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一个分区存储管理系统中,按地址从低到高排列的空闲分区的长度分别是:10KB、4KB、
20KB、18KB、7KB、9KB、12KB、15KB。对于下列顺序的段请求:12KB、10KB、15KB、18KB分别使用首次适应法、最佳适应法、最坏适应法和下次适应法,试说明空间的使用情况。 11.某操作系统采用可变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系统占用低地址部分的126KB。用户区大
小为386KB,且用户区起始地址为126KB,用空闲分区表管理空闲分区。若分配时采用分配空闲区高地址部分的方案,且初始时用户区的386KB空间空闲,对下述申请序列; 作业1申请80KB,作业2申请56KB,作业3申请120KB,作业1完成并释放80KB,作业3完成并释放120KB,作业4申请156KB,作业5申请80KB。 试用首次适应算法处理上述作业序列,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作业1、2、3进入主存后,主存的分布情况: (2)画出作业1、3完成后,主存的分布情况; (3)画出作业4、5进入系统后的内存分布情况。
12. 某系统采用动态分区分配方式管理内存,内存空间为640K,高端40K用来存放操作系
统。在内存分配时,系统优先使用空闲区低端的空间。对下列的请求序列:作业1申请130K、作业2申请60K、作业3申请100K、作业2释放60K、作业4申请200K、作业3释放100K、作业1释放130K、作业5申请140K、作业6申请60K、作业7申请50K、作业6释放60K,请分别画图表示出使用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进行内存分配和回收后内存的实际使用情况。
首次适应算法将空闲区按起始地址递增的次序拉链,而最佳适应算法则将空闲区按分区
大小递增的次序拉链。在分配时,它们都是从链首开始顺序查找,直至找到一个足够大的空闲分区为止,然后按作业大小从该分区中划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请求者,余下的分区(如果有的话)仍按上述原则留在空闲分区链中;而在释放时,则需分别按地址递增或大小递增的次序将空闲分区插入空闲分区链,并都需要进行空闲分区的合并。下表给出了使用这两种算法进行上述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具体过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计算机操作系统 5、存储管理(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