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气体的分子量
D呼吸膜的通透性
E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44下列可使氧离曲线右移的是:A A CO2分压升高 B[H+]降低 C pH值升高 D温度降低 E N2分压升高
45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C A物理溶解 B形成碳酸 C形成碳酸氢盐 D形成氨基甲酸Hb E形成一氧化碳Hb
46 1克Hb可结合的氧量是:E A 3.34~3.39ml B 2.34~2.39ml C 3~5ml D 12~15ml E 1.34~139ml
47 Hb氧饱和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D A血中Hb含量多少 B血中PN2大小 C血中PCO2大小 D血中PO2大小 E血液温度高低
48CO2通过呼吸膜的扩散速率是O2的:E A 1/20 B 1/2 C 20倍 D10倍 E 2倍
49最有效的呼吸方式是:D
A 深慢呼吸 B 浅慢呼吸 C 浅快呼吸 D 深快呼吸 E 喘式呼吸
50若Hb含量为15克%,而100ml静脉血中氧含量为10ml,此时静脉血中Hb的氧饱和度约为:C
A 10% B 20% C 50% D 25% E 95%
51关于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C A O2和CO2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 B 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
C O2与Hb的结合反应快、可逆、需要酶的催化 D CO2主要是以HCO3-形式来运输的
E CO2和Hb的氨基结合无需酶的催化
52关于Hb与O2结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 1分子Hb可以结合4分子O2
B 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称为Hb氧含量 C HbO2呈鲜红色,氧离Hb呈紫蓝色 D 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E Hb4个亚单位间有协同效应
53与Hb的氧缓冲功能有关的主要是:C
A波尔效应 B何尔登效应 C氧离曲线形状 D pH值 E温度
54CO2通过呼吸膜扩散的速度比O2快20倍,主要原因是CO2:E A为主动转运 B易通过呼吸膜 C压力梯度比较大 D分子量比O2大 E在血中溶解度较大
55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C
A 物理溶解 B和H2O结合形成H2CO3- C 形成HCO3 D形成HbCO2 E 形成HbNHCOOH
56何尔登效应是指:C
A CO2与Hb结合将促使O2释放 B CO2与Hb结合将抑制O2释放 C O2与Hb结合将促使CO2释放 D O2与Hb结合将抑制CO2释放 E O2与Hb结合将促使CO2结合 57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B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间脑
E大脑皮质
58关于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D A在吸气相放电的为吸气神经元 B在呼气相放电的为呼气神经元
C呼吸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背侧和腹侧两组神经核团内 D背侧与腹侧呼吸组是基本呼吸节律产生的惟一部位 E呼吸节律可能源于多个部位
59关于呼吸中枢的描述,错误的是:D
A正常呼吸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 B脊髓是联系上位脑和呼吸肌的中继站 C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
D脑桥中下部存在长吸中枢
E大脑皮质对呼吸的调节是随意呼吸调节系统 60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E A感受器位于肺泡壁
B平静呼吸时,参与人的呼吸调节
C肺扩张反射的作用是切断呼气,转入吸气,加速呼气和吸气的交替 D肺扩张与肺缩小反射的感受器相同 E有种族差异,兔的最强,人的最弱
61切迷家兔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使呼吸C A变深变快 B变浅变快 C变深变慢 D变浅变慢 E无变化
-
62关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B A是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B颈动脉体主要调节循环,主动脉体主要调节呼吸 C颈动脉体含Ⅰ型细胞,又称球细胞
D颈动脉体中的Ⅱ型细胞数量少,没有囊泡 E能感受动脉血中O2、CO2、H的变化
63关于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D A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B可以分为头、中、尾三个区 C头端和尾端区都有化学感染性 D生理刺激是脑脊液中的CO2 E不感受缺O2的刺激
64血液中CO2浓度对呼吸的调节主要是通过:A A刺激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B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C刺激脑桥调整中枢
D刺激脊髓动脉神经元 E牵张反射
65关于H+对呼吸的调节,错误的是:B
A动脉血H浓度增加,呼吸加深加快
B血液中的H+主要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 C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加强呼吸
