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古代文学简明中国文学史复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0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生活,富于泥土气息,独具一格,如《四时田园杂兴》。 永嘉四灵

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因四人的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所以叶适称为\四灵\

四灵在思想方面,漠视功名富贵,安于贫贱,以陶渊明为师。其诗歌在内容方面着重表现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和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艺术上追慕晚唐隐逸诗风,崇尚平淡自然的风格,语言精炼,以白描为主要表现手法。 江湖诗派

南宋后期以江湖游士为主要成员,以献诗卖文为生活,基本上依附于权贵的一个文人谒客群体,主要成员有戴复古。 宋末遗民诗人

文天祥、谢翱、谢枋得、林景熙、郑思肖 (16)北宋前期词人 闲雅有情思的晏殊词 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元献,临川(今属江西)人。词集名《珠玉集》,被冯煦推尊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代表作有《浣溪沙》 写伤春感时、在寂寞中流连光景之情怀

典雅工致,语言浅而丽,意境深厚,情中有思,读之有低回反复之致。、 因循求变的欧阳修词

欧阳修词的总体风格是典雅,擅长用平常的景象和普通的语言,描绘出悠远的意境,如《踏莎行》(侯馆梅残)、《蝶恋花》等为代表。

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

风格特点;即景抒怀,表现了开阔深沉的意境。如《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沉郁苍凉的风格成为豪放词的滥觞。 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有《张子野词》 以词唱和酬答,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缘题赋词,词的题材逐渐贴近作者的日常生活 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王安石的词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轨道,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表达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反思,使词由应歌娱人转向言志自娱,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标志着词风向诗风靠拢。 代表作:《桂枝香》 柳永和宋词新变:

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有《乐章集》。

特点:吸取民间新声,与歌妓演唱相应,风格雅俗兼备,影响广泛, 变革:变旧声作新声。化旧为新《夜半乐》、《雨霖铃》、《曲玉管》。衍短为长《定风波》、《玉蝴蝶》、《长相思》、《望远行》等,56字的《木兰花》改制为101字的《木兰花慢》。

自制新调。改换宫调:如将歇指调《洞仙歌》改制为仙吕、中吕、般涉三调。据民间新声创制:《郭郎儿近拍》、《合欢带》、《传花枝》、《殢人娇》。自创新腔:《黄莺儿》咏春天,《望海

潮》咏钱塘,皆咏本事。首创三叠词。 叙写市民生活和爱情生活,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菊花新》《满江红》《定风波》

叙写城市的繁华富庶以及市井风情、羁旅行役,开阔了词的题材。《望海潮》《八声甘州》 艺术表现手法的大胆革新(口语和俚语、铺叙和白描、多重时间与空间) (17)北宋中期词人: 苏轼:以诗为词

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和\自成一家\的创作观 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阔了词境

以诗为词的表现手法:多用题序多用典故 晏几道:词史回波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晏殊幼子。 秦观开发词的言情功能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则在\四学士\中影响最大。词集名《淮海居士长短句》。

秦观词风和婉雅丽,情韵兼胜,被目为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 贺铸:武人豪情和幻美 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自定《东山词》。 其豪情见《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其幻美则见《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周邦彦: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词集名《清真集》,一名《片玉词》,存词200余首。周邦彦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他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创制了《六丑》、《花犯》等新调。 南渡前后词的转变: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有《漱玉词》。

以宋室南渡为界,李清照词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多写闺情相思,凄迷怅惘,韵调优美,如《如梦令》二首(常记溪亭日暮)(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后期作品交织着作者的故土之思,身世之感,社会意义有了扩大,情调更趋哀惋低沉,如《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善于捕捉细小而生动的形象,来表达难以言传的感受和情感上的微妙变化。 二、语言精工自然,雅俗共赏。 朱敦儒词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今属河南)人。 其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抒情自我化的词风,具有鲜明的自传性特点。进一步发挥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不仅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而且以词表现社会现实,诗词的功能初步合一,从而给后来的辛派词人以更直接的启迪和影响。 张元幹词

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词集《芦川集》

《石州慢》

李纲(1083~1140)南宋首任宰相《苏武令》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满江红》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词集名《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是宋代存词最多的词人。

题材:爱国词。追忆当年的抗金生活,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代表作有《破阵子》 田园词。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代表作有《清平乐》 闲适词与言情词。代表作有《西江月》(遣兴)和《祝英台近》(宝钗分)

艺术特色:以豪放著称,雄奇阔大的意境创造,浓烈激越的主观色彩,熔经铸史的用典艺术 继承传统的妩媚风格之作,用笔深曲委婉,细腻绵密。 辛派词人

一陈三刘\,即与辛弃疾同时代的陈亮、刘过,及后来的刘克庄、刘辰翁。 姜夔与宋末格律词派: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擅长以谐婉的音节、清劲的笔触、含蓄深远的技法,去抒写飘零之感、离别之情及家国之慨,并创造出幽韵冷香的意境《扬州慢》 咏物词代表作是《暗香》、《疏影》 吴文英词:

吴文英(1207?~1269?),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词集《梦窗集》。 宋末三大家: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湖州(今属浙江)人。有《草窗词》

王沂孙(?-1291?)字圣与,号碧山,绍兴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有《碧山乐府》 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有词论《词源》,词集《山中白云集》 (18)宋初散文和复古思潮 柳开、穆修的文道合一复兴主张 柳开《应责》

穆修刊刻韩、柳文集。姚铉编选《唐文粹》,专录古文。 王禹偁的古文创作《送孙何序》 (19)北宋中后期散文革新 欧阳修文《与乐秀才书》: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 代表作:《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记石曼卿文》《泷冈阡表》 苏轼《答谢民师书》 文学家文

陆游《入蜀记》、《老学庵笔记》;范成大《吴船录》;洪迈《容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周密《武林旧事》 理学家文

