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
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
摘要
本文分析了题目所提供的早期SARS传播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认为该模型可以预测疫情发展的大致趋势,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混淆了累计患病人数与累计确诊人数的概念;第二,借助其他地区数据进行预测,后期预测结果不够准确;第三,模型的参数L、K的设定缺乏依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针对早期模型的不足,在系统分析了SARS的传播机理后,把SARS的传播过程划分为:征兆期,爆发期,高峰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将每个阶段影响SARS传播的因素参数化,在传染病SIR模型的基础上,改进得到SARS传播模型.采用离散化的方法对本模型求数值解得到:北京SARS疫情的预测持续时间为106天,预测SARS患者累计2514人,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应用SARS传播模型,对隔离时间及隔离措施强度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早发现,早隔离”能有效减少累计患病人数;“严格隔离”能有效缩短疫情持续时间.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发现,需要认清SARS传播机理,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而题目所提供的累计确诊人数并不等于同期累计患病人数,这给模型的建立带来不小的困难.
本文分析了海外来京旅游人数受SARS的影响,建立时间序列半参数回归模型进行了预测,估算出SARS会对北京入境旅游业造成23.22亿元人民币损失,并预计北京海外旅游人数在10月以前能恢复正常.
最后给当地报刊写了一篇短文,介绍了建立传染病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
1.问题的重述
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俗称:非典型肺炎)的爆发和蔓延使我们认识到,定量地研究传染病的传播规律,为预测和控制传染病蔓延创造条件,具有很高的重要性.现需要做以下工作:
(1) 对题目提供的一个早期模型,评价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2) 建立自己的模型,说明优于早期模型的原因;说明怎样才能建立一个真正能够预测以及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足够信息的模型,并指出这样做的困难;评价卫生部门采取的措施,如:提前和延后5天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估计对疫情传播的影响.
(3) 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预测SARS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 给当地报刊写一篇通俗短文,说明建立传染病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2.早期模型的分析与评价
题目要求建立SARS的传播模型,整个工作的关键是建立真正能够预测以及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足够的信息的模型.如何结合可靠、足够这两个要求评价一个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首先需要明确:
合理性定义 要求模型的建立有根据,预测结果切合实际.
实用性定义 要求模型能全面模拟真实情况,以量化指标指导实际. 所以合理的模型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的信息;实用的模型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足够的信息.
2.1早期模型简述
早期模型是一个SARS疫情分析及疫情走势预测的模型, 该模型假定初始时刻的病例数为N0,
平均每病人每天可传染K个人(K一般为小数),K代表某种社会环境下一个病人传染他人的平均概率,与全社会的警觉程度、政府和公众采取的各种措施有关.整个模型的K值从开始到高峰期间保持不变,高峰期后 10天的范围内K值逐步被调整到比较小的值,然后又保持不变.
平均每个病人可以直接感染他人的时间为L天.整个模型的L一直被定为20.则在L天之内,病例数目的增长随时间t(单位天)的关系是:
N(t)?N0?(1?k)t 考虑传染期限L的作用后,变化将显著偏离指数律,增长速度会放慢.采用半模拟循环计算的办法,把到达L天的病例从可以引发直接传染的基数中去掉.
2.2早期模型合理性评价
根据早期模型对北京疫情的分析与预测,其先将北京的病例起点定在3月1日,经过大约59天在4月29日左右达到高峰,然后通过拟合起点和4月20日以后的数据定出高峰期以前的K=0.13913.高峰期后的K值按香港情况变化,即10天范围内K值逐步被调整到0.0273.L恒为20.由此画出北京3月1日至5月7日疫情发展趋势拟合图像以及5月7日以后的疫情发展趋势预测图像,如图1.
图1 早期模型计算值与实际值对比图
从图1可以看出,从 4月20日至5月7日模型计算值与同期实际值的拟合程度比较好,但5月7日后模型计算值(即预测值)随着日期的增长逐渐偏离实际值.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分析,对模型计算值曲线和实际值进行残差分析,记yi?i表示第i天计算累计病例.计算 表示第i天实际累计病例,y?ieiyi?y*ei??,i?1,2,?,n
???作为?的估计: 其中,用?????yi?1ni?i)?(yi?yn?2
做出标准化残差ei*的分布图,如图2:
图2 早期模型的标准化残差分布图
1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后期,残差图上出现明显的单减规律性,预测值高于实际值,说明预测值确实逐渐偏离实际值.
