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理1 数域K上的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W的维数为
dimW?n?ranA;k
(2)
其中A是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从而当齐次线性方程组(1) 有非零解时,它的每个基础解系所含向量的个数都等于
n?rank(A)。
证明 定理1的证明过程其实就是求基础解系的过程。 设rank(A)?r。把系数矩阵A经过初等行变换化成简化行 阶梯形矩阵J。由于rank(A)?r,因此J有r个非零行,从而 有r个主元。不妨设它们分别在第1,2,?,r列。即
?1?0????J??0?0????0?01?00?000?00?0?????00?00?000?10?0b1r,?b2r,??br,r?10?0???11??
bn?1?bn2????brn?。 0????0??于是齐次线性方程组(1)的一般解为
x???bn1x?x1??b1r?,?1r1n?x???bn2x?x2??b2r?,?1r1n? ????????????x??bx???brnx,r?r1?r1?r 其中x (3)
nr?1,xr?2,?,xn是自由未知量。
r?1 让自由未知量x??????xr?1??1???0?xr?2????????????xn??0?,xr?2,?,xn分别取下述n?r?0???0????????1?组数:
,
?0???1?? ??????0?,?,, (4)
则得到方程组(1)的n?r个解为
??b1r,??1???b2r,?1????????br,r?1??1???1????0???????0?????b1,r?2??b?2,r?2????br,r?2?2???0??1????0????????????????b1n??b?2n????brn???0??0????1??????????????
, ,?, ?n?r。 (5)
因为(4)中的n?r个向量线性无关,所以它们的延伸组 即?
其次,任取齐次线性方程组(1)的一个解?:
?c1?c2???????cn??????1,?2,?,?n?r也线性无关。从而?1,?2,?,?n?r满足基础解系中
的条件1°。
,
则?满足方程组(1)的一般解的公式(3),即
cr??1??bn1cn?c1??b1r,?1?cr??1??bn2cn?c2??b2r,?1????????????。 ?c??bc???brncnr,?r1?r1?r
从而解向量?可以写成下述形式:
c1?c1???b1r?,r?????????cr???br,r?c1r???????1cr?1?cr?1????????c????0cr?1?n?????bncn?11??????brncn?1????0cn?
??????1cn??
?cr?1??b1r,??????br,r?1?1?????0??1??bn????????brn????cn???0???????1???1????? ?????cr?1?1???cn?n?r. 因此方程组(1)的每一个解?都可以由?1,?2,?,?n?r线性 表出,即?1,?2,?,?n?r满足基础解系中的条件2°。从而由基 础解系的定义知?
总结 求基础解系的方法:
第一步:把齐次线性方程组(1)的系数矩阵A经过初等 变换化成简化阶梯型矩阵J;
第二步:从J直接写出方程组(1)的一般解公式; 第三步:在一般解公式中,每一步让一个自由未知量取
值1,其余自由未知量取值0,求出方程组(1) 的一个解向量。这样得到的n?r个解向量就构成 方程组(1)的一个基础解系,其中r?n?rank(A)。
注意:也可以让自由未知量x??????????xr?1??d1????xr?2??0????0?????????????0??????xn???0?r?11,?2,?,?n?r是方程组(1)的一个基础解系。
,xr?2,?,xn分别取下述n?r?0?0??0????0??d?n?r??????????组数:
,
?0?d?2?0????0??0???????????, … , ,
其中dd12?dn?r?0,证明过程仍然成立,也能得到相应的基
础解系。
例1 求下述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个基础解系,并且写出它
的解集
?x1?3x2?5x3?2x4?0???2x1?x2?3x3?x4?0 ??x?7x?9x?4x?0234?1 解
?1??2???1?5??2?1?31???79???4??1??0???0???3?1?0??0??3?5?1045?755??2?7?3?