朱熹《朱子语类》

散文选集、总集的编撰刊行 坊刻《三苏文粹》、《苏门六君子文粹》。

吕祖谦编选《吕氏家塾增注三苏文选》27卷和《宋文鉴》150卷,《宋文鉴》专选北宋文学作品,其中散文达1400多篇,是南宋前期最重要的文选。 魏齐贤和叶棻编选《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110卷,选录范围自北宋扩展到南宋前期的陆游、杨万里、辛弃疾、李焘、楼钥、陈亮、叶适等人的散文,可视为《宋文鉴》的续编。 真德秀编《文章正宗》和《续文章正宗》各20卷。 谢枋得《文章轨范》。

(19)元杂剧前期:

元杂剧是融合了歌舞、俳优、百戏、说唱等各种戏剧艺术因素,尤其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以北曲演唱的完整戏曲形式 形式与类型:四折一楔子,有旦、末、净、杂四类角色 元杂剧以大德年间(1297-1307)分为前后期。 前期:

元杂剧鼎盛期,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以\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为代表。 1、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 2、白朴 代表作:《梧桐雨》、《墙头马上》(四大爱情剧之一) 3、马致远 代表作:《汉宫秋》 4、王实甫 代表作:《西厢记》(长亭送别) 元代四大喜剧。(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的《闺怨佳人拜月亭》)

(元)王实甫《西厢记》。王西厢对传统杂剧体制的突破表现在: (1)突破四折通例,扩展为五本二十一折; (2)多角色演唱;

(3)使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

对传统题旨的改造,超越了简单的二元价值 元杂剧后期

以杭州为中心,代表作家是郑光祖、乔吉、秦简夫等。 1、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代陈玄祐传奇《离魂记》) 2、乔吉 代表作:《扬州梦》 3、秦简夫 代表作:《东堂老》 散曲:

在元代出现的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因多用北方歌曲演唱,也叫北曲。散曲小令也叫街市小令、叶儿。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了进来。至20世纪初,散曲作为包容小令和套数的完整的文体概念,最终被确定了下来。

小令:只有一段,句句押韵。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组成,一韵到底,有尾声,但不必句句押韵。 带过曲:在小令和套数之间有带过曲,为小令的变体,用同一宫调的二至三调。 以元仁宗延佑年间(1314-1320)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

以大都为中心,代表作家有杨果、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 后期:

以杭州为中心,代表作家有张可久、贯云石等

(20)南戏:

南戏,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新的戏曲形式。 特点:剧幅不限四折

歌唱不限宫调,用韵不限一韵 不限独唱

自由度要远高于北曲杂剧 南戏发展:

起源于北宋末期的温州(温州城市经济的繁荣民间表演伎艺的兴盛宋室南迁的推动) 盛行于南宋沿海地区

衰落于元灭南宋后(统治者对杂剧的大力提倡与利用北杂剧雄踞剧南戏仅在东南沿海发展) 复兴于元末明初(南北剧种汇聚合套从东南沿海向北方大都流布多种声腔的勃兴(海盐、余姚、弋阳、昆山以及闽南)) 南戏剧本存佚

南戏存目:钱南扬《戏文概论》 现存剧本:《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基本是宋元原貌 四大南戏《白兔记》、《荆钗记》、《拜月亭》、《杀狗记》 南戏代表作:《琵琶记》(南戏之祖)

作者:高明(1305?-1359),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 源流:从历史人物到文学形象 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琵琶记》的承与变: 《琵琶记》继承了《赵贞女蔡二郎》故事框架。又对剧情作了重大改动。把蔡伯喈抛弃家庭、另娶贵妻改编为受尽胁迫而不得已

三不从的情节增入: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 戏曲结构《琵琶记》共四十二出 人物形象

极富极贵牛丞相,施人施义张广才,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 艺术成就

结构:两条线索交错发展,相互对照 人物刻画:因景因物直抒胸臆比兴色彩 语言:本色自然深入写出心理和感情活动 声调格律:创新运用 四大传奇: 《荆钗记》(元人柯丹邱)《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总结:

(一)特色:

1、选材主题--以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为故事内容,宣扬道德教化。

2、精神与元杂剧相通--借妇女为中心,表现善恶斗争、描写贫富对立、褒贬各色人物,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3、戏剧结构--比较曲折

4、曲白本色自然--指事道情,能与人说话相似,不假词采绚饰,自然成韵。(《曲海总目提要》)

(二)不足:

结构不太严谨,情节拖沓、冗长,比较粗糙。远逊色于元杂剧。

1中国古代的神话

含义:一篇神话是一个神话体系里的一则故事

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人认识和愿望 主人公:自然神、人类英雄 情节:变化、神力、法术

意义: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维系社会习俗与制度的意义,寻求事物存在的合理性 表达了征服自然延续生命,变革社会改善生存的愿望;释放了生老病死等强烈的情绪。 类型:自然神话《山海经》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英雄神话《神农尝百草》 传奇神话《女娲补天》

上古神话的演变:历史化(谱系化)哲理化宗教化 2、诗经与楚辞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 诗经分为《风》(土风,各地方音乐特色的歌谣)《雅》(典范的音乐)《颂》(祭祀) 《诗经》以抒情诗为主流,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楚辞:三重含义:民间集体性创作作家的个性创作专书

目录:先秦两汉共17篇:离骚九哥天问九章天游卜居九辩宋玉招魂大招 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 离骚:屈原:字平名原《离骚》 宋玉:《九辩》:仿《离骚》而出新意

长篇抒情诗。155句,1500多字。 文学侍从之赋:《登徒子好色赋》的转向(包括《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等) 3、先秦散文 《尚书》: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官方文告资料汇编)原名《书》,汉代后称《尚书》或《书经》包括《虞书》(5篇)《夏书》(4篇)《商书》(17篇)《周书》(32篇)四部分,共58篇。 《春秋》:记事简略的编年史大纲(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72年,--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春秋三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春秋左氏传 春秋笔法:直书笔法变书笔法 《左传》:作者左丘明 时间:战国初