通过以上分析得合理性评价: 1从预测准确度上有失合理性,○虽然早期模型在拟合前期疫情时拟合程度较好,但对后期情况的预测出现较大偏差.
2尽管预测准确程度不高,但是该模型确实预测出了整个疫情的发展趋势.○
从这一点上看,该模型还是切合实际的.
3该模型选用公布数据直接拟合,○从而预测后期疫情发展趋势,这有悖于模型本身的含义.因为模型中的N(t)实际代表的是t时刻全社会的累计SARS患者,而公布数据仅为同期的累计确诊SARS患者,显然前者是大于或等于后者的.如果把公布数据当成实际数据处理,这必然导致模型解出现偏差,且解的实际意义不明确.对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建立自己的模型时重点关注!
2.3早期模型实用性评价
模型的实用性关注的是模型能否真实全面的模拟真实情况,从而用模型指导实际.这里主要抓住早期模型的参数设置情况进行实用性评价:
1该模型简单地以高峰期作为分析的临界点,这似乎对SARS发展的阶段没○
有了解透彻.同时,模型没有提出高峰期的确定方法,整个模型的建立必须有实际高峰期附近数据的支撑.如果仅有疫情爆发初期的数据,该模型就无法预测出疫情中后期发展的趋势,模型的实际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2参数K代表某种社会环境下一个病人每天传染他人的人数,○与全社会的警觉程度、政府和公众采取的各种措施有关.在初期,该模型将K固定在一个比较高的定值,在疫情高峰期过后,在10天内逐步调整K值到比较小,然后保持不变.但模型并没有给出K值的具体算法,只是不断地进行人工调整,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沿用了香港疫情分析中的数据来预测北京的情况,可见该模型未对北京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
3参数L代表平均每个病人在被发现前后可以造成直接传染的期限,○在此期限后失去传染作用,可能的原因是被严格隔离、病愈不再传染和死去等等.该模型把L的值固定为20,而实际的L应该随疫情发展趋势变化而变化,固定L势必使模型只能片面模拟真实情况.
综上,早期模型的一部分分析脱离了实际,而且在整个模型的建立和求解中人工干预过多,实际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实用性不强.
3. SARS传播过程的分析
由于早期模型缺少对SARS传播过程的系统分析,所以,要建立真正能预测病情发展的模型,应该首先对整个传播过程有一个全面而详尽的分析.
SARS的传播大致经历了4个过程,相关描述可按照Kink于1986年提出的危机“四阶段说”.
第一阶段是征兆期.在SARS传播初期,由于SARS感染者需要经历一定时间才表现出临床症状,所以在病毒实际上已经广泛传播的情况下,政府和公众并未引起注意.在这个时期,携带病毒的传播源没受到控制,平均传播期长,但整个社会的发病率还较低.
第二阶段是迅速爆发期和蔓延期.当公众发现感染者不断增加时,恐慌情绪
2
增加,政府随即采取多种措施,但由于对病毒传播的特点不清楚,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在这个时期,传播源的平均传播期依然较长,整个社会的发病率突然猛增.
第三个阶段是高峰期.当高强度的措施实施后,病毒扩散速度实际已经被控制,发病人数保持稳定,处在一个高平台阶段.在这个时期,有效隔离措施的产生,大大缩短了平均传染期,但由于病患基数较大,社会发病率依然很高.
第四个阶段是衰退期和有效控制期.在高平台现象一段时间以后,控制措施的作用开始显现,患病人数开始下降,进入控制时期.在这个时期,平均感染期最短,社会发病率低.疫情进入了4个阶段的最后时期.
有了以上的分析,建立的模型就应该体现4个不同时期下疫情的发展过程,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准确预测疫情变化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考虑在经典传染病SIR模型基础上,通过机理分析,加入合理的实际因素,建立适合SARS的分段微分方程模型,称为SARS传播的SIR改进模型.
4. SARS传播的SIR改进模型
4.1模型的假设
1.SARS的持续期不太长,可以忽略在SARS持续期内的城市人口的自然出生率和自然死亡率.
2.被SARS感染后经治疗康复的人群在SARS流行期不会被再次感染. 3.病人被严格隔离、治愈或者死亡后,不再有感染作用.
4.不考虑人口的流动,仅仅在一个城市范围内研究SARS疫情的发展过程.
4.2模型的符号定义
S(t):易感类人群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 I(t):传染类人群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 R(t):排除类人群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
t时刻被隔离的SARS患者数?(t):SARS患者的就诊率?
t时刻全社会SARS患者总数?:单位时间内一个传染者与他人的接触率. L:平均传染期.
