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环保保证措施最终
为了尽可能的保护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施工周边范围内的自然、生态、水土、水源、大气环境不受破坏,我项目部特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3.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持原状;砍除施工界限外的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对可移植保护的,尽力采取措施进行保护性移植。
(2)营造良好生产与生活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护施工现场内外的生态环境,避免由于施工操作不当引起的环境污染或其他由于环境污染的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3)路基防护。按照要求,路基主体工程完工后及早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及早恢复,保护生态环境。
(4)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彻底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采用植被覆盖或其它措施处理。对有害物质(如燃料、废料、垃圾等)通过焚烧或其它措施处理后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地点进行掩埋,防止对动、植物造成损害。
3.2、水土保持措施
(1)严格在设计核准的用地界和业主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活动,绝不随意开挖、碾压界外土地。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尽量减少便道数量。
(2)永久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采取尽力保护和按设计要求采取工程措施覆盖,防止水土流失现象。
(3)临时工程用地尽量选择在废弃不用的空地上;严禁选择地表植被覆盖良好的地段。临时用地使用完后必须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
(4)弃土场按设计要求施作挡墙防护,堆顶进行平整覆盖,并做好排水设施,防止雨季冲刷漫流,造成水污染或水土流失。
(5)严格按照设计指定的取弃土场调配土方,工程完工后要及时按设计要求对取弃土场采取保护或绿化措施。取土数量以不形成低洼负地形为原则。
(6)对跨河、跨沟的桥梁,施工中做到不堵塞河道,确保河道在雨季能行洪,并做到行洪时不对下游造成威胁。涵洞排水上对沟、下对渠,不能造成积水,也不能直冲农田。桥梁及涵洞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保护沟谷自然畅通,防止积淤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环保保证措施最终(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