体例:记事详细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主旨:重礼斥力,重民

特点;叙事成熟(时间顺序、描写战争完整、戏剧性、评人论事总结陈词倾向鲜明 记言生动

文点而美,语博而奥 《国语》:战国初,左丘明

性质:国别史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战国策》:西汉末刘向,共33卷 范围:战国--秦汉 体例:国别体

主旨:纵横家书(《秦策》,苏秦始将连横)

特点:富于文采更善于描写人物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 4、诸子散文:

《论语》语录体:作者:孔子弟子以及再传 时间:战国初

性质:孔子以及弟子语录、行事

语录体特点:在言谈中说里,言简意赅深刻平实

多用语气词,含蓄深长、情感丰富,形象喻理平易浅近而暗含褒贬。

在记言的同时,也描述了人物的神情语态,展示了人物形象,也有精彩的场面和人物行为的描写。 《老子》:韵散结合题与哲理诗:作者:老子(李耳) 时间:战国初

性质:哲学与政治学著作 《墨子》:语录、对话向专论过渡:作者:墨子 时间范围:春秋末年--战国初 包括:墨子以及墨家各学派说,

主旨:贵俭,兼爱,上贤,右鬼,非命,尚同

《孟子》对话体论辩文:作者:孟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时间:战国中期: 体例:对话体论辩文

(在思想交锋中论辩,破、立并重,代表了战国诸子文之基本特点 (1)发展了《墨子》的类比推理。欲擒故纵、巧妙设问,引人入局 (2)形象喻理(以形象感染取胜,非严密逻辑取胜)

为人极重养浩然之气,为文气势磅礴,词锋犀利,内外合一,沛然莫御 1)人、文合一的典范。

2)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而又精练准确,成为中国古代标准书面语的典范 《庄子》哲理抒情散文:作者:庄周及其后人 时间:战国中期 结构:33篇

内篇7: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外篇15: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鳝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

杂篇11: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 主旨:激于浊世,企望全身避害,在\道\之体悟中探寻独立逍遥、无可依傍的精神与人格自由。

特点:采用三言(卮言、重言、寓言) 创造了两个世界:想像世界和真实世 《荀子》专论体:作者:荀况字卿 时间:战国中后期

主旨:天行有常的宇宙论 人性本恶的人性论 礼法并重的政治论

《韩非子》专论体:作者: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时间:战国后期

结构:55篇

主旨:主张君主集权,以法术势推行严刑峻法,赏罚分明,以利益趋使人 渊源:荀子(人性本恶)老子(道而兼法术,弃其柔弱而取刚强) 早期道家(法:商鞅术:申不害势:慎到,国君之势)

特点:体式多样,理论体系严密,逻辑清晰,冷峻深刻,论述透辟 (论说体、辩难体、解经体。 5、汉代辞赋

赋:\赋\本意是不歌而诵,又指《诗经》常用的铺陈手法。作为文体名称,\赋\最早见于荀子《赋篇》。它是诗和文的综合体,一方面讲求押韵和句式整饬,一方面又无严格格律限制,句式参差以求变化。常采用主客问答结构,其主要特征是铺陈夸饰,主要功能是状物,兼具抒情、叙事、说理等功能。 渊源:隐语(古代谜语),荀子《赋篇》 楚辞:骚体赋

先秦散文:纵横家主客问答的形式 兴起原因:分裂到统一的宏大社会现象 各阶级楚地歌谣的流行 讽谏与娱乐功能的并举 负的审美特征:刘勰《诠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汉赋的三个阶段: 一、形成期:(高祖初年--武帝初年)

骚体赋:模仿楚辞,注重铺陈,篇幅较短,带\兮\字调,富有抒情意味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枚乘《七发》枚乘仅存的一部完整的作品。 (1)题旨以及结构:

(2)思想的源起《吕氏春秋·本生》养生思想 《招魂》《大招》铺张女色声乐 《高唐赋》观潮 (3)《七发》标志着汉大赋文体的基本形成 二、兴盛期(汉武帝初年--东汉中期)

新体赋即汉大赋:鸿篇巨制,主客问答,结构紧密,文辞富丽,状物细腻而情感隐退 代表: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公元前178-公元前118,字长卿)《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等6篇。 《上林赋》《子虚赋》标志着汉代大赋的范型确立 杨雄《蜀都赋》《甘泉赋》都城、宫殿赋 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京都大腹 三、转型篇:(东汉)

抒情小赋:关注社会,篇幅短小,语言流利,个性鲜明(兮字句少见)标志着汉代大赋向小赋的转变。

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蔡邕《述行赋》 汉代散文:《史记》与汉书

史记: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6)厦门龙阳

时间: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 体例:纪传体通史,起至黄帝,至于汉武帝太初年,近三千年史实。

具体结构:a本纪:帝王世系,朝代编年 b表:大事记 c书:专门史 d世家:诸侯世系 e列传:功臣名士

主旨:前期:总结历史、润色鸿业 后期:发愤著书、抒身世之叹,立不朽之言,私人著述。

内容:主要写先秦、楚汉相争、汉初人物,以君主、战将、谋士为主,重在个人传记 汉书:作者:班固(前32年-92年)扶风安陵人

时间:光武帝建武32年(前54年-汉和帝永和四年(前92年)

体例:纪传体断代史,起至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更始帝二年(24年),共 230年史事

主旨:主要写西汉盛世各类人物,以世袭官僚家族、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为主。 汉代诗歌:

乐府诗:乐府原指主管音乐的官方机构,后来指带有音乐性的诗歌体裁。有广狭二义:狭义指合乐的汉代乐府诗,广义还包括了汉代以后的仿作,其中一部分诗歌不合乐。 《乐府诗集》编者:宋代郭茂倩

分类: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官乐: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舞曲歌辞 民间常乐:相和歌辞、清商曲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 拟作,部分不配乐: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内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继承了《诗经》风诗的现实主义传统 社会现实:三行《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 情感世界:《上邪》《陌上桑》《羽林郎》《焦仲卿妻》(乐府诗中篇幅最长) 特点:叙事性

生活场景的巧妙截取和尚奇倾向(酒店)《陇西行》《羽林郎》 (道路)《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 (偶然突发)《上山采蘼芜》《艳歌何尝行》 (异域风情)《天马》《乐府》 叙事完整剪裁详略得当

叙事相对完整。详叙事、略抒情,事尽而情深。《妇病行》、《孤儿行》、《十五从军征》 铺陈场面,详过程略首尾。 《孔雀东南飞》、《陌上桑》详服饰仪仗、略容貌形体。(想象空间,写形向写神发展的先兆) 以寓言诗叙事

A、假托动植物自述:鼓吹曲辞《雉子班》、相和歌辞《乌生》、《豫章行》、杂曲歌辞《蜨蝶行》

B、植物与人对话:宋子侯《董娇娆》(桃李树与洛阳女子) 文人诗:

一、东汉五言诗:

班固咏史: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最早的咏史诗 张衡《同声歌》(新婚之夜)秦嘉《赠妇诗》三首五言抒情诗的成熟标志 东汉五言诗代表作:古诗十九首

内容:思妇与游子 永恒与有限 节序与空间 艺术特点:巧妙起兴、自然转入抒情、

善于化用典故、运用比喻、如盐入水 言语明白晓畅 6、魏晋南北朝

(1)建安风骨:时间: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建安二十五年 A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 代表作:《短歌行》其一《步出夏门行》其二《观沧海》其五《龟虽寿》 B曹丕(187--226) 代表作:《典论·论文》现存最早的专论(《燕歌行》现存较早的七言) C曹植(192--232)字子建,谥号\陈思王\代表作:《前录》78篇(现不存)

D建安七子:始见《典论·论文》

鲁国孔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 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3)正始之音:魏齐王曹芳正始元年(240)-正始九年(249),玄学大畅期。 正始名士:哲学:王弼、夏侯玄。何晏

文学:\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 阮籍(210-263),字嗣宗,世人称官名为\阮步兵\代表作:《咏怀诗》

(3)太康诗坛:左思,字太冲,生卒不详

左思以咏史诗作为自抒胸臆之作,化咏史为咏怀。 (4)东晋诗坛: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河北无极)人。 《扶风歌》、《重赠卢谌》。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游仙诗》十四首,化游仙为咏怀。 东晋玄言诗:(田园诗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或云在晋名渊明,在刘宋名潜。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代表作:《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一)》 (5)南朝山水诗: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浙江上虞县),死于广州。曾寄养于钱塘杜明师道馆中,小名客儿,15岁回建康,人称\谢客\。袭爵康乐公,人称\谢康乐\代表作:《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登池上楼》

(6)齐梁永明体:南朝齐武帝萧赜永明年间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沈约、周颙等人把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形成了一套诗歌写作的声律规则。这种声律规则和对偶之风结合,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诗体,对后来律诗的形成影响深远。因为这种新诗体是在永明年间开创的,因此称为永明体。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等人。 谢脁(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他与同族前辈谢灵运均擅长山水诗,并称\大小谢\代表作:《游东田》《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7)梁宫体诗

萧纲(503-551)字世缵,武帝第三子。萧统死后,被继立为太子。 代表作:《文选》《咏内人昼眠》《赋得入阶雨》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与父亲徐摛同为萧纲文学集团的核

心人物。

代表作:奉萧纲之命编成《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又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 宫体诗:\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太子东宫时期,其创作风气则更早,宫体诗在梁、陈之世发展到高峰。内容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题材主要是咏物和描写女性。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柔靡缓弱,艺术上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8)南北朝乐府民歌:

吴歌西曲: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 吴歌代表作:《子夜四时歌》 西曲代表作:莫愁乐》《拔蒲》: 杂曲歌辞:《西州词》 北朝民歌:《木兰诗》(于南朝陈代释智匠《古今乐录》,最早收录于宋代《古文苑》。《乐府诗集》置于《梁鼓角横吹曲》) (9)辞赋: 曹植《洛神赋》 王粲《登楼赋》

陶渊明《归去来兮词》 (10)骈文

特点:讲究对偶,多四六句 讲究平仄,声韵协调 用典繁密,辞藻富丽

代表作:檄移体:孔稚圭《北山移文》

书信体:吴均《与宋元思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骈赋:鲍照《芜城赋》、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华阳真人。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因不仕而受梁武帝看重,屡加请益,人称\山中宰相\。 (11)散文:

一、上表:诸葛亮《出师表》 李密《陈情表》 二、记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三、地记

郦道元《水经记》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12)魏晋南北朝小说

志怪小说:主要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既表现了东汉以来佛教、道教盛行的宗教思想,也保存了一些民间故事和传说。可分为地理博物、佛法灵异、鬼神怪异三类。

a地理博物:托名东方朔《神异传》、张华《博物志》 b佛法灵异:王琰《冥祥记》、颜之推《冤魂志》 c鬼怪怪异:曹丕《列异传》、干宝《搜神记》、托名陶潜《搜神后记》、刘义庆《幽明录》、吴均《续齐谐记》。