4.3传播机理分析
针对早期模型的不足,需要在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方面进行改进.考虑在经典传染病模型SIR的基础上,通过机理分析,用实际因素来描述SARS的传播过程.
为了简化模型,这里不考虑人口的流动带来的影响,仅仅在一个封闭城市中研究SARS的传播机理.那么,整个社会人群可以分为3类:
S类:称为易感类,该类成员没有染上传染病,但缺乏免疫能力,可以被染上传染病.
I类:称为传染类,该类成员已经染上传染病,而且可以传染给S类成员. R类:称为排除类或恢复类,R类成员或者是I类成员被严格隔离、治愈,或者死亡等.I类成员转化为R类后,立刻失去传染能力.
S(t)、I(t)、R(t)分别表示t时刻上述3类成员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 对于传播过程有3条基本假设:
3
A1:人口总数为常数N,N足够大,可以把变量S(t)、I(t)、R(t)视为连续变量,还可进一步假定为连续可微变量.
A2:人群中3类成员均匀分布,传播方式为接触性传播.单位时间内一个传染者与他人的接触率为?,则一个传播者在单位时间内与S类成员的接触率为?S(t),因此,单位时间内I类成员与S类成员的接触总数为?N?S(t)?I(t),这就是单位时间内I类成员增加的数量,称为发病率,它是S(t)和I(t)的双线性函数.
A3:传播者的被控制数正比于传染者的数量NI(t),比例系数为v,v称为被控制率,则平均传染期为L?1/v.???/v为一个传染者在其传播期内与其他成员的接触总数,称为接触数.
那么SARS的传播流程如图3:
?NSI?传染vNS?控制易感类NS(t)?????传染类NI(t)?????排除类NR(t)
图3 SARS传播流程图
在这个模型中,排除类NR(t)就是已确诊SARS患者累计数,而N?[1?S(t)]是全社会累计SARS患者数,包括已确诊的和未被发现的两部分.
4.4模型的建立
有了以上的机理分析,建立起针对SARS的改进SIR模型:
?dS (1)?dt???SI ??dI??SI?vI (2)?dt? ?dR?vI?dt?I?R?S?1??S0?0,I0?0??R0?0
该模型中参数?和v在疫情发展的各个阶段受实际因素影响,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现分析如下:
1参数?表示单位时间内一个传染者与他人的接触率,○其与全社会的警觉程度和政府、公众采取的各种措施有关,例如,佩戴口罩,减少停留在公共场所的时间,喷洒消毒药剂,提高隔离强度等都能有效地降低接触率?的值.
一般认为,?的数值随着SARS发展的4个阶段不断变化.在SARS初期,由于潜伏期的存在和社会对SARS病毒传播的速度认识不足,政府和公众并未引起重视,故?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数值;进入爆发期后,公众发现感染者不断增加,恐慌情绪增加,随即采取多种措施,使?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效果不明显,此处假设?呈线性形式缓慢衰减;在高峰期,当高强度的控制措施实施后,病毒传播的有效接触率明显减少,可以认为?按天数呈指数形式衰减;此后进入衰减期,?就维持在一个较低值附近.
4
2参数v表示传播者的被控制率.L?1/v称为平均传染期,表示一个传播者在被○
隔离或者死亡之前具有传播能力的平均时间.一般认为,SARS患者经过传染期L过后,将隔离治疗或者死亡,从I类成员变为R类,失去传播能力.
L与政府采取的措施密切相关,例如,尽量早地发现病患,对疑似病例提前进行隔离,“早发现,早隔离” ;提供更广范围的医疗手段,使更多的人接受有效的治疗等,都可以有效地降低平均传染期L的长度.因此这里将L直接抽象为每一时期SARS患者的就诊率?(t)的函数.
平均传染期L应随?(t)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初期,由于政府对SARS的认识不足,并没有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L的变化很小可以近似看作定值,这里我们取SARS病毒最长潜伏期(约19天)为这个定值;在爆发期,有效控制措施的逐步加强,使SARS患者的就诊率?(t)逐渐增加,而平均传染期L会逐渐减小并趋于一个定值,这里我们将SARS病毒平均潜伏期(约7天)定为L的最小值;在此后的高峰期以及衰减期,由于控制措施都保持在一定水平,L的值会维持在7天左右.
