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沉与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知道鱼、潜水艇、飞艇和密度计的沉浮原理;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下沉、上浮和悬浮,使学生建立起三种状态的概念,并且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产生三种状态所需的条件;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解释鱼、潜水艇的浮沉原理;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通过在网上查阅,让学生设计出打捞中山舰的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鱼、潜水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象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通过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教学仪器:鸡蛋、水杯、盐水、注射器、试管、胶塞、胶管、玻璃管、铁丝、水、轻纸带、胶带、酒精、棉花、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物体的沉与浮wwW.x kB 1.c Om
1、演示实验:石块和塑料空心球
把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叫同学们观察现象并提问:浸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2、演示实验:
取一只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如果再加些清水,观察到什么现象?
a) 鸡蛋放入清水后,它是上浮还是下沉? b) b)加盐轻轻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 盐水溶于水后,变成盐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 加盐会导致液体的密度的增大;
c )随着不断地往水里加盐,有什么现象出现? d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 可以对鸡蛋做受力分析;
? 这里有两个状态,一个是鸡蛋下沉的状态,另一个是鸡蛋上浮的状态;
? 当它下沉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 当它上浮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 在两个状态过程中,鸡蛋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
? 鸡蛋只受到浮力和重力,重力没有变,那么肯定是浮力的变化引起它下沉和上浮; ? 不断加盐,导致液体的密度增大,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增大; ? 当浮力小于重力时,鸡蛋下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上浮。 二、认识三种状态 鸡蛋所处的三种状态:
下沉:浮力 < 重力 上浮:浮力 > 重力 悬浮:浮力 = 重力(平衡) 三、生活中的下沉与上浮
1、我们来看看鱼是怎样使自己在水中自由地上浮、下沉和悬浮的? ? 鱼是通过鱼鳔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浮力的; ? 鱼鳔较小时,鱼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鱼下沉; ? 鱼鳔较大时,鱼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鱼上浮;
? 鱼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鱼将可以在水中任意的深度游动。 四、潜艇与热气球
1、最早的潜艇用于军事侦察和袭击,现在也用于深海考察,为开发海洋,获得新资源提供信息。另一个仿生学的例子——潜水艇(潜水艇的水舱相当于鱼鳔)。
2、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的) ? 潜水艇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
? 人工向水舱中压入水,直到重力大于浮力的时候,潜艇下沉; ? 人工从水舱中排出水,直到重力小于浮力的时候,潜艇上浮; ? 当重力与浮力相等时,潜艇悬浮。 五、分析比较
1、提问:鸡蛋、鱼和潜水艇都会在液体中下沉、上浮和悬浮,那么它们都是用了同样的方法处于这三种状态的吗?
2、同学们自己归纳一下,总结出他们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 3、介绍热气球,加图片;
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释热气球的沉浮原理。
解释热气球为什么会升起来?假如由你来设计一个吊篮的热气球,为了使它能降回地面,你打算采用什么办法?
六、打捞中山舰
介绍我国古代用浮船打捞沉落江中的万斤大铁牛的故事。
简单介绍中山舰——浓缩了中国现代史的一代名舰, 1938 年在长江被日军击中,沉入19m深的长江;中山舰排水量达780吨,长62.48m,宽8.99m。
让学生自己设计打捞中山舰的方案,填写到书上的表格中。 七、课堂小结
1 .了解三种状态:下沉、上浮和悬浮。 2 .三种状态产生的条件: 下沉:重力大于浮力; 上浮:重力小于浮力; 悬浮:重力等于浮力。
3 .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鱼、潜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 八、实践活动:
制作自制潜水艇(如图10-3-5) ,制作热气球(如图10-3-8) 在因特网上查找有关飞艇的资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同步备课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教案(教科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