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0-2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一 关键概念

1、实证分析:回答 “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

(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

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 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等。(2)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各学派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争论的内容主要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效应。

4、你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内需不足;(2)通货膨胀压力大;(3)外汇储备急剧增加;(4)流动性过剩。

5、简要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各流派的争论将会持续下去;(2)新古典综合派仍占正统地位;(3)宏观经济学的精密化、实用化与微观化。

第二章

一 关键概念

1、名义GDP和实际GDP比较:

(1)名义GDP是根据核算期价格计算的购买核算期生产出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实际GDP是根据基期价格计算的购买核算期生产出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

(2)实际GDP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化对各时期的GDP进行了调整,是对各时期总产出更为真实的衡量。

(3)GDP平减指数,也称GDP(GN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设基期的物价指数为100)。该指数是重要的物价指数之一,能反映经济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动。 2、潜在GDP: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的总产值。

3、GNP、NNP、NI、PI、PDI的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新创造的产值,即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折旧后的产值。NDP=GNP-折旧。

国民收入(NI)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期内用于生产的所有生产要素应获得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NI=NNP-间接税。

个人收入(PI)是一个国家的所有个人在某一时期内实际获得的全部收入。PI=NI-企业未分配利润-企业交纳的社会保险税(费)-企业所得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国债利息。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的所有个人在某一时期内实际获得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全部收入。PD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消费+储蓄。 4、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收入法和产出法的关系:

(1)支出法:支出法是用各种经济主体在某一时期内购买某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GNP=C+I+G+NX

(2)收入法:收入法是用一国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总收入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GNP=所有企业支付的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所有企业的销售收入-中间产品成本

(3)产出法:产出法是用一国的所有企业一定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的货币价值的总和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通常采用增值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增值法是用所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产值(销售收入-中间产品成本)之和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GNP=所有企业的增加值=所有企业的销售收入-中间产品成本。

(4)用支出法、收入法和产出法计算GDP的结果是相同的,这是货币在经济中循环流转的结果。每家企业出售产品和服务所获得的收入一定会作为生产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或税收流向居民或政府;每个居民所获得的收入会以购买消费品或储蓄(储蓄会转化为企业购买资本品的投资支出)的形式流向企业,或者以税收或购买新发行的政府债券的形式流向政府;政府从企

业或居民那里获得的资金又会以政府购买、补贴、利息或转移支付的形式流向企业或居民。

5、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比较:

(1)最终产品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包括资本品和消费品)和服务。

(2)中间产品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3)最终产品价值包含用于生产它们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4)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而不是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区分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例如,如果面粉由面包厂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由家庭购买,则面粉是最终产品。

6、消费支出:居民购买用于当期消费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主要包括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和服务。

7、、投资支出:企业购买或建造的用于生产未来消费品的资本品的支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在核算期内新增的存货的货币价值(企业存货投资)、居民购买新住房和新公寓的支出(居民住房投资)。

8、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9、净出口:外国居民购买本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减去本国居民购买外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10、计划总支出:各种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国民收入(产出)水平下愿意并能够用于购买某一国家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

11、计划总支出曲线:表示在其他因素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经济主体在每一国民收入(产出)水平下愿意并能够用于购买某一国家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在线全文阅读。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2154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