干宝(?-336),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著有《晋纪》、《搜神记》等。 志人小说 笑话:(魏)邯郸淳《笑林》,短篇笑话。 野史:(东晋)葛洪伪托刘歆所作《西京杂记》 逸闻轶事:东晋的裴启《语林》、郭澄子《郭子》、梁代沈约《俗说》、殷芸《小说》等。 《世说新语》著作结构及主要内容: 1)著作结构: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通行本分上、中、下3卷,36门,1130条。 3)内容: 人物品评

逸闻轶事玄虚清谈 (13)律诗基础

押韵原则:押平声韵,偶句押韵、一韵到底 平仄格式:

五绝首句仄起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绝首句平起入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章法结构:起承转合

对仗(宽对、工对、流水对)

基本原则:绝句不要求对仗,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变格,颈联对仗) (14)隋唐诗歌:

隋代诗歌(518-618) 南北差异及其交流 A清绮与气质

B诗艺学南、诗格学北 薛道衡《人思日归》 杨广《春江花月夜》《无题》 唐朝诗歌(618-755) A、唐初诗坛:

宫廷诗人:虞世南、李世民 平民诗人:王绩、寒山 二杰、四友、沈宋、陈子昂 初唐四杰(王勃(650-676)、卢照邻(634--686)、骆宾王(638--)、杨炯(630--693)

格律诗派(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645-708,字必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以及沈佺期(656-713、字云卿)宋之问(656-713、字延清《渡双江》) 风骨诗派: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 孟浩然《过故人庄》《宿建德江》 王维《山居秋暝》《使至塞上》 王之涣《凉州词》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唐中代诗人: 杜甫《春夜喜雨》《登高》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韦应物《滁州西涧》

\大历十才子\:包括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写

日常生活细事、山水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或超然世外的情怀。 C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讽喻诗:广泛反映人民的痛苦,并表示极大的痛苦《观刈麦》《杜陵叟》《红线毯》 闲适诗:《大林寺桃花》 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杂律诗 韩孟诗派: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山石》 孟郊《长安旅情》《游子吟》 李贺《梦天》 柳宗元《江雪》《渔翁》 D唐代后期:(835-907)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泊秦淮》 李商隐《无题》《锦瑟》 唐代骈文

王勃《滕王阁序》 E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唐代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文学革新运动。所谓\古文\,是指与骈文相对立的奇句单行、不讲求对仗和声律的散文,因继承了先秦两汉的文体,故称\古文\。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等人将文体的改革与当时的儒学复兴运动结合起来,提出了系统的古文理论,主张\文以明道\、\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建立新的文学语言,在中唐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称为\古文运动\。 韩愈的文学:

自觉地文学的创作理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词必己出,言陈务去,不平则鸣 兼觉多种文体写作:论事文:《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进学解》 叙事文:《平淮西碑》、《画记》《张中丞传后叙》 柳宗元的古文: 论述文:《封建论》、《断刑论》、《桐叶封弟辩》 寓言:《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罴说》 山水游记: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八记为代表:《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F晚唐小品文:

三大家:皮日休,陆龟蒙、罗隐 G晚唐传奇:

兴盛时期:初盛唐

《古镜记》是现存唐传奇中最早的一篇。作者王度。 《补江总白猿传》、《游仙窟》 繁荣时期:中唐(反映现实生活)

沈既济《枕中记》和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爱情主题作品如《任氏传》、《柳毅传》、《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等,在唐传奇中成就最高。

郭湜《高力士传》、姚汝能《安禄山事迹》、无名氏《李林甫外传》,陈鸿《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

转型时期:晚唐(传奇专集) 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牛肃《纪闻》、薛用弱《集异记》、袁郊《甘泽谣》、裴鉶《传奇》、皇甫枚《三水小牍》

剑侠小说成为新的亮点,代表作有杜光庭《虬髯客传》、袁郊《红线传》和裴鉶《聂隐娘》、《昆仑奴》、薛调《无双传》 艺术成就:

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妇女形象。 结构完整,情节曲折。结构上大都先作人物简介,中间铺叙故事,后为作者简评,首尾呼应,统一完整。

往往围绕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或主要矛盾去展开故事情节,进行总体结构。情节上充分发挥\奇\的特点,驰骋想象,幻造虚构,波澜起伏,曲折多变。 细节描写上细腻生动,语言精炼华美,生动流畅。 H唐五代词

词的种类:词最初称\曲词\或\曲子词\,后称\诗余\ 曲子词,配乐演唱

诗余,可配乐亦可不配乐,讲究平仄、叶韵、句读、段数等规则。 按字数58字、91字为界,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 根据词中内容 词题

段数:单调双调(两段,双阙)三叠(三阙)四叠(四阙)

词谱:每一词牌的格式。词谱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叶韵等 唐五代词:词大约是在初盛唐产生、从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新诗体。

词来源于民间。现存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 中唐前后,由于民间词的广泛流传,部分诗人开始了词的创作。(张志和《渔歌子》) 韦应物和戴叔伦的两首《调笑令》是最早的描写边塞景象的文人词 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812?-870?)本名歧,字飞卿 代表作:《菩萨蛮》《望江南》《更漏子》

花间词人: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的词,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他们在词风上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为花间词人。 韦庄《思帝乡》《菩萨蛮.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

前期有些词写他对宫庭豪华生活的迷恋,实际是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如《浣溪沙》:

李煜后期的词,均写阶下囚生活的不堪,抚今感昔,哀怨凄凉。洗尽宫庭生活的豪奢气息,充满亡国亡家者的深沉悲哀。《虞美人》《相见欢》 (15)宋诗(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宋初三体:

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晚唐体: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姚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晚唐体\。代表人物是惠崇等\九僧\、潘阆、魏野、林逋《山园小梅》、寇准等,多吟咏山水隐逸之情,风格清新。

西昆体:以杨亿所编《西昆酬唱集》(17人,250首诗)得名。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标榜学习李商隐,注重辞藻和用典,风格绮靡繁缛,但缺乏李商隐诗的精神风骨和兴寄。

