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圣”仅为“尽伦之圣”,显然异于孔子所谓内德外化兼通之“圣”。正因受孟、荀圣人观之影响,故“内圣外王”之语虽始出于《庄子·天下》而非孟、荀之口,然现代新儒家却仍喜以之概括孔子及儒家思想。只是他们未曾顾及,虽可以内修其德、外以德化统括孔子及儒家思想,然无论就训诂抑或思想层面而言,皆难以将孔子之所思简约为“内圣外王”。(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由“聖”的甲骨文可知“通”应是其引申义,因此孔子视为最高境界的“圣”,
必须内外兼通。
B. 孔子认为王天下的尧舜都不可称为“圣”的原因是其内在之德与外在惠民济众之
举是并重的。
C. “仁境”不及“圣境”,但必须有外在立人、达人之功;而圣境,自然也应该具
备化人之功。
D. “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这里所说的圣是完全不同于与外王之化有别的
“内圣”之德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否定现代新儒家概括的孔子之道及其儒家思想。
B. 文章以孔子与子贡、子路的对话来论证孔子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王之别。
C. 本文从训诂和思想的层面论证了“内圣外王”的思想并非孔子的圣人观。
D. 作者引经据典,引用了一些的先秦经典篇章,可谓材料丰富,论证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孔子与《说文解字》两者在对于“圣”字训为“通”的理解上是一致的。
B. 《五行》和孔子对“圣”的解释使得“内圣外王”概括孔子思想缺乏依据。
C. 孟子、荀子所理解的“圣”与孔子所认为的“圣”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D. 正因为受孟、荀二人影响,现代新儒家喜以“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家思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河之洲
陈忠实
①车过渭河,田堰层叠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曼,让人顿然生发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②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期盼,即将踏访2000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
③我是少年时期初读那首被称做中国第一首爱情诗歌的。一诵便成记,终生难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