4.5针对北京疫情求解模型
首先采用数学推导的方法,确定参数?和v,并证明模型有唯一解. 1确定?和v的关系 ○
?令??,方程组中(2)?(1)得:
vdI1??1? dS?SdI1在病情刚开始时,??1?,由于S(t)是单调减少的,且I(t)最终趋近于0,
dS?S0则当?S?1时,I(t)单调减少趋近于0;当?S?1时,I(t)先单调增加达到最大值,然后单调减少趋近于0.
容易知道,当?S?1时,才满足SARS的传播规律,所以参数?和v的取值必须满足这个条件. 2证明模型有唯一解 ○
在初值条件下解微分方程组:
1?dI??1???S ?dS??I0?S0?R0?1得到关系式:
I(t)?1?R0?S?1ln(S) S0?11得 ???,由○令t?0?1?R0?S??因为S??0,所以令
?ln(S?) S0x) S05
f(x)?1?R0?x?1?ln(
则 limf(x)???,f(S0)?1?R0?S0?I0?0
x???01时,由于f(x)?0在(0,S0)范围内有根,因而在(0,)内有根. ??1当S0?时,因为
?1??xf'(x)?
?x111当x?时,f'(x)?0,所以f()?f(S0)?I0?0,因而f(x)?0在(0,)???内也有根.
11注意到当0?x?时,f'(x)?0,故f(x)?0在(0,)内有唯一根.
??1所以,S?在(0,)内有唯一解.
?3划分SARS传播的4个阶段 ○
由于SARS的传播经历了4个阶段,所以,要以具体的指标划分这4个阶段.因为在4个阶段中,日发病率?(t)??N?S(t)?I(t)是一个区分每个阶段特点的关键特征,所以以日发病率作为划分的指标.从第一个患者出现日开始: 征兆期:日发病率在10(人/天)以下.北京疫情期的前40天.
d??0时.北京疫情期的爆发期:从日发病率10(人/天)到日发病率最大,即dt第40天到第74天.
dI?0时.北京疫情期的第74天到高峰期:从日发病率最大到患者数量最大,即dt第79天.
衰退期:患者数量最大点以后.北京疫情期第79天以后. 4确定?和v ○
根据北京最终SARS患者总数2521人以及北京人口总数(约14000000人),得
25211vS??1??0.9998?1,所以??1.
14000000??1
因为平均传染期L?,而L是SARS患者就诊率?(t)的函数,且L?[7,19],
v
所以,这里设计L函数为:
当S0?1L?7e1??(t)
?(t)由政府的控制措施决定,它的变化反映了政府控制措施的力度.根据实际情况,推导出:
0?t?40?0 ?t?40??(t)??log10(?1) 40?t?74
3.78? t?74??1 而接触率?与全社会的警觉程度和公众采取的各种措施有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
6
0?t?40?0.126 ??0.126?t 40?t?74?3400???
lnt?0.116? 74?t?79?33?0.0672 t?79?
确定出所有的参数后,做出北京各时期累计全社会SARS患者数和各时期累计确诊SARS患者数预测图(图4)以及北京市预测确诊SARS患者累计和实际确诊SARS患者累计对比图(图5).同时得到:北京SARS疫情的预测持续时间为106天,预测SARS患者累计2514人.(计算程序见附件1:SIR模型程序)
图4 北京市预测非典病人累计总数和预测非典病人确诊病例累计对比图
图5 北京市预测确诊病例累计和实际确诊病例累计对比图
7
5.改进SIR模型的分析与评价
5.1合理性评价
从图5可以看出,本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非常高,完全克服了早期模型对后期数据预测不准的缺陷.做出标准化残差分析图,如图6:
图6 改进SIR模型的标准化残差分布图(实际值-预测值)
可以看出,残差分布比较均匀,残差平方和为2.0361,低于初期模型的5.510.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改进SIR模型不仅在预测前期病情的时候非常准确,而且在预测后期病情的时候也没有出现明显偏差,预测值与实际值非常吻合.该模型能对整个病情的发展做出准确预测,这是该模型优于早期模型的方面之一.
5.2实用性评价
对比早期模型实用性方面的不足,对改进SIR模型分析如下:
1早期模型在没有对SARS的传播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的情况下就简单地以高○
峰期作为分析的临界点,同时,模型并没有提出高峰期的确定方法,模型的实际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改进SIR模型在分析SARS传播过程的前提下,依据日发病率把整个传播过程细分为征兆期,爆发期,高峰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并且考虑了每个阶段影响SARS传播的实际因素,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因素对SARS传播的影响.
