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筘号是如何决定的?
5、什么叫四连杆打纬机构?并略述它的运动特点。
6、比较轴向打纬与非轴向打纬机构的位移(S)、速度(V)、加速度(a)的数学解析公式,并论述其非轴向偏度(e值)的情形是什么?
7、 国产1511M型织机的打纬机构属于哪一种?并论述其牵手栓加速度的负值区域有多少角度?
8、 当织机的主轴做等速回转时,绘四连杆打纬机构的S、V、a曲线图,并论述它们对梭子飞行运动的主要影响。
9、 四连杆打纬机构的运动性质为什么可以满足打纬运动的工艺要求?
10、试判别四连杆打纬机构中,牵手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惯性力在曲柄圆的4个象限内的方向,分析其中惯性的作用。
11、弯轴曲柄半径r、牵手长度L的比值大致可以分为几类?各类对筘座运动有什么影响?它们各适用于什么样的场合?
12、使织机主轴回转不均匀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弊端?一般应控制在多少范围内?降低织机主轴回转不均匀率的措施有哪些?
13、某织机采用四连杆打纬机构,已知曲柄半径r为70mm,牵手长度L为290mm,非轴向偏度e =0,曲柄转速为200转/分,试计算前死心(前止点)和后死心(后止点)的筘座加速度值?若梭子重0.5kg,求在后死心时梭子对钢筘的压力?
14、在1511M型棉织机上,已知曲柄半径r为70mm,牵手长度为289mm,牵手栓与摇轴之间中心距离为685mm,主轴与摇轴之间的水平距离为410mm,垂直距离为632mm。
试问:(1)该织机属于哪一类牵手打纬机构?
(2)用作图法求非轴向偏度e值?
(3)如织机转速n =200转/分时,用图解法求牵手栓的位移(S)、速度(V)、
加速度(a)三根曲线图。并从图上计算出它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值?
(4)如织机速度提高到230转/分,牵手栓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是多
少?比车速200转/分时各提高了多少?
15、试比较短筘座脚短牵手打纬机构与长筘座脚短牵手打纬机构对喷气布机打纬工艺的利与弊。
16、何谓六连杆打纬机构?它适用于什么织机?为什么?有何缺点?
17、目前毛巾打纬机构作用原理有哪两种?试评估它们的优缺点。怎样控制毛圈高度? 18、试述共轭凸轮打纬机构的作用原理及其优缺点。 19、试述圆筘片打纬机构的作用原理及其优缺点。
20、什么叫织物形成区?怎样表示?对织造生产有什么影响?
21、什么叫打纬区?对织造生产有什么影响?影响打纬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控制打纬区?
22、什么叫打纬角?采用不同张力梭口、锐角打纬有什么优点?
23、什么叫经纱上机纱张力?它对织物形成有何影响?上机张力的大小是如何调节的? 24、试述平布、斜纹、府绸织物的后梁位置是如何考虑的?
25、开口时间对织物形成有何影响?府绸和斜纹织物的开口时间是如何配置的? 26、什么叫惯性打纬?
27、什么叫非惯性打纬?产生在什么情况下?
28、1511M型织机的打纬机构属于哪一种?适用于什么范围?
29、什么是摆动中心(打击中心)?为什么摆动中心要接近于织口附近。
第十一章 卷取与送经
1、卷取机构的作用是什么?对卷取机构有哪些工艺要求? 2、试述常用的卷取机构的类型,并对比其优缺点。
3、1511M型织机上七轮间歇式卷取机构是怎样把织物卷绕到卷布辊上的?并分析和观察刺毛辊运动的特点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有多余卷取?
4、 什么叫织物的机上纬密和下机纬密?影响织物下机纬密的因素有哪些? 5、 1511M型织机上采用七轮间歇式卷取机构上若要调整机上纬密应该怎么办? 6、 若已知毛织物的纬密为Pw根/10cm,织物的下机缩率为a%,刺毛辊周长为40.31cm。
⑴怎样查纬密表来选用标准齿轮(Z6)和变换齿轮(Z7)的齿轮?
⑵若已知织物的英制纬密Pw根/英寸,下机缩率为3%,标准齿轮Z6为7齿,
变换齿轮的齿数为多少齿?
7、 试述七轮间歇卷取机构的优缺点。
8、 试述蜗轮蜗杆间歇式卷取机构的作用原理。
9、 试述蜗轮、蜗杆间歇式卷取机构的纬密计算是怎样的?
10、在1511M型织机上制织97.7×14.7×393.5×342.5涤棉细布、织物的下机缩率若为2%,标准齿轮Z6为37T,求变换齿轮的齿数应有多少?
11、在1511M型织机上制织下列织物:(1)96.5×(J10×2)×(J10×2)×614×299全线卡其织物,估计其下机缩率为3%;(2)96.5×J14.5×J14.5×547×283府绸织物,估计其下机缩率为2.5%。
试问:⑴机上纬密各是多少?
⑵根据机上纬密查纬密表,选择Z6(标)Z7(变)各是多少? ⑶验算是否符合织物纬密的规定要求?