1?4??61???5?3?5??0???010
??1?0??0??3?50570?2???3?0???。
0 于是一般解为
41?x1??x3?x4??55?x3, x4为自由变元。 ,73?x?x3?x42?55?3
分别取x?5,x4?0;x3?0,x4?5得基础解系为
??4??1?????7?3??1???2???。 , ?5??0?????05???? 解集为W?{k1?1?k2?2|k1,k2?K}.
总结 求基础解系的方法:
第一步:把齐次线性方程组(1)的系数矩阵A经过初等 变换化成简化阶梯型矩阵J;
第二步:从J直接写出方程组(1)的一般解公式; 第三步:在一般解公式中,每一步让一个自由未知量取
值1,其余自由未知量取值0,求出方程组(1) 的一个解向量。这样得到的n?r个解向量就构成 方程组(1)的一个基础解系,其中r?n?rank(A)。
§3.8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数域K上的n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x1?1?x2?2???xn?n?? (??0), (1)
12的一个解是Kn中的一个n维列向量?x,x,?,xn??,称它为方
程组(1)的一个解向量。全体解向量的集合U是Kn的一 个子集(可能是空集,如果方程组(1)无解的话),由于 ??0,所以U不是Kn的子空间,不可能象齐次线性方程
组那样去求解。当方程组(1)有无穷多个解,这无穷多 个解怎么表示出来?也就是解集U的结构如何? 以R为例分析:此时一个3元非齐次线性方程
3ax?by?cz?d的解集是不经过原点的一个平面?,而相应
与z轴的交点所对应的向量为?0,
的齐次线性方程ax?by?cz?0的解集是过原点的一个平面
?0,显然???0。如果记?则?可以由?0沿着向量?0平移得到,其中?0??。于是?
第3章 线性方程组的进一步理论
回顾:第一章解线性方程组,必须将增广矩阵彻底化成 阶梯形矩阵,只能做行变换;看是否出现“0等于非0”, 非0行数r与变元个数n比较,有点复杂。
第二章解线性方程组,只针对方程个数与未知量的个数相 等的情形,且当系数行列式等于0时,无法区分何时无解, 何时有无穷多个解。
本章给出对任何线性方程组都适用,直接从方程组的系数 和常数项判断方程组有没有解,有多少解的方法。
为此,先分析第一章中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例. 求下述线性方程组的解:
? x1? x2??2,?? x1?2x2??5, ?3x?4x??9.2?1 (1)
解. 从增广矩阵出发,做初等行变换
?1?1??3??1?2?4?2??1???50????0?9????1?1?1?2??1???30????0?3????1?10?2???3?0??。
由此可以看出,方程组有解,并且有唯一解。 唯一解为x1
?1, x2?3。
注意:上面化阶梯型矩阵的过程中,需要把一行的倍数 加到另一行上去。例如,把第1行的?3倍加到第3行上 去。第1行的?3倍可以写成:
?1?, ?3?(1,2?)?(,3 (2)
再把它加到第3行上去,可以写成: (?3,3,?6)?(3?,这两种运算。
另外,还可以从列的角度来看方程组(1):
? x1? x2??2,?? x1?2x2??5, ?3x?4x??9.2?14?,9?)。 ? (3)
这里出现了行向量乘以一个倍数,两个行向量相加
它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1???1??x1? x2?????x11?x2?2?x1?2x2??????3???4??3x?4x2?????1???2??????5??????9????