2早期模型预测的仅仅是已确诊累计SARS患者数,不包括未被发现的患者○
人数,这样的做法不能对防治工作提供真正有用的数据.而改进SIR模型不仅能准确预测已确诊累计病例,而且能够预测未被发现的患者人数,可以对防治工作提供更有用的数据.
3早期模型用参数K代表一个病人每天传染他人的人数.模型没有给出K值○
的具体算法,只是不断地进行人工调整,同时沿用了香港疫情分析中的数据来预测北京的情况,未对北京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而改进SIR模型用参数?表示单位时间内一个传染者与他人的接触率,并且考虑了4个阶段内?的变化情
8
况,给出了?的函数表达式.
4早期模型用参数L代表平均每个病人在被发现前后可以造成直接传染的○期限,并且把L的值固定在20天,就造成了后期预测值明显偏离实际值的结果.而改进SIR模型中建立了L的分段函数表达式,根据各个阶段的具体影响因素控制L的大小.这样,在后期的预测上,也与实际值相当吻合.
综上,改进SIR模型弥补了早期模型的不足,实际应用范围得到扩大,实用性强.
5.3建立可靠、优良模型的困难
要建立一个真正能够预测以及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足够的信息的模型,存在着许多的困难,还有许多努力的方向.
1缺乏详尽的,反映SARS疫情的实际统计数据,以及数据基础上的模型参○
数的具体取值.本文的模型计算与分析研究,主要依据关于北京市的SARS疫情通告的数据.这些数据不包括未被发现的患者人数的统计,数据的形式不能满足模型求解的要求.
2需要与流行病学家密切合作,更加合理地设计模型结构与调整参数,○以及估计并设定比较符合实际的参数取值,从而完善模型以及模拟结果.
3需要研究SARS在不同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的差异性,○总结SARS传播与控制的典型地域性模式.
6.分析具体措施对SARS传播的影响
在SARS传播的实际过程中,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控制疫情的措施,在所有措施中,隔离开始的时间和隔离的强度是两个比较关键的因素,究竟这些因素对疫情传播能造成怎样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改变隔离开始的时间通过对L调整实现,减小L的数值就提前了隔离时间;而改变隔离的强度通过对?调整实现,减小?的数值就提高了隔离的强度.
以北京的隔离强度为100%,分别在100%和80%强度下用改进SIR模型预测不同控制措施下累计病例总数(人)和疫情持续总时间(天).结果如表1:
开 始 提前5天 延后5天 提前20天 时 隔 离 强 间 度 隔离强度100% 隔离强度 80% 1458人/90天 2057人/167天 4170人/112天 5807人/205天
304人/69天 446天/125天 表1 不同控制措施下的结果 分析表1,得出结论:
1在相同隔离强度下,发现隔离开始的时间越早,累计病例总数就越小. ○
2在相同隔离开始时间下,隔离强度越大,疫情持续的时间就越短. ○
3综上,○累计病例总数的大小主要由隔离开始时间的早晚决定;疫情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由隔离强度的大小决定.
9
所以,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确实对疫情的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早发现,早隔离”能有效减少累计病例总数;“严格隔离”能有效缩短疫情持续时间.
7.SARS对旅游业的影响
SARS的流行会对国民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现在题目提供了北京市接待海外旅游人数的数据,要求根据这些数据,预测SARS对北京市的旅游业所产生的影响.
7.1预测正常情况下2003年的旅游人数
旅游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有一个逐年提高的趋势.如果没有SARS的流行,那么,海外旅游人数会以一定的规律保持增长的趋势.
现在需要预测正常情况下2003年的旅游人数,采用季节性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一般的半参数回归模型是指:
Y ? ?'? g (T ) ? ? (3) 其中(X,T)?RP?R1 为随机向量或设计点列,T 的支撑集为有界闭集,?为P?1的未知参数向量,g (?) 是定义于一有界闭集上的未知函数, E为随机误差,E(?)? 0,E(?2)??2(未知),且?与X,T相互独立.
对季节性时间序列资料Xij(i?1,2,?,n;j?1,2,?,l),其中n为年份长度,l 为季节长度.
根据时间序列资料的加法原理有如下半参数回归模型
Xij?bi?g(j)??j (4) 其中b 为模型参数, 主要反应时间序列在年度上的增长趋势.g(j)为未知函数,
2主要反应时间序列在季节上的效应,E(?ij)?0,E(?ij)??2且?ij相互独立.显然模
型中不应包含常数项,因为常数项可包含在季节效应中.