欧、苏、梅三家诗: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

欧阳修诗:反映人民生活与军国大事《食糟民》《边户》 表达自己仕途的遭遇,抒发自己坦荡的胸怀和旷达精神。《戏答元珍》 反映民风民俗以及咏物的诗歌

其诗歌艺术特色是:气格强健,有议论化和散文化倾向。 苏瞬卿:字子美,诗歌风格豪放雄健,语言畅达,表达了忧时愤世的感慨《城南感怀呈永叔》、《庆州败》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代表作有《汝坟贫女》、《东溪》 王、苏、黄三大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

王安石诗歌内容可分为4类:政治诗,怀古诗《明妃曲二首》,咏怀诗,写景诗《泊船瓜洲》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诗歌特点:指陈时政得失、咏叹民生苦乐的作品《吴中田妇叹》 描绘日常生活经历和自然景物来抒发人生情怀《和子由渑池怀旧》、《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

风格:尽变唐风,别开生面,豪放豁达,深蕴哲理,想象奇妙,妙喻连珠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诗歌理论:

1、点铁成金与脱胎换骨。

2、追求格韵高绝的境界,好用拗律,押险韵。 3、好用奇字僻典,刻意苦吟。 江西诗派:

黄庭坚的诗歌在当时影响极大,许多诗人都追随他的诗风,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一祖三宗说: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为\三宗\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与南宋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合称\中兴四大诗人\陆游(1125-1210),字务观,中年自号放翁,诗歌满含爱国热情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杨万里诗多以自然景物为诗材,不堆砌典故,语言通俗,风格活泼自然、饶有谐趣。代表作有《闲居初夏午睡起》、《小池》。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吴县)人。 范成大所作表现爱国精神、同情百姓疾苦之诗,成就较高,如《州桥》;其田园诗反映农村

(三)影响深远--传至今而不废 (21)元代诗文:

前期:指蒙古王朝入主中原到统一中国的稍后一段时间(13世纪后半叶) 元朝开国元勋:耶律楚材、郝经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湛然居士文集》《阴山》《过济源登裴公亭》 金入元:元好问(划归金代);理学家刘因、许衡

刘因(1249-1293) ,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河北容城人《渡白沟》 宋入元:方回、戴表元、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 卒封魏国公,谥号文敏。

中期:指社会比较稳定的成宗、仁宗诸朝(14世纪前40年) \元诗四大家\:范梈、揭傒斯、虞集、杨载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邵庵先生参编《经世大典》《挽文山丞相》 杨载(1271-1323),字仲弘,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著有《诗法家数》、《杨仲宏集》、《唐音选》

《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

后期:顺帝朝,即元代最后二十年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六首》 杨维桢\铁崖体\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又有铁笛道人、东维子等数十名号。绍兴会稽(今属浙江)人 有《东维子集》、《铁崖古乐府》、《复古诗集》、《铁崖文集》等

主张诗歌应真实地表达各人的自然之性。诗兼取汉魏、六朝、李白、李贺,理论上明确标榜\复古\,但反对模拟,主张\贵袭势,不袭其辞\。排斥律诗,提倡古乐府 宗唐与尊宋,复古与求新 (前期)尊宋与复古:(南宋)江湖诗派、(金)元好问 (中后期)宗唐:取法多元,不主一端 元文:

前期宗唐、尊宋之争:

姚燧、卢挚、元明善等以宗唐(或复古三代秦汉)为主,师法韩愈,文风雄深刚健;刘因、王恽等以尊宋为主,取法欧阳修,文风平易流畅。 后期唐宋并尊:

陈旅、王祎、朱右《八先生文集》、戴良等,韩柳欧苏(三苏)曾王,已开明代\唐宋派\先声。

理学与文章:

元代理学与文章融合观:元仁宗《科举诏》(以德行为首、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 元代理学家兼文章家:\金华学派\许谦、柳贯;北方理学家郝经 (21)明代诗文

明代前期:明初诗文三大家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池上雁》《寓感》《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青丘子歌》《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人

主持《元史》修撰。代表了\道统\文学。擅长序论、纪传文,名作有《送东阳马生序》、《秦

士录》、《环翠亭记》、《五泄山水志》、《桃花涧修禊诗序》、《看松庵记》 刘基(132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文以寓言集《郁离子》著称,共18篇、195则 台阁体与茶陵派

台阁体,指永乐至成化年间馆阁文臣代表的诗文风格,以颂盛世、赞帝王、应酬唱的题材为主,风格雍容雅丽,影响深远。

其主要代表作家是\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重视声律艺术的复古主张,实际是提倡解放诗歌的抒情作用 因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故称茶陵派。主要成员还包括谢铎、张泰等。 李东阳《拟古乐府》一百首,诗歌理论见《怀麓堂诗话》一卷 明代中期诗文:弘治至隆庆(1488-1572)年间 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

\前七子\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中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 诗文理论: 反理学、重情语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有《空同集》《秋望》 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代表了疏离缙绅阶层行为范式的市井文人形象。) 唐宋派:

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口号,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有深远影响。 归有光(1507-1571)《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 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

明代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重举复古旗号包括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后七子重振复古运动的目标主要是唐宋派。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山东历城人。有《沧溟集》《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有《弇州山人四部稿》 明代后期诗文: 四书文简说

四书文起源有诸说,如唐墨义说、宋经义说、传疏说、骈文说、曲剧说、平话说、律赋说、古文说等。其文体大致定型,则在明代成化年间 四书文主旨及格套:代圣贤立言(入口气)

破题、承题、起讲、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结语 李贽的理论:

李贽(1527-1602),字卓吾,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明代杰出的思想者。著有《焚书》、《续焚》、《藏书》、《续藏书》等 理论:《童心说》 公安派: 公安三袁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吴县知县,吏部验封司主事等职;有《袁中郎全集》。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翰林庶吉士、官至右庶子。有《白苏斋集》。

