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1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8.5℃,降水量在450--700毫米之间。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在全省气候区划中,属于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在农业气候区划中,属于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人口22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4.3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3人。有汉、回、蒙古、满、藏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6.2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3%,其中回族约16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8.8%,主要分布在崆峒区。

平凉市自古是关中西去北上的古道要冲;又依六盘三关之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建制变革较大。

公元前二七二年,秦昭王灭义渠戎,置陇西、北地两郡,平凉入秦的版图,属北地郡。

汉武帝时分北地郡置安定郡(治所在高平),平凉全境改属安定郡

三国时曹魏于郡上设州,此地属雍州安定郡,平凉市境东部属朝那县,西部属都卢

县。

十六国南北朝是最乱的时期,平凉全境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北魏、 西魏、北周所领有,建制变化很大。前秦永兴二年(公元三五八年)苻坚欲进攻前凉,置 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

平凉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充满了古老的魅力。早在65—115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古猿人就在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5000年前,轩辕黄帝在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3000多年前,周朝的先民们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在这里秦皇汉武先后登临崆峒,巡疆固土;前秦皇帝苻坚厉兵秣马平定前凉;秦王李世民在泾州打破薛举,雄才初展;宋夏争夺中原咽喉,重兵对峙;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行宫;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乐善好施;左宗棠运筹帷幄,心系天山。千百年来,这里既有结对商驼、征战将士和学者僧侣等络绎不绝的盛况,更有像林则徐、谭嗣同、冯玉祥等近代爱国人士留下的历史印迹数不胜数。

平凉钟灵毓秀,物华天宝,魅力独具,尤其以“八个第一”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

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天下王母第一宫——泾川王母宫;人类开元第一城——古成纪城;华夏传人第一龙——崇信龙根;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秦皇祭天第一坛——莲花台;针灸医学第一祖——皇甫谧;中国梯田第一县——庄浪梯田。除了这“八个第一”,还有柳湖、南山、荆山、太统山、田家沟、米家沟、大云寺、红军长征纪念园等诸多人文、生态景观120多处。

平凉古迹众多人文荟萃。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文化遗址465处,审计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4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出土于泾川县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这里还孕育了世界历史文化名人,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唐代宰相牛僧儒,南宋民族英雄吴阶吴璘,明代“嘉靖八大才子”之一的赵时春等。近年来平凉推出了崆峒山道教文化、古城纪寻根文化、西王母远古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四大“文化名片”。煤电、旅游、果菜、草畜是平凉的四大支柱产业,现已形成了“平凉煤电”“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平凉旅游”四大特色品牌。“平凉金果”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并成为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全国市级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等称号。

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之重镇,是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宝中铁路纵穿南北,平定高速、西长凤高速加紧建设,天平铁路、西平铁路已经开工建设,天平高速公路和宝平高速公路也即将开工建设,这些道路都竣工后就可融入三个神会城市的三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崆峒区概况

平凉市崆峒区地处甘肃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部,东邻泾川,南依华亭、崇信,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泾源接壤,北与彭阳(属宁夏)、镇原县毗邻。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亦为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现为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县区,省级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等30多项荣誉称号。

全区辖13个乡、4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有252个村、14个城市社区。全区总土地面积1936.1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48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50.09万人。常住人口 48.03万人,人口密度248.12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5.84‰。有回、满、藏、布依等18个少数民族。

区域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西北高峻多山,东南丘陵起伏,中部河谷密布,平均海拔1540米。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35.9℃,最低气温-15.2℃,年平均气温10.6℃,年降雨量466毫米,

平凉市崆峒区建制始于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2年),此后一直为郡、府、县治所,历设过州、府、道 、郡 、军 、太仆寺 、苑马寺 、行省等重要军政机构。民国时期设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建国后一直为平凉地委、行署 、军分区所在地。1949 年成立平凉县,1950年设平凉市,1964年撤市复县,1983年恢复县级市至今。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2年8月28日改名为平凉市崆峒区

2009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亿元,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4亿元,增长5.5%;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特色产业开发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旅游景点:崆峒山、南山生态公园、太统森林公园、龙隐寺、清福山、歇马殿、柳湖公园

地方小吃:凉粉、罐罐肉、蜂蜜粽子、小惠烧鸡、羊肉泡馍

泾川概况

泾川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早期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商代建有阮、共国,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安定县,后秦雍州,北魏置泾州。唐至德元年改名保定县。金大定七年改名泾川县,明洪武三年(1370)撤县置,由州直理县事,泾川称泾州,民国时改州为县,沿用至今。

属于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地貌地形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气候大陆性显著,四季分明,冷暖起伏不大,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雨555毫米。

资源已探明有铜、铅、铀等金属矿点,煤、温泉、石油等非金属矿点多处。旅游资源主要有国家级保护文物陇上石窟双明珠之一的“南石窟寺”,省级保护文物王母宫石窟、南石窟寺石碑、重修王母宫颂碑、镇海之碑、金大安铁钟以及县级保护文物和1300多件馆藏文物等。