。
方程组(1)是否有解可以解释为:3维空间中的列向量
??2????5????9????1???1?能否表示成为另外两个列向量???3????1??? ?2与??各自乘以
??4???常数倍再相加;如果能的话,这两个常数就是要求的解。
x1?1, x2?3是方程组(1)的解相当于:
?1???1??1???????1?1?3??2?1????????3???4??3?????????3???2??????6??5??????12???9?????,
这里出现了列向量乘以一个倍数,两个列向量相加 这两种运算。
因此有必要研究向量(行向量、列向量)的加法和向量乘 以常数倍这两种运算,这就是本章要讲的内容。
§1 n维向量空间Kn
取定一个数域K,n是给定的正整数。令 K??(a1,a2,?,an)?ai?K,i?1,2,?,n?,
ndef即Kn表示所有n维行向量组成的集合。
注:K有时也表示所有n维列向量组组成的集合,即
?a1?a2??{????an????a?K,i?1,2,?,n}i???n
Kn。
至于Kn究竟表示行向量的集合还是列向量的集合,则由 上下文或具体交代而定。
在K中规定两种运算
n
(1)加法运算
????(a1,a2,?,an)?(b1,b2,?,bn)?(a1?b1,a2?b2,?,an?bn);(1)
(2)数量乘法运算
k??k(a1,a2,?,an)?(ka1,ka2,?,kan)。 (2)
直接检验可知,加法运算与数量乘法运算满足以下8条 运算法则:对于任意?,?,?1°????????Kn,任意k,l?K,有
(加法交换律);
2°(???)?????(???) (加法结合律);
3°把元素(0,0,?,0)记作0,它使得 ??0?0????,
称(0,0,?,0)?0是Kn的零向量; 4°对于??(a1,a2,?,an)?K我们有
??(??)?(??)???0, 称??为?的负向量; 5°1???n,
令
n ???(?a1,?a2,?,?an)?K,
;
?k??l?6°(kl)??k(l?); 7°(k?l)?8°k(?; .
??)?k??k?称Kn关于以上定义的加法运算和数量乘法运算,构成 数域K的一个n维向量空间,Kn中的元素称为n维向量。 在K中还可以定义减法:
??)? ?????( . (3)
n
直接检验可知,以下4条性质成立:
(i)0??0, (4)
此处第一个0是常数0,第二个0是0向量; (ii) (?1)????; (5)
(iii) k0?0,这里两个0都是0向量; (6) (iv) k??0?k?0或者??0。 (7)
向量的线性组合:给定K中的一组向量?1,?2,?,?s,给定
nK中的一组数k1,k2,?,ks,称k1?1?k2?2???ks?s为向量组
?1,?2,?,?s的一个线性组合,称k1,k2,?,ks为系数。
向量的线性表出:对于??K,如果存在K中的一组数
nc1,c2,?,cs,使得
??c1?1?c?2?2??cs?s, (8) 则称?可以由?1,?2,?,?s线性表出。
利用向量的线性组合和线性表出,可以更进一步解释线 性方程组的求解过程。对于线性方程组
?a11x1?a12x2???a1nxn?b1,??a21x1?a22x2???a2nxn?b2,????????????? ?ax?ax???ax?b.s22snnn?s11
(9)
第一章对它的增广矩阵
这里给出的方法比第二章给出的行列式方法也要优越。
A)?n)时, 定理2 线性方程组(1)有解(即rank(A)?rank(?A)?n,则方程组(1)有唯一解; 如果rank(A)?rank(?A)?n,则方程组(1)有无穷多个解。 如果rank(A)?rank(? 证明 把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A经过初等行变换化成阶
?,则系数系数矩阵A化成阶梯型矩阵J,它比J? 梯型矩阵J正好少一列。由于方程组(1)有解,因此阶梯型方程组
?的非 不会出现“0=d(其中d?0)”这种方程。从而J与J零行数目一样。而J的非零行数目等于A的秩。于是当A
?的非零行数目)等于未知量的数目n时,方程 的秩(即J组(1)有唯一解;当A的秩小于未知量的数目n时,方程 组(1)有无穷多个解。
推论3 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它的系数矩阵的秩小于未知量的数目。
例2 问:例1中给出的线性方程组(2)有多少个解? 解
例3 判断下述齐次线性方程组是否有非零解?