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号凫隐居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曾任国子监博士、南京礼部郎中等职。有《珂雪斋集》 理论:性灵说

\童心说\开明代后期个性解放之理论先河,\性灵说\则是\童心说\在文学领域的具体展开。 性灵说发端于六朝诗学,经晚明公安派倡导,至清代袁枚进一步发挥,成为中国诗歌理论的重要观念。其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本然的真情实感,在创作方式上,反对摹拟,强调情感表达的独特性和自由性。 竟陵派

是明代万历年间的文学流派,因代表作家锺惺、谭元春都是湖北竟陵人,故称竟陵派 特点:反对摹古,推崇性灵

倡导用\幽深孤峭\的风格来表现\幽情单 求新求奇,喜用怪字险韵

处处表现出作者的孤寂情怀和远离现实的冷漠,形成一种冷僻苦涩的文风 (22)明代短篇小说:

话本:古代说书人\说话\的讲稿底本,极少公开,明代书商开始收集刊刻。 话本的结构:题目;入话(诗词)、头回、正话、篇尾 \三言\:拟话本小说拟话本:

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三言\亦称《古今小说》,每集40篇,共120篇。

\三言\包括旧本汇集和新著创作。宋元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又号墨憨斋主人,长州(江苏吴县)人。 一生著述很多,除\三言\之外,还编辑过《古今谭概》、《情史》等笔记故事,搜集、整理过《挂枝儿》、《山歌》两种民歌集,增补改写了《新列国志》、《平妖传》等长篇小说,改定过多种他人曲本,编写散曲集《太霞新奏》。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每集40篇,1篇重刻,1篇杂剧,实收小说78篇,都是凌濛初编写或改编

作者:凌蒙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浙江吴兴)人。 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商人形象的写照 重商思想:《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赠芝麻识破原形》《叠居奇程客得助》 婚嫁重金钱而轻门第、仕途:《韩秀才乘乱聘娇妻》、《两县令竟义婚孤女》 商人正面形象:拾金不昧,心地善良《吕大郎还金完骨肉》《施润泽滩阕遇友》 《徐老仆义愤成家》《卖油郎独占花魁》 逐利本色:《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 婚恋自主与女性意识 情与理:《卖油郎独占花魁》《通闺闼坚心灯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冲破贞节观念:《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单符郎全州佳偶》《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满少卿饥附饱飏》

抨击负心薄幸,维护女性尊严《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王娇鸾百年长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

圆形人物《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王三巧儿

寻常见奇绝的故事情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明代其他文言小说:\天然痴叟\著《石点头》周清源纂《西湖二集》陆人龙撰《型世言》 \古吴金木散人\编《鼓掌绝尘》\西湖渔隐主人\撰《欢喜冤家》\西湖逸史\撰《天凑巧》 \华阳散人\编辑《鸳鸯针》\东鲁古狂生\编辑《醉醒石》李渔著《无声戏》 清代诗词: 清初诗歌 明仕清诗人: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一字牧斋,晚号蒙叟、绛云老人、东涧遗老等。常熟人(今江苏常熟市)。诗文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收入《钱牧斋全集》。 受其影响而产生虞山诗派,主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 诗学主张:

持中衡两,转益多师。

扩展复古派\汉魏盛唐\以外的取法途径;纠正反复古派\师心而妄\、\轻才寡学\的倾向。 \诗有本\有物\的真情论。

以真诚的具时代意义的感情为核心,达到性情、世运、学养三者并举。 诗歌作品:创造性的史诗巨制《后秋兴》:《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 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今江苏太仓市)人。有《吴梅村全集》。 诗作特点:(1)内容:悲叹失节、感慨兴亡。《怀古兼吊侯朝宗》 形式:律诗与歌行

梅村体:七言歌行,自成一家。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感慨朝代兴亡 代表作有《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永和宫词》 影响:吴兆骞《榆关老翁行》、《白头宫女行》。王闿运《圆明园词》、樊增祥前后《彩云曲》、杨圻《天山曲》、王国维《颐和园词》等,都是\梅村体\遗响。 《圆圆曲》艺术特色:

(1)以吴三桂、陈圆圆的悲欢离合为线索,以委婉笔调,讥刺吴为私情叛明降清。 (2)全诗规模宏大,个人身世与国家命运交织,史实和人物形象辉映。

(3)运用追叙、插叙、夹叙和其它结构手法,打破时空限制,重新组合历史事件,使情节波澜曲折,富传奇色彩。

(4)细腻刻画心理,委婉抒发感情,运用比喻、联珠,化用历史典故与前人诗句,增强诗歌表现力。

(5)重转韵,每一转韵即进入新的层次。

(6)画龙点睛般的议论穿插于叙事中,批判力量蓄于华丽辞藻中。 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人。

诗学主张:神韵说 代表作:《再过露筋祠》《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其二》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 代表作:《同沈十二咏燕》 查慎行(1650-1727),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居初白庵,又称查初白。海宁(今浙江海宁市)人。 代表作:《舟夜书所见》 清中叶诗歌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 诗作以台阁体为主,

模式:尊唐抑宋。

内容:\去淫滥以归雅正\;

风格:\温柔敦厚,斯为极则\,\中正和平\;

诗法:\体格声调\,讲求格律,重视声调,注意章法。

厉鹗(1692-1752)继朱彝尊、查慎行为浙派盟主,主张作诗参以书卷,学习宋人,好用宋代典故,有《宋诗纪事》。《灵隐寺月夜》

翁方纲(1733-1818)论诗倡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肌理\包括义理与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文理为\言有序\。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 袁枚对性灵说的发展