D脑脊液中的H+才是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最有效刺激 E H+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很慢 66缺O2引起呼吸兴奋,是通过:C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转而兴奋呼吸中枢 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E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活动
67吸入气中CO2浓度达20%时,机体会出现:C A呼吸浅快 B呼吸深快 C呼吸抑制 D呼吸深慢 E肺通气量增大1倍以上
68呼吸基本节律的产生部位是:B
A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B延髓呼吸神经元 C脑桥呼吸中枢 D下丘脑自主性中枢 E大脑皮质
69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主要功能是:A
A限制吸气相的时间 B激活延髓呼吸中枢 C作为肺牵张反射的中枢 D形成基本的呼吸节律 E接受迷走神经传入的信息
70呼吸节律形成机制,目前有较多实验证据的学说是:D A延髓呼吸神经元的交互抑制
+
+
B呼吸中枢与呼吸调整中枢的相互配合 C延髓内具有自律性细胞 D神经元网络学说
E延髓与脊髓的相互配合
71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直接刺激物是:C A脑脊液中的CO2 B血液中的CO2 C脑脊脑中的H+ D血液中的H+ E脑脊液中的PO2降低 72吸气时:D
A胸内压绝对值上升,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扩大 B胸内压绝对值上升,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变小 C胸内压绝对值下降,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扩大 D胸内压绝对值上升,跨壁压变大,呼吸道管径扩大 E胸内压绝对值下降,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变小? 73下列关于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D A对呼吸运动的随意控制必须依赖于大脑皮质
B大脑皮质通过控制低位脑干呼吸神经元的活动而调节呼吸
C在建立与呼吸有关的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大脑皮质起重要作用 D在人类平时生活中,呼吸对环境的适应并不需要大脑皮质参与 E言语与唱歌反映了大脑皮质对呼吸的控制作用
74在肺水肿、肺充血等病理情况下,呼吸浅快的主要原因是激发了:B A减压反射 B肺牵张反射 C中枢化学感受器活动 D肺缩小反射 E外周化学感受活动
75下列关于CO中毒的描述中, 错误的是:C A Hb与CO的亲和力比O2大250倍 B Hb与CO结合生成HbCO
C CO中毒后病人出现严重缺氧,表现发绀 D CO与Hb结合后,可阻止HbO2的解离
E CO与Hb结合后,使Hb失去携带O2的能力 76对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它为血液中CO2运输的一种形式
B它仅运送CO2总量的7%
C它的形成不需酶参与,反应迅速,而且可逆 D它形成数量的多少与Hb含O2量无关
E它运送CO2量虽少,但排出CO2的效率却较高 77对肺循环特点叙述,错误的是:E A肺和气管的供血来源显著不同 B血压低,阻力小
C血容量变化大
D正常时肺组织间隙无液体存在
E肺血管平滑肌对缺氧不敏感
78 对肺的非弹性阻力叙述,错误的是:B A它又叫呼吸道阻力
B它与气道半径的2次方成反比
C它增大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D它与气体流速呈正相关
E上呼吸道是产生呼吸道阻力的主要部位
79对肺通气与肺容量指标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量之和为潮气量
B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增加的吸气量叫补吸气量 C最大呼气后,肺内残留气量叫残气量
D平静呼气末,肺内残留气量叫功能残气量
E肺总量由潮气量、补呼气量、补吸气量和残气量组成 80 平静呼吸时,在呼气阶段:C
A肺回缩力与胸廓的回位力大小相等,两者方向相反 B肺回缩力与胸廓的回位力大小相等,两者方向相同 C肺回缩力大于胸廓的回位力,两者方向相反 D肺回缩力小于胸廓的回位力,两者方向相同 E肺回缩力与胸廓的回位力均为零
81在动物实验中,横断脑干,呼吸立即停止,不再恢复的横断位置是:E A中脑和脑桥之间 B中脑的上下叠体之间 C脑桥和延髓之间 D大脑皮质和中脑之间 E延髓和脊髓之间 B型题?
A外呼吸 B内呼吸 C肺通气 D肺换气 E气体运输
1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作:C 2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作:D 3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作:B 4组织换气也叫:B
A肺活量 B时间肺活量 C每分通气量 D肺总量 E肺泡通气量
5肺活量和残气量之和为:D 6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为:C 7真正有效的通气量是:E
8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B
9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A 10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为:A A表面活性物质 B胸内压 C肺内压 D弹性阻力
E顺应性
11在吸气末与呼气末,与大气压相等的是:C
12肺内压与肺回缩力之差为:B
13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产生对抗变形和回位的力称为:D 14与弹性阻力成反变关系的是:E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生理复习题AB型题(第五章--第十一章)(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