?x1?x2?x3?0??ax1?bx2?cx3?0?222ax?bx?cx3?012??a3x?b3x?c3x?0123? (3)
其中a,b,c两两互不相同。
上一节: 定理 线性方程组
?a11x1?a12x2???a1nxn?b1,??a21x1?a22x2???a2nxn?b2,????????????? ?ax?ax???ax?b.s22snnn?s11
(1)
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系数矩阵
?a11a1?a21a2?A??????as1as22??2
???1?an2???, ?asn?na与它的增广矩阵
?a11?a21??A?????as1a12a22?as2????a1na2n?asnb1??b2??? ?bs??)有相同的秩,即rank(A)?rank(A。
?)?n,则方程组(1)有唯一解; 如果rank(A)?rank(A?)?n如果rank(A)?rank(A,则方程组(1)有无穷多个解。
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它的系数矩阵的秩小于未知量的数目。
§3.7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1.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 称
?a11x1?a12x2???a1nxn?0,??a21x1?a22x2???a2nxn?0,????????????? ?ax?ax???ax?0.s22snn?s11 (1)
或
x1?1?x2?2???xn?n?0 (1)
为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其中?1,?2,?,?n为s维列向量。 它的一个解是指一个n元有序数组?x,x12,?,xn??,即一个n维
列向量。(1)的全体解向量的集合记为W,显然W是Kn的 一个子集。当方程组(1)有非零解时,它就有无穷多个 解,这无穷多个解怎么表示出来?也就是方程组(1)的 解集W的结构如何?这就是本节要讨论的问题。 以n?3为例分析,此时一个
3元齐次线性方程
3元齐
a11x1?a12x2?a13x3?0表示经过原点的一个平面,因此
次线性方程组的解集W就是多个这种平面的交集,这只有 以下几种情况:或者是原点(即零向量),或者是过原点 的一条直线,或者是过原点的一个平面。如果W是过原点 的一条直线l,则W中的每个向量都可以由l的一个方向向 量线性表出。如果W是过原点的一个平面?,则W中的每 个向量都可以由平面?中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线性无关) 线性表出。这表明,虽然齐次线性方程组(1)可以有无
穷多个解,但这无穷多个解却可以由有限多个(这里n时,由一个或2个)线性表出。
?3
本节就是要将这一结论推广到一般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 的情形。
性质1 齐次线性方程组(1)的任意两个解的和还是方 程组(1)的解。即如果?,??W,则????W.
证明 任取齐次线性方程组(1)的两个解:
????c,c,?,c??d,d,?,d???? , , 12n12n则
c1?1?c2?2???cn?n两式相加得
(c1?d1)?1?(c2?d2)c2?2???(cn?dn)?n这表明
????(c1?d1,c2?d2,?,cn?dn)?
?0?0, d1?1?d2?2???dn?n?0。
,
是齐次线性方程组(1)的一个解,即?
???W。
性质2 齐次线性方程组(1)的任意一个解的倍数还是 方程组(1)的解。即如果??W,k?K,则k??W. 证明 设???c1,c2,?,cn???W,则
c1?1?c2?2???cn?n这表明
?0。
从而 (kc1)?1?(kc2)?2???(kcn)?n?0。
k??(kc1,kc2,?,kcn)?
是齐次线性方程组(1)的一个解,即k?
?W。
性质1、性质2表明,齐次线性方程组(1)的解集W是 Kn的一个子空间,称它为齐次线性方程组(1)的解空间。
如果方程组(1)只有零解,则W是零子空间。
如果方程组(1)有非零解,则W是非零子空间,从而W 有基,我们把解空间W的一个基称为齐次线性方程组(1) 的一个基础解系。即
1.基础解系的定义
定义1 齐次线性方程组(1)有非零解时,如果它的有限 多个解?1,?2,?,?t满足:
1°?1,?2,?,?t线性无关;
2°方程组(1)的每一个解都可以由?1,?2,?,?t线性表出, 则称?1,?2,?,?t是齐次线性方程组(1)的一个基础解系。
如果我们找到了齐次线性方程组(1)的一个基础解系
?1,?2,?,?t,那么方程组(1)的解集W为
W?{k1?1?k2?2???kt?t|?ki?K,i?1,2,?,t},
称k1?1?k2?2???kt?t(k1,k2,?,kt?K)为齐次线性方程组(1) 的通解。
3.求基础解系的求法
再求J的行秩。由行列式
a10b2c20a10b1b20c1c2?a1b2c3?0c3
b1c10?0c3
可得
?a1??0??0???????b1,b2,0???????c??c??c??1??2??3?线性无关。
从而它们的转置,即行向量组
,c2, (a1,b1,c1),(b02), c(0,0,),线性无关,从而它们的延伸组即?1,?2,?3也线性无关。 由于?
