学生用事实说话,达到了“史论结合”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的方面:

一、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在“师说历史”、自主探究、“图说历史”等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通过阅读文本和史料,指导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但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因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较弱,今后教学,对难点的教学设计更多的关注学困生,从而达到人人有提高的目的。同时,本课教学过程中将充分的学习活动交给了学生,课时略显紧张,今后教学本课时,如何在容量大、学习方式灵活的状况下按时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将是我今后对本课教学设计的追求。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 14 -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预见和反馈、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人教版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课前说明,教学一课时。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要讲述“民族团结”、“香港与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三个内容。本课主要从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关系我国实现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肩负起自觉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行为的历史责任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本课教学内容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

- 1 -

认知情况,我确定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 2、知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3、介绍海峡两岸日益密切交往的史实。 4、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结合相关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初二年级的思维特征及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是: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介绍祖国大陆与台湾日益密切交往的史实

确立以上问题为教学重点,是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历届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的变化和随之引发的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是学生了解和理解台湾和大陆的现实问题的

- 2 -

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限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较难理解,故为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能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感悟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活动“我的金点子”、问题探究法和相关视频材料,在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而难点的突破则通过通过观看视频,结合课文,了解两岸关系变化的具体表现。在了解两岸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认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据新课标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积极与他人合作,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情,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情景体验、问题探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学情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了一定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而本课是一个热门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通过课前收集大量关于台湾问题的资料,有

- 3 -

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同时,他们的知识还不能深入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重大意义。这一点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地良好环境,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此,我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讨论法:通过问题的设计,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叙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落实学习重点。

合作学习法:疑难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2、学法指导

教法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学法的指导更不可缺。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构建理论指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新课标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此本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指导。

(1)自主学习,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

- 4 -

(2)合作探究学习,归纳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的方针政策以及两岸关系发生的变化。

(3)搜集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和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之所以对学生进行以上学习方法的指导,既遵循了学习目标、学情和学科特点,又能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学生能用心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感悟合作学习的无穷魅力,共享合作成功的快乐,实现自我价值的幸福。

设计理念:历史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基于以上理念,我对本课进行了设计。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幻灯片播放“台湾风光”图片,插入音乐《阿里山的姑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台湾大家说”,

【设计意图:通过声音、图片创设情景,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音乐、图片的烘托下,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新课学习。】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 5 -

(一)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活动一:寻根问祖

思考:请你用历史史实来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的台湾,师生互动,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多媒体出示《同根源》“卫温赴夷洲,成功收台湾,隋通流求岛,元设巡检司,清置台湾府,本是同根源,自古皆中华”及其结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历史,思考归纳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教师过渡:我们已经用历史史实印证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为什么两岸又长期处于分离、隔绝的状态呢?

活动二:小组讨论

讨论:台湾和大陆分离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学生同桌合作,讨论台湾和大陆分离的历史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明确台湾问题的形成和香港、澳门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台湾问题是我国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不是外交问题。

明确归纳:

1、1949年蒋介石战败退守台湾,后陈水扁等台独分子企图搞台独,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2、一些外国反华势力支持台独,企图分裂中国。

- 6 -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合作讨论,即培养学生互帮互助、集思广益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培养学生能运用历史史实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渡:面对台湾所面临的问题,让我们来共同听听台湾人民的心声。

活动三:读诗说史

1、视频播放《乡愁》和《回家的路》,

学生思考:《乡愁》和《回家的路》表达了台湾人民的什么心情?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交流,进一步从感情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了解台湾人民浓浓的思乡之情。】

活动四:读图说史,观察图片“妈妈,我也要回家”

结合图片讨论: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方式有哪些异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认识台湾做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比港澳拥有更多的权力,体现我党争取和平统一的诚意与善意,认识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明确台湾和大陆血肉相连同根、同源、同文的关系。】

(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活动一:“我的金点子”

“如果你是中国的领导人,你会采取什么方法解决台湾问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启动思维,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 7 -

活动二:学案导读

结合图表导读提纲,阅读文本,采取列表法归纳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政策的变化,把握台湾当局态度的转变,培养学生阅读课文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了解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大政方针和基本方针的内容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时间 新中国成立初 领导人 20世纪50年代中 毛泽东 改革开放后 1995年 2005年 邓小平 江泽民 方针政策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胡锦涛 《反分裂国家法》、四点意见 活动三:学生讨论分析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重大意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点。

1、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两岸经济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2、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3、为提高综合国力创造一个安定、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

- 8 -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制定出的对台方针,和平解决台湾,意义重大,这一方针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是两岸日益密切交往的政治基础。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课文,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两岸关系发生的变化。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变化》,结合课文,运用历史史实说说两岸关系变化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明确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坚决反对分裂活动。后教师媒体出示下表:

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两岸 关系 的 发展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 1993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两岸关系变化的具体表现。在了解两岸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认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 9 -

(四)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活动一:媒体分别通过图片展示海峡两岸在民间、政治、经济、文化密切交往的历史事实,使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在了解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过程中,认识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

活动二: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动脑筋分析讨论,个别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都是炎黄子孙,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有共同的文字、语言和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中国人),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密切交往的政治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旨在进一步突出本课重点,即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基本方针,坚决反对台独。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材料分析,

材料一:1、1990.9李登辉声称“台湾早已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2、1999.7李登辉提出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国与国”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

3、 2007年3月4日晚,陈水扁提出“四要一没有”,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

- 1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在线全文阅读。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6246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