袁枚思想颇具离经叛道、反叛传统的色彩。他宣扬性情至上,肯定情欲合理,在性与情上,主张即\情\求\性\

突出尊情;在言志与言情上

调情是其诗论的核心,男女是真情本源。《马嵬》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别署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自称\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其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奇特,文辞瑰玮。 代表作:《咏史》《己亥杂诗》 诗歌特点:

主要是围绕社会政治发议抒慨,多陈述式笔墨

以象征隐喻,富形象性,常用\剑\、\箫\、\落花\、\春\、\秋\等意象 以诗议政抒慨,具有浓郁的诗情。把文学作为批评现实的武器 想象奇特文辞瑰玮,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语言风格有时平易,有时深奥 清词: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学苏、辛,豪放派。阳羡词派。 代表作:《醉落魄·咏鹰》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辑有《词综》 代表作:《卖花声·雨花台》 纳兰性德:国初第一词人 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因避康熙太子保成(胤礽)讳改名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太傅纳兰明珠长子。有《通志堂集》、《饮水词》。况周颐称之\国初第一词人\。 代表作:《长相思》《蝶恋花·出塞》 顾贞观(1637-1714),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曾祖顾宪成为东林党领袖。有《弹指词》。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 代表作:《金缕曲》 常州词派:

张惠言(1761-1802)与兄弟张琦合编《词选》(又名《宛邻词选》),选择精严,并附当世常州词人词作,提倡意内言外、比兴寄托。至周济发扬光大,蔚为宗派。 代表作:《木兰花慢》 周济(1781-1839)

以艺术审美眼光推尊词体,突出词的\史\性和与时代盛衰相关的政治感慨;

在正变理论上,既纠正浙派浅滑甜熟,也使\常派\真正风靡开来,笼盖晚清时期的词坛。 (23清代戏曲 抒情剧

吴伟业:诗人剧作系亡国代表作:《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 尤侗的杂剧与创奇 尤侗(1618-1704),字展成,号悔庵,晚号西堂老人,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有《西堂全集》 杂剧五种:《读离骚》《桃花源》《清平调》吊琵琶》黑白卫》 传奇一种:《钧天乐》传奇基本虚构,上卷佳,下卷乱。 新编历史剧

李玉(1610-约1671)字玄玉,后因避康熙讳(玄烨)改作元玉,号苏门啸侣,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传奇今存20余种,为明清传奇作家之冠。 早年剧作(明末):世态人情《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晚期剧作(清初):朝政军国《万里缘》 苏州作家群

朱素臣:有传奇19种,代表作《十五贯》

朱佐朝字良卿,作传奇三十余种,代表作《渔家乐》。 丘园字屿雪,常熟人,作有传奇10种,代表作《虎囊弹》、《党人碑》。 叶雉斐名时章,作传奇10种,代表作《琥珀匙》 毕魏字万后,作传奇8种,代表作《三报恩》 风情喜剧

李渔(1611-1680)字笠翁,别署笠道人,浙江兰溪(今金华市)人。《闲情偶寄》包含其戏剧理论,《笠翁传奇十种》则是创作实绩。

\十部传奇九相思\,戏曲主要是演男女情事。代表作为《风筝误》。 《长生殿》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钱塘(今杭州市)人。 《长生殿》的双重主题

一方面改造、充实了李杨爱情故事,借以表现生死不渝的爱情理想

另一方面,增加了政治和社会生活内容,借以总结朝代兴亡的教训,构成垂诫将来的政治主题。\乐极哀来,垂诫来世,意即寓焉\《桃花扇》

作者: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号东塘,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 《桃花扇》思想内容 原型:侯方域《李姬传》

通过侯方域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绪和一定的民族意识。

《雷峰塔》与清中后期戏曲

传奇作家蒋士铨、方成培,杂剧作家杨潮观、桂馥。 《雷峰塔》:

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

《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明人陈亦龙传奇剧《雷峰记》

乾隆初,蕉窗居士黄图珌的《雷峰塔传奇》

乾隆中叶,民间艺人陈嘉言父女将其修订为40出的梨园演出本 乾隆三十六年(1711)方成培对梨园演出本增删改编 《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

代表作:著有短篇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文集四卷、诗集六卷,杂著、戏剧多种,通俗歌曲十四种。

体例:文体:志怪体;传奇体 取材:

采自当时社会传闻或直录友人笔记,篇首或篇末往往注明某人言、某人记; 就前人记述加以改制、点染, 基本虚构的狐鬼花妖故事, 故事内容:写世态人情:《种梨》、《崂山道士》、《席方平》等 画科举众生像:《考城隍》、《于去恶》、《叶生》、《王子安》、《司文郎》 狐鬼精怪与爱情婚姻:《聂小倩》、《青凤》、《窦氏》、《黄英》 艺术特色: 情节的丰美

文言小说演进轨迹之一是由粗陈梗概到记叙委婉。 以情节曲折起伏取胜

不重故事情节、乃至无故事性的小说

截取生活一个片段的短篇小说,写出一种情态、心理 作品类型的多样化

重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表现等的描写。 各类人物形象存在的环境,暗示其原本属性, 人物活动具体生动,映带出人物的情态、心理 场面描绘的艺术功用 语言艺术:

总体特点是保持了文言体式的基本规范

叙述语言较一般文言浅近,行文洗练而文约事丰 人物语言多样化 《聊斋志异》的馀响

一.顺随与抗衡。大体可分两种:

顺随、仿效,偏重于记叙委曲,如沈起凤《谐铎》、和邦额《夜谭随录》、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袁枚《子不语》

抗衡二,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屠绅《六合内外琐言》(亦名《?巢?吉笔记》)、俞樾《右台仙馆笔记》等

二、 .顺随、仿效之作 袁枚《子不语》、和邦额《夜谭随录》。《谐铎》和《萤窗异草》 三、抗衡一类的首发:《阅微草堂笔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古代文学简明中国文学史复习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简明中国文学史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5141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