以上表明:4?5的阶梯形矩阵
???J??????a1000b1b200c1c2c30d1d2d30e1??e2??e3?, ?0??4?0,因此?1,?2,?3是?1,?2,?3,?4的一个极大无关组,
从而J的行秩为3. 的列秩等于行秩,且等于J的非零行数目3. J的主元 a1,b2,c3所在的列?1,?2,?3正好是J的列向量组的一个极大线 正好是J的行向量 性无关组,主元a,b12,c3所在的行?1,?2,?3组的一个极大无关组。
一般地,有
定理1 阶梯形矩阵J的行秩等于列秩,它们都等于J的 非零行数目;并且J的主元所在的列构成列向量组的一个
极大无关组,主元所在的行构成行向量组的一个极大无 关组。
二.一般矩阵的秩的求法
方法一 用矩阵的初等行、列变换化成阶梯形
定理2 矩阵的初等行变换不改变矩阵的行秩。
定理3 矩阵的初等行变换不改变矩阵的列向量组的线 性无关性,从而初等行变换不改变矩阵的列秩。即 (1)设矩阵C经过初等行变换变成矩阵D,则C的列向量
组线性相关当且仅当D的列向量组线性相关; (2)设矩阵A经过初等行变换变成矩阵B,并且设B的第
j1,j2,?,jr列构成B的列向量组的一个极大无关组,则A
的列向量组的一个极大无关组;
的第
j1,j2,?,jr列构成A从而A的列秩等于B的列秩。
证明 (1)设矩阵C的列向量组是?1,?2,?,?n,D的列向 量组是?1,?2,?,?n,则齐次线性方程组
x1?1?x2?2???xn?n?0
的系数矩阵为C;齐次线性方程组
x1?1?x2?2???xn?n?0
的系数矩阵为D。由于C经过初等行变换变成矩阵D,因 此上面两个方程组同解。从而 ?1,?2,?,?n线性相关 ?x1?1?x?2?2??xn?n?0有非零解
?x1?1?x?2?2??xn?n?0有非零解
??1,?2,?,?n线性相关。
(2)当A经过一系列初等行变换变成矩阵B时,A的第 j1,j2,?,jr列组成的矩阵A1变成了B的第j1,j2,?,jr列组成的 矩阵B1。由已知条件,B1的列向量组线性无关,于是根 据(1)的结论得,A1的列向量组也线性无关。在A的其 余列中任取一列,譬如第l列。在上述初等变换下,A的 第
j1,j2,?,jr,l列组成的矩阵A2变成了B的第j1,j2,?,jr,l
列组成的矩阵B2。由已知条件得,B2的列向量组线性相 关,于是根据(1)的结论得,A2的列向量组也线性相关。 从而A的任何一列都可以由A的第j1,因此A的第
定理4 任何一个矩阵的行秩等于它的列秩。
证明:任取矩阵A设矩阵,把它A经过初等行变换化成阶 梯形矩阵J,则由定理2、定理1和定理3得
定义1 矩阵A的行秩与列秩统称为A的秩,记为rank(A)。
推论5 设矩阵A经过初等行变换化成阶梯形矩阵J,则
AAj2,?,jr列线性表出,
j1,j2,?,jr列构成A的列向量组的一个极大无关
组。从而A列秩?r?B的列秩。
的行秩=J的行秩=J的列秩=A的列秩。
的秩等于J的非零行数目。设J的主元所在的列是第
j1,j2,?,jr列,则A的第j1,j2,?,jr列构成A的列向量组的 的行向量组 一个极大无关组,A的第的一个极大无关组。
例1 设向量组
j1,j2,?,jr行构成A
??1??4??2??0?????????5103???1???2???3???,?4???, ,,?3???2???1??4??????????294?5???????? 求这个向量组的秩和它的一个极大无关组。
解 本题相当于求下面矩阵的列秩,及列向量组的一个