王母宫

西王母宫位于县城以西1华里处,泾汭二河交汇的回山之上。回山又称王母宫山,是西王母发祥地和祖庙所在。古籍载,“回”者,西王母俗名,如是,回山者乃西王母之山。周穆王来回山拜谒西王母时,手植古槐一棵,名“降真树”,并题“西王母之山”。回山,犹如一座美丽的金字塔,侧看则显西方白虎之相,神奇之中,象征着古西部先民对虎的图腾崇拜,与华夏民族崇拜龙的图腾一样,遥相对应。回山背依天池,面临高峰、夸父峰,左带泾水,右绕汭河,环抱瑶池,两河交汇于其下,山环水绕,古苍翠青,交相辉映,又如苍龙饮水,地理文脉堪绝。回山王母宫始建于汉武帝元封二年,宋初、明嘉靖年间曾两次重修,清同治三年毁于兵燹,现留有宋初重修碑石一通。1992年4月成立开始重修,先后修复西王母大殿、配殿、三座天门、天梯、回屋、东王公大殿、三清殿、瑶池、天池等恢复回山王母宫原貌。

西王母大殿为王母宫的主殿,属于仿明清古建筑风格,斗拱樑枋,明柱回廊,月台围栏,外形喷砂,整座殿似汉白玉雕塑而成,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殿内藻井、樑枋、天花等采用金龙和玺彩绘。主神塑像西王母,高4.6米,左旁站立武像为白虎使者,右旁站立文像为青鸟使者。神龛背墙图案为西华天地,表现古西部山水,花草、树木、牛

羊等风光画面。南北山墙两幅壁画采用工笔重彩绘制,分别表述有关西王母的六段传说故事。北墙壁画由西向东依次为:射日奔月、降临汉宫、瑶池宴会;南墙壁画由西向东依为:送疆域图、蚩尤之战、派使献玉。

东王公大殿为王母宫主殿,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与西王母大殿相迎而立,主神塑像东王公、又号玉皇,高4.6米,金童玉女两旁侍立,神龛背墙图案为东华天地,表现东方日出的地方,南北墙壁画分别为木公初形,石室相会,金母诞生,金童传书,王公其人,玉女投壶。

配殿左殿为三皇殿、周穆王庙;右殿为五帝殿、汉武帝庙。

回屋相传是西母居住的地方,也是西王母和东王公相会之处。《神异经》中说:世有“回屋”,上有大鸟名“希有”,一遮翼“东华”一翼遮“西华”,西王母与东王公每年在鸟背相会一次。1993年9月12日,台湾三重市凤德玉宝殿一行30余人朝拜西王母于回屋,拍得显灵圣像,翌年同日,殿主黄雪香女士偕师兄妹四十人专程恭送显灵圣像至回屋。回屋内“回中降西王母处”大型石崖壁画表述《山海经》中记忆载的西王母原始形象,“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兽啸,蓬发戴胜”,有青鸟侍卫,左有周穆王乘八骏拜谒王母,右有王母驾临汉宫赐武帝蟠桃等传说画面。

瑶池 位于回山南麓,是传说中西王母举办蟠桃会、宴群仙的地方。西王母也曾在此设宴款待过周穆王这位人间君主。这里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水从石隙浸出,流向汭河,形成瑶池沟流域自然风景区,拾级而上,曲径入幽,奇花异草,美不胜数。特别是“夜月亭”更具特色,古时就已成为泾州八景之一。

王母宫石窟 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回山下,属北魏时期开凿的佛教石窟。窟内为方形中心塔柱,四面和窟内三壁分三层雕有大小造像1000余尊,具有北魏太和年间风格,距今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造像慈容善面、内涵丰富,表现了佛、菩萨大彻大悟的最高境界,给人以“眼前佛面即如来的感觉。”窟外建筑为四层凌云飞阁,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十分庄严。

碑坊 在王母宫石窟旁,收藏古泾州26块石碑。其中有一块刻有泾州八景诗之碑,工笔刚劲秀丽,堪称一绝。最为珍贵者,当属碑室内收藏的三通碑石,其一为宋天圣三年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记载有关西王母的事迹,为宋代翰林大学士陶谷奉旨撰文,上官伈书丹;其二为南石窟寺之碑,记载北魏永平三年奚康生开凿南石窟的经过,雕有二龙戏珠的碑首现存北京大学;其三为镇海寺蒙文碑,用巴思八问记载元世祖忽必烈下谕

保护泾州华严海寺和水泉禅寺的圣旨以及佛教徒必须遵守的律令。这三通碑石分别为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崆峒山概况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1986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平凉时亲笔题书“崆峒山”;1994年元月,崆峒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元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中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7年5月8日,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2年10月顺利通过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2003年7月26日,崆峒山又登上了国家名片,这套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观——隍城、弹筝峡、塔院和雷声峰组成的《崆峒山》特种邮票是甘肃省继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和嘉峪关城楼后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第4套地方题材的特种邮票;2004年3月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8月9日,太统——崆峒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1在线全文阅读。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09802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