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了,所以本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一般渐进步骤有哪些?
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对数学预习
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以下四步:
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即在学生对预习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教给学生“消化”这些知识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抽象概念具体化;(2)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4)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
3.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
4.尝试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典型预习方法指导。
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教给同学下面几种预习方法:
1.“导学单”落实预习法 2.阅读理解—尝试练习式 3.动手操作—实验总结式 4.系统归纳—温故知新式 5.材料准备式 6.小组合作式
培养小学生预习能力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差异,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怎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积极参与,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得到发展。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初步培养小学生预习能力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指导学生预习要落到实处。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课前预习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具有可操作性,不要出现“预习课本第x页—第x页”这样的预习要求。
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了解预习数学的方法,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
3.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4.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预习问题,指导预习方法。充分准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让学生在教师未讲新知之前即已了解内容,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减轻了课堂压力。
5.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进一步的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目的,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参、教师主观预定的刻板盲目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课堂变成师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教师对于学生完全懂的坚决不讲,学生基本懂的稍加点拨,学生完全不懂或大多数不懂的作重点专题突破,以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6.预习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教师的教服务,而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全面的发展。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对预习兴趣、预习习惯的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的预习逐步转向侧重在数学的思考和数学学习的方法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六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