在对旅游人数的估计时,因为采用了1997~2002年的数据进行参数估计,所以年份长度n?6,而季节上的效应实际上就是每个月的效应,季节长度l?12.参数估计如下:
1把b 看为已知时g(j)的最小二乘估计为使○?(Xij?bi?g(j))2最小的解,即
in?1 (5) 2?(j)也是g(j) 其中,Xj??Xij/n,即为所有数据在季节点j上的均数.显然g?(j)?Xj?b?gi的一个临近估计.
2将(5)代入(4)后b的最小二乘估计为使○??(Xij?bi?(Xj?bijn?12))最小2n?1~~的解.作变换Xij?Xij?Xj,i?i?则
2~~i?Xij???ijb (6)~ l??i2i 10
在小样本条件下,误差的总体方差?2估计为
nl1~2?~???(X?bi)2 (7)??ijnl?l?1i?1j?1将北京海外旅游人数1997~2002年的数据代入式(5)、(6)、(7),得到:
??1.8245??b ?2???0.0044???(j)?(4.5642g,13.2808,12.5142,17.2142,17.9975,16.3975,16.0808,
21.0808,20.7475,21.5808,18,1642,12.4642)
根据这些参数,预测正常情况下2003年的旅游人数(计算程序见附件2:时间序列程序),结果如表2(单位:万人): 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份 人15.4 17.1 25.3 30.0 30.8 29.2 28.9 33.9 33.6 34.4 31.0 25.3 数 表2 正常情况下2003旅游人数预测
1997-2003年旅游人数的变化如图7所示:
图7 1997-2003年旅游人数的变化
7.2季节性时间序列半参数模型的检验
我们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1997~2002年的旅游人数进行拟合,再与实际值对照,画出残差图(图8):
11
图8 1997~2002年各月旅游人数估计值的标准化残差
图中,标准化残差随机均匀分布在x轴周围,说明时间序列模型对1997-2002年旅游人数的拟合程度比较高,能够对2003年各个月份的旅游人数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
7.3预测2003年实际旅游人数
实际旅游人数受到SARS的影响,从3月开始下降,在5月达到最低点后开始回升.
?i的百分比图,如图9: 做出实际旅游人数yi占预测旅游人数y图9 实际旅游人数占预测旅游人数的百分比图
对5月以后旅游人数的回升用对数函数进行拟合:
12
(t?10)1.5yi?(1.8e?i , t?5 ?1)y根据这个函数预测出2003年实际旅游人数,如表3(单位:万人):
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份 人15.4 17.1 23.5 11.6 1.78 2.61 8.8 16.2 31.1 34.4 31.0 25.3 数 表3 2003年实际旅游人数预测
旅游人数在9月1日时回复到正常水平的92.6%,在9月4日左右恢复正常水平.2003年的旅游总人数比预期减少116.11万人.若平均每位旅游者花销2000元人民币,则累计经济损失达到23.22亿元人民币,比预计经济收入减少了34.67%.
可以看出,SARS对旅游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使整个旅游业收入减少了3成左右.
8.模型的改进方向
本文在传染病SIR模型的基础上,改进得到了SARS传播模型.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出累计病例数,还能隔离时间及隔离措施强度的效果进行分析,具有很好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但本模型还有一些可以完善的地方:
1本模型不考虑人口的流动,仅仅在一个城市范围内研究SARS的传播机理.可以○
增加参数?ij表示第i个城市向第j个城市的人口流动率,定量地研究相邻的N个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这样,就需要有关方面提供城市间人口流动数据来确定参数?ij.
2对SARS最新研究表明,该病毒对小孩的影响远远小于成年人.因此,可以将模○
、R(t)改变为S(a,t)、I(a,t)、R(a,t),分别表示t时刻时易感类、传型中S(t)、I(t)染类、恢复类按年龄分布的密度函数.这样,模型就能研究不同年龄层次的病情发展情况.
9.写给报刊的短文
小小“抗非典英雄”
2003年初,春意昂然,万物复苏.没有人预料到,在一片安静祥和之中,一场灾难却悄悄地笼罩在人类社会的上空.
不起眼的咳嗽、发烧,竟然导致了大范围的快速传播,甚至引起死亡,专家们似乎都对这个叫做“非典”的病魔束手无策.一时间,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大家都到了“谈非典色变”的地步.
但是,我们岂会轻易服输?在这个关键时刻,科研工作者聚到一起,运用科学这一有力的武器,向“非典”病魔做出有力的反击.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终于,在科学和团结面前,嚣张一时的“非
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毕业论文-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全国赛论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