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
地理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括选择题(第1~第26题,共60分)、非选择题(第27~31题,共60分)共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2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并将条形码贴在指定区域。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图,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广东省历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统计图,完成第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
A.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少年儿童比重下降最大 C.劳动力严重不足 D.人口年龄结构不断优化 2.该省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较高的人口出生率 C.生态环境改善 D.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
下图示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城市化增速变化及预测。据此完成第3~4题。
页 1第
3.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与城市人口比重之间的关系是
A.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与城市人口比重呈正相关 B.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减慢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变化导致城市人口比重空间差异 D.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为正值,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4.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业劳动力 B.政府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C.改革开放促进工业化进程 D.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与门槛降低 下图是2015年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动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数量最多与最少的分别是
A.甲、乙 B.甲、丙 C.丙、乙 D.乙、甲
6.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群与城市带,人口变动出现“城—城”流动现象,最有利于“城—城”流动的是
A.人口快速增加 B.产业快速转移 C.城际快速交通的发展 D.城市之间距离扩大 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据此完成第7~8题。
页 2第
7.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公路
B.铁路
C.航空
D.水运
8.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
①缓解交通拥堵 ②优化空间结构 ③引发人口集聚 ④“摊大饼”式扩张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下图为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中各时段城市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10.目前,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分别是
A.P、N B.M、P C.M、N D.P、M
读甲、乙两图,完成11~12题。
11.甲图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某种重要现象,其成因不包括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 D.郊区生产协作条件更好 12.甲图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乙图中的阶段
页
3第
A.Ⅰ B.Ⅰ和Ⅱ C.Ⅱ后期和Ⅲ D.Ⅱ初期
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称为边缘城市。下图示意某边缘城市城际高铁站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该城际高铁站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零售业用地 B.办公用地 C.生产用地 14.该边缘城市核心区
A.居住用地面积最大 B.昼夜人口流动量大 C.交通通达度低 D.建筑物高大密集 我国南部沿海盛产甘蔗,春季蔗农在沟里播下蔗苗(左图)。初夏待甘蔗出苗生长后重新挖沟翻土耕作,使原甘蔗所在的沟成为垄,直至甘蔗收获(右图)。读图完成15~16题。
D.居住用地
15.与春季比,初夏翻土后甘蔗生长在垄上有利于
A.实现秸秆还田 B.增大昼夜温差 C.通风透光保肥 D.防止风力侵蚀 16.影响该田间管理耕作方式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地形 C.土壤 D.水分 下图是我国某地毛竹经济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7~18题。
页 4第
17.M处可能是
A.竹材造纸厂 B.竹纤维提取厂 C.动物饲料厂 D.动物养殖场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产业链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②该地可能位于黑龙江省 ③该产业链可增强土壤肥力 ④该产业链无“三废”排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上人口超10亿的大国,下图为“中国和印度2014年人口构成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中国和印度人口构成,相同的有
A.0~14岁少儿数量超过总人口的15% C.60岁及以上人口不到1亿 20.针对中、印两国人口问题,应对措施相同的有
A.提倡计划生育 B.促进智能生产 C.转变生育观念 D.吸纳外籍劳工
页
5第
B.15~59岁人口数量是其它年龄段的两倍以上 D.青少年性别比明显失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届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 地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