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
(2)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以及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
2、难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发行规律
三、教法
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拿出几张钞票向学生提问:这是什么?)平时同学们都拿这些钱去做什么呢?(学生发言)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同学们想过没有知道我们手中的钱是怎么来的?它到底有什么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板书)揭开货币的面纱神秘
讲授新课: 一、货币的本质
我们知道货币可以买到自己想买的商品,货币为什么能够买到商品呢?看来要揭开货币的这张神秘面纱,我们还得从商品入手。 探究一:什么是商品?(学生讨论)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什么是商品,现在请同学结合教材四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看下列“东西”哪些是商品?
PPT展示:
(1)自然界的空气、阳光、、水,麦肯基里面的食品、医院里的氧气。 (2)小明妈妈将自己种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出售,卖掉了1/3,剩下的2/3一部分留作自家用,一部分送给亲戚。
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很多东西,如“阳光”、“空气”、“水”、“食物”等,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有些东西,如“空气”、“阳光”,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是免费的,没有人会花钱去卖空气,也就说是它不是劳动创造的,因而不是商品。但是,麦肯基里面的食品、医院里的氧气是通过人们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属于劳动产品,如果有人需要,就得花钱购买才能享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呢?如上面的例子,小明妈妈的蔬菜有卖掉的,有的留作自己用的,有送给亲戚的,这些都是商品吗?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思考。(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卖掉的蔬菜一定是商品,因为这部分劳动产品用来交换;留作自己用的和送给亲戚的都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没有用于交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就必然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毫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就是商品的价值。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会什么要购买商品呢?(因为它对我们有用,没用的东西,人们是不会去买的,更专业一点的说它具有使用价值)。由此可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探究二:商品和货币是“孪生兄弟”吗?
我们经常听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和“货”似乎一对孪生兄弟,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货币的出现腰比商品晚得多,它既不是神明创造的,也不像孙悟空拔秧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偶然的物物交换(PPT展示偶然物物交换的案例)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是一种偶然的物物交换。物物交换看起来似乎简单、直接、便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交换的物品越来越丰富、交换也越来越频繁,出现了扩大的物物交换,这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这种扩大的物物交换交换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假如我们现在就生活在原始社会,我们在进行物物交换的过程中又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一下原始人的交换方式(学生模拟扩大的物物交换的过程,PPT展示图示)。 2.扩大的物物交换
卖历史教材的人喊:“买历史教材的人拿语文来换!”卖语文教材的人喊:“买语文的人拿数学来换!”卖数学教材的人喊:“买数学的人拿物理来换!”卖物理教材的人喊:“买物理的人拿英语来换!”
思考:
(1)如果有英语教材的人想买一本历史教科书,他需要经过几个步骤才能换成交换?如果有物理教材的人不需要英语它们的交换还能成功吗? (2)他们这几个人要交换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3)你能够设想出让更多的人交换成功的方法吗?
要想成功的交换,必须是彼此都需要对方商品,但是在现实生活这是很难实现的。这在客观上就需要找出一种大家都比较普遍乐于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大家都普遍乐于接受的商品去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这种大家都普遍乐于接受的商品变成了一般等价物。这时商品交换就进入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阶段。
3.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所谓一般等价物即它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的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如贝壳、牲畜等,但是这些东西具有致命的弱点和缺陷,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不同,限制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这些东西往往体积大、价值小、不便携带储藏、不易分割等。如贝壳形状大小不一,采取困难,不便管理等,牲畜就更不用说了。古人们进过艰辛地探索之后,最后把一般等价物集中在了贵金属金银身上,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货币”。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思考贵金属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相比较有哪些优势呢?(有体积
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等)正是因为贵金属金银具有这些优点使它能够从
商品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那等价物,这些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为了货币。货币的产生使商品交换就进入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时代。
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过渡:货币出现以后,它在经济生活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点拨: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起的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
两种基本职能。
情景一:PPT展示商店里各种商品的标价
思考:(1) 哪种商品的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这里的数量单位表示的是什么?它体现了货币的那种职能?
(2)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了什么? 1.价值尺度: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之所以能够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是因为它本身是商品,是有价值的。这里的数量单位表示的是商品的价格。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情景二:服装厂将自己生产的衣服卖出去,再将所得的货币买进布匹。 问题:(1)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思考。 2.流通手段
(1)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2)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G—W—G)
同学们要注意货币在执行商品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而
不是观念中的货币。
问题:(2)服装厂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服装卖出去?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只有生产那些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样的劳动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是有价值的劳动。因此,我们要具有利他意识。
货币除了具有以上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三、纸币
(PPT展示P7背景材料)《水浒传》中的人物用什么来买东西?(金属货币)现在我们又用什么来买东西?(纸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纸币来买东西,纸币相对金属货币而言具有哪些优势?到底什么是纸币?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思考。 1.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2.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议一议:有同学说,为了使人民的生活富裕起来,国家可以多印些钞票,让人们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这样做真的行吗?(学生分组讨论)
金属开采不易,印刷纸币的成本却小得多,但是如果投放市场的钱太多,就会出现“钱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货币电费发行量到底应该以什么为标准?
PPT展示:民国时期的通货膨胀和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资料 3.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地发行纸币,过多发行纸币,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纸币供应量太少,又可能引发通货紧缩。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六、板书设计
揭 开 货币 的 神 秘面 纱
1.商品 (1)含义 (2)基本属性 货币的本质 (1)商品交换的四个阶段 2.货币的产生及本质 (2)货币的含义 1.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 2.其他职能 1.优点 纸币 2.含义 3.发行规律 七、教学反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