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蹒跚学步的婴儿听到音乐就会开心地拍手摇晃;孩子在游戏玩耍时不由自主地会哼唱几句,甚至即兴自编小曲;孩子在开心、兴奋的时候都喜欢敲敲打打。为什么孩子们都喜欢音乐?因为音乐是美好的事物,音乐让孩子快乐,让孩子释放自己;音乐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声音和动作是孩子生活中两个最有趣的因素。因此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
音乐与幼儿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情感,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美好心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多听、多讲、多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音乐的优美境界中。
一、 将故事引导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陶行知先生指出:“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龄前儿童更是如此,所以我以故事的形式表现歌曲,让他们从小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内容,这样,他们就能够在强烈兴趣的支配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在教幼儿唱歌曲《大树妈妈》时,就将歌曲的内容编成故事导入活动,帮助幼儿很快地理解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学习起来很投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样在欣赏乐曲时也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如《狮王进行曲》中音乐为三段,三段音乐经过巧妙的剪接,编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儿听了很感兴趣,听一遍后就提出问题,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好像看到什么动物?它们在什么地方?幼儿对这首乐曲有个整体的感受,使他们能初步感受到乐曲所包含的内容。
二、 将教具材料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幼儿的思维发展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加之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一些音乐活动特别是欣赏乐和打击乐活动中,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要理解和表现音乐材料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能通过外部可见的操作来产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陶行知先生说:“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为了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加快学习的速度,在音乐活动中应制作一些形象直观的图画、头饰等,这样幼儿便会很快被形象直观、精美的图画所吸引,从而提高学习乐曲的效率。如音乐活动《在农场里》,我根据歌词设计了一幅简单的画:小猪、小羊、小牛等小动物在农场玩耍。幼儿一下子都被这个有趣的情景给吸引住了,通过欣赏图片,很快就了解了歌曲的内容,对唱歌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发地跟着唱了起来。又如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在认识了彩虹的基础上,我出示有花儿、小草、云朵的图片,引导幼儿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