极大无关组
??1?5??3???241?2920?140??3?4?。 ??5?为此,作初等行变换,把上述矩阵化成阶梯形矩阵
??1?5??3???241?2920?14??10???03??4???0???5??0422110101500??3?4? ??5???1?0???0??0410020510??10????0?5???54??0??0108??410020500???5??54?。 0??rank(?1,?2,?3,?4)?3, ?1,?2,?3是?1,?2,?3,?4的一个极大无关组。
k?)? 推论6 ran(AraA(n。k)
证明 rank(A?)=A?的行秩=A的列秩?rank(A)。
推论7 矩阵的初等列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
证明:注意,A经过初等列变换变成B,相当于A?经过 初等行变换变成B?。
既然矩阵的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都不改变矩阵的秩, 因此如果只需要求矩阵A的秩,而不需要求的列向量组的 极大线性无关组时,可以对A既作初等行变换,又作初等 列变换,化成阶梯形矩阵。
求矩阵秩的方法二:行列式方法
定理8 任何一个非零矩阵的秩等于它的不为零的子式的 最高阶数。
证明 设s?n矩阵A的秩为r。 第一步:证明存在不为零的r阶子式。
A的行向量组中有r个向量线性无关,设它们位于第i1,?,ir
行,并记这i1,?,ir行组成的矩阵为A1。此时A1的行秩为r, 从而A1的列秩也为r。于是A1有r列线性无关,不妨设它 们位于第
j1,?,jr列。A1的第
j1,?,jr列组成的子矩阵A2是
一个r阶的方阵,由于它的列向量组线性无关,所以|A2|?0。
即A有一个r阶子式不为零。
第二步:证明r阶以上的子式都为零。
设m?r,并且m?min{s,n}。任取A的一个m阶子式
?k1,A??l1,k2,l2,?,?,km??lm?。
j1 设A的列向量组的一个极大无关组为?第l,l12,?j2,?,?jr,则A的
,?,lm1列可以由?2j1,?j2,?,?jr线性表出。由于m?r,因
此A的第l,l
,?,lm列线性相关。由于
k2,l2,1?k1,A??l1,?,?,2km??lm?
的列向量组是A的第l,l于是
,?,lm列的缩短组,从而也线性相关。
?k1,k2,?,km?A??0? , l,l,?,l2m??1即r阶以上的子式都为零。
推论9 一个n阶矩阵A的秩等于n当且仅当|A
推论10 设s?n矩阵A的秩为r,则A的不等于零的r阶 子式所在的列(行)构成A的列(行)向量组的一个极大 线性无关组。
证明 设A的秩为r,则存在r阶子式
?i1,A?
?j1,i2,?,j2,?,ir???0。 jr??|0 。
于是这个r阶子式的列向量组线性无关,从而它的延伸组, 即A的第j,j12,?,jr列线性无关。由于A的列秩为r,因此A
的第j,j12,?,jr列构成A的列向量组的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
行的情形可类似证明。
例2 设s?n矩阵A为
?1?1?A?????1?aa2aa24?????as?a2s?2(n?1)?a????s(n?1)?a?an?1,
求A的秩和它的列向
其中s?n,a?0且当0?r?n时,ar量组的一个极大无关组。 解
A?1.
