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岩土工程裂隙岩体毕业论文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基础(桥墩或者其邻接处)建立在一个有裂隙的岩床上(Fig.1),岩床的承载能力通过岩基和节理交界面的强度
估算出来。岩基的破坏条件使用传统的莫尔-库伦条件,可以用粘聚力C 1和内摩擦角
。同样,用接触平面代替节理(图示平面中用m 来表示(本文中张应力采用正值计算)
直线表示)。强度特性采用接触面上任意点的应力向量 (σ,τ)表示:
根据屈服设计(或极限分析)推断,如果沿着应力边界条件,岩体应力分布满足平衡方程和结构任意点的强度要求,那么在一个给定的竖向荷载Q(沿着OZ 轴方向)作用下,上部结构仍然安全。
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求解破坏发生处的极限承载力Q+ ,或者是多大外力作用下结构能确保稳定。由于节理岩体强度的各向异性,若试图使用上述直接推求的方法,难度就会增大很多。比如,由于节理强度特性远远低于岩基,从运动学角度出发的方法要求考虑到破坏机理,这就牵涉到了节理上的速度突跃,而节理处将会是首先发生破坏的区域。
这种应用在大多数传统设计中的直接方法,随着节理密度的增加越来越复杂。确切地说,这是因为相比较结构的长度(如基础宽B)而言,典型节理间距L变得更小,加大了问题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对节理岩体使用均质化方法和宏观等效连续的相关概念来处理可能就会比较妥当。关于这个理论的更多细节,在有关于加固岩土力学的文章中可以查到(de Buhan等 1989;de Buhan & Salenc 1990;Bernaud等 199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土木工程岩土工程裂隙岩体毕业论文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文献综(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