12、在1511S型织机上织某种织物,已知该织物的纬密为307根/10cm,织物的下机缩率为2.4%,如每一纬变换齿轮被撑动2齿,问变换锯齿轮的齿数应为多少? 13、在1511S型织机上制织某种织物,已知该织物的纬密为299根/10cm,问变换齿轮的齿数和每一纬变换锯齿轮被撑动的齿数应各为多少? 14、试述蜗杆蜗轮多棘爪间歇式卷取机构的原理。
15、试述连续式卷取机构的作用原理是怎样的?它有什么优点? 16、在织机上织口的两侧为什么要装边撑? 17、试述边撑的种类及其适应范围。
18、送经机构的任务是什么?对送经机构有哪些工艺要求?
19、送经机构根据其作用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种?它们各自的特点怎样? 20、试述1511M型织机的经纱送出机构的作用原理是怎样的? 21、什么是经缩?织物的下机缩率与经缩有什么区别?
22、在1511M型织机上,设织轴绕满经纱后的直径为485mm,弯轴一回转间,锯齿轮的回转量为1/3齿,空织轴轴管直径为114mm, 弯轴一回转间锯齿轮的回转量为5齿,问在弯轴一回转间最大送经量和最小送经量各为多少毫米?
23、在1511M型织机上所制织的织物的纬密若超出规定范围时,送经机构应采取什么措施?
24、在511M型织机上制织25.2×27.8(23×21)市布,若已知Pw=248根/10厘米,aj=7%,织轴最大卷绕直径Dmax=490,最小直径Dmin=115mm,问在制织该织物时送经锯齿轮在满轴时应被棘爪撑动多少齿?小轴应被撑动多少齿?
25、 什么叫经纱上机张力?如何确定上机张力的大小?在织造时发现织物过宽或过窄
时,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26、 试述1511M型织机经纱张力调节机构的调节原理。
27、 在1511M型织机上卷取、送经各在什么时间进行?这样安排有什么优点? 28、 在1511M型织机上制织药用纱布,其纬密为59.5根/10cm,经缩aj=2.5%。
试求:⑴送经量?
⑵当制织每1根纬纱在满轴及空轴时传动锯齿轮的齿数各为多少? ⑶应该怎样改变送经机构方能符合药用纱布的纬密要求?
29、在织造斜纹、缎纹织物时,能否用摆动后梁调节经纱张力?为什么?
30、当弯轴曲柄在上心位置,扇形杆与制动器上边平齐时,制动杆下端的转子与曲柄头端的开放凸轮应有3.2mm间隙,这是为什么?
31、为提高生产率,在1511M型织机上采用织轴大卷装,织轴卷绕直径增加到550mm,织轴边盘齿轮由原来的116T改为128T,送经/齿轮由原来的23T改为25T。今有3030细布,纬密Pw=396根/10cm,经缩aj=7.8%,试问是否可以制织?
32、在制织高密织物时,当纬密大于1511M型织机的可织范围,若不改变织机的传动,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织造?
33、什么叫1511M型织机上经纱的静态张力和动态张力?比较其张力曲线并说明形成它们之间差异的原因。
34、什么叫“云织”?在制织织物时为什么会形成“云织”? 35、摩擦离合器式送经机构张力调节器的作用原理是怎样的? 36、摩擦离合器式送经机构经纱送出传动装置的作用原理是怎样的? 37、摩擦离合器式送经机构的优缺点是怎样的? 38、有织轴感触辊的送经机构的作用原理是怎样的? 39、试述电子送经的作用原理。 40、双轴送经适用于哪些场合?
41、试述1511M型毛巾织机的毛经送经机构的作用原理是怎样的?怎样控制毛圈高度?
第十二章 保护装置
1、织机上的保护装置有哪些?
2、对保护装置有哪些要求?
3、断纬自停装置有何功用?包含有哪些装置? 4、边侧纬纱叉机构的构造和作用是怎样的?
5、用边侧纬纱叉检测有无纬纱和纬断关车时织物中可能有几种缺纬形式? 6、试述防止稀弄装置的作用原理是怎样的? 7、试述中央纬纱叉装置的优缺点有哪些?
8、试述织口探纬针式(鸡啄米式)纬停装置的优缺点有哪些? 9、织机上安装断经自停装置的目的是什么?
10、试述1511M型织机上机械式经停装置中的联合杆的结构特点。当经纱断头时变换杆怎样能使经停杆上的经停杆筘发生位置变化的?
11、当织机上的前两排经停片上某一根经纱断头时,经停箍是挂在卷取指挂脚的缺口上方还是下方而使织机停车的?
12、在1511M型织机上安装经停凸轮时选择在弯轴曲柄在下心位置,梭子自开关侧投出、经停凸轮的大半径向上,其理由是什么?
13、说明在1511M型织机上采用电控式停经装置的机构作用原理是怎样的? 14、试述1511M型经停机构的缺点。
15、经纱保护装置有几种类型?织机上为什么要有经纱保护装置?
16、在1511M型织机的游筘经纱保护装置中:⑴筘夹轴及筘夹轴弹簧一整套;⑵压嘴及定筘鼻一整套;⑶耳形板及耳形滑板转子杆一整套,各有什么作用?各在何时起作用?
17、试述电子护经的原理。
18、试比较固定筘加电子护经装置,固定筘护经装置和游动筘护经装置的优缺点。 19、为什么在有梭织机上要设飞梭防护装置? 20、在1511或1515型织机上的飞梭防护装置有几种?
第十三章 自动补纬
1、织机上自动补纬方式有几种? 2、自动补纬机构应满足哪些工艺要求? 3、自动换梭机构包括哪些装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织造学习题集2003(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