的前s列组成的s阶子式为范德蒙行列式
1D?1?1aa2aa24????aas?12(s?1)?as?a2s?as(s?1)。
由于当0?r?n时,ar 从而D?1,因此a,a2,?,as(s?n)两两互不相同。
?0,于是rank(A)?s。
又由于A的行数为s,因此rank(A)?s。从而rank(A)?s。
§3.6 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
回顾:第一章解线性方程组,必须将增广矩阵彻底化
成阶梯形矩阵,只能做行变换;看是否出现“0等于非0”, 非0行数r与变元个数n比较,有点复杂。
第二章解线性方程组,只针对方程个数与未知量的个数相 等的情形,且当系数行列式等于0时,无法区分何时无解、 何时有无穷多个解。
本章用矩阵的秩给出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
定理1(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定理)线性方程组
?a11x1?a12x2???a1nxn?b1,??a21x1?a22x2???a2nxn?b2,????????????? ?ax?ax???ax?b.s22snnn?s11
(1)
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系数矩阵
?a11a1?a21a2?A??????as1as22??2
???1?an2???, ?asn?na与它的增广矩阵
?a11?a21??A?????as1a12a22?as2????a1na2n?asnb1??b2??? ?bs?
?)。 有相同的秩,即rank(A)?rank(A如果用?1,?2,?,?n和?分别表示系数矩阵的列向量组和 常数向量,则上述充要条件相当于
rank{?1?,2?,?n,?rank}??{?,?n,?,。 ,12} 证明 线性方程组(1)有解 ?x1?1?x2?2???xn?n??有解
?????1,?2,?,?n?
???1,?2,?,?n,?????1,?2,?,?n? ???1,?2,?,?n????1,?2,?,?n,??
(注意:??1,?2,?,?n(注意:??1,?2,?,?n?)。 ?rank(A)?rank(A????1,?2,?,?n,??) )
?dim??1,?2,?,?n??dim??1,?2,?,?n,??
????1,?2,?,?n,???rank{?1,?2,?,?n}?rank{?1,?2,?,?n,?}
这里给出的用矩阵的秩判断线性方程组是否有解的方法, 比第一章给出的方法要好。首先,求矩阵的秩有多种方法, 不一定要象第一章那样化成阶梯型矩阵。其次,有时不用 求出系数矩阵的秩和增广矩阵的秩,也能比较它们的秩是 否相等。注意:系数矩阵A是增广矩阵?A的子矩阵,且?A只 比A多一零,所以总有
rank(A)?rank(?A)?rank(A)?1。
?)?rank(A)。 A)?rank(A),那么就有rank(A 如果还能够证明rank(?
例1 判断下述复数域上的线性方程组是否有解?
?x1??mx2??2mx3??3mx4?b1?m?12(m?1)3(m?1)x??x??x??x4?b2?123 ?m?22(m?2)3(m?2)x??x??x??x4?b323?1 (2)
其中???1?3i2,m是正整数。
解。 系数矩阵:
?1?A??1?1????m???2mm?1m?22(m?1)2(m?2)?3(m?1)???, 3(m?2)????3m增广矩阵:
?1?m?m?1?A??1??1?m?2????2m???3m2(m?1)2(m?2)3(m?1)3(m?2)b1??b2? b3??它们有一个共同的3阶子式
1???m???,?2m 由于???1?3i11m?1m?22(m?1)2(m?2).
2,因此?mm?1,?m?2两两互不相同,从而上述
A)?3。 范德蒙行列式不等于0. 因此rank(A)?3,rank(??又A,?A都只有3行,因此rank(A)?3,rank(A)?3。 A)?3,于是线性方程组有解。 所以 rank(A)?rank(?
当线性方程组(1)有解时,还能用系数矩阵的秩去判断 方程组什么时候有唯一解,什么时候有无穷多个解。从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代第三章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