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线的魅力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2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线条是中国画的生命线

文学院 汉语言一班

王青

线描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线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例如原始岩画、彩陶纹样、古代瓶画、壁画、帛画等。西方传统绘画的素描(drawing),虽然可以纳入广义的线描范畴,但其概念却似乎比线描(line drawing)宽泛,甚至近代人们通常把传统中国画的线描——白描也归为素描的一种。尽管作为绘画技法,素描无所谓中西,东西方画家都可以采用,但在历史上东西方传统绘画毕竟属于不同的造型艺术体系。一般说来,东方传统绘画以线条造型为主,西方传统绘画以素描造型为主。西方传统绘画的素描,固然也是以单色线条描绘物体,但更加注重模仿对象的写实性塑造,注重明暗光影的立体感形式结构;而东方传统绘画的线描,则更加注重线条自身的程序化表现,注重虚实疏密的平面化装饰效果。印度壁画和细密画、波斯细密画、日本浮世绘,都属于以线条造型为主的东方传统绘画体系,中国画更是东方传统绘画的最典型的代表。

中国画线描又称“白描”。它是运用线的粗细、方圆、浓淡、转折变化以及用笔的快慢、轻重、顿挫等来描写物象的一种技法。我们观察物象的时候首先感知的是体积,以及构成这个物象体积的各个部位的轮廓边缘,经过我们的艺术加工最后才提炼出线。

传统中国画的线描,特指用毛笔墨线勾勒物象、不着色彩或略施淡墨的画法,多用于人物、花鸟。这种纯粹的毛笔墨线画法,是传统中国画笔墨造型的骨干,用笔与书法相通,“运墨而五色具”(张彦远),富于传神写意的表现力、单纯空灵的抽象美和黑白交响的韵律感,堪称中国美术独特的创造。在中国美术史上,顾恺之、曹仲达、吴道子、武宗元、李公麟、梁楷、赵孟坚、王绎、张渥、陈洪绶、任伯年诸家都擅长白描,其中北齐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密体)、盛唐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疏体)笔法最负盛名。历代名家传世的白描作品,包括寺观壁画粉本和木刻版画插图,至今仍是初学线描者临摹的模板。明清时期的绘画启蒙读物,把历代白描人物衣纹概括为高古游丝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折芦描、柳叶描等十八种描法(有人又归纳为铁线描、兰叶描、减笔描三类),坊间还刻印了不少白描花卉图谱。这些从自然生活和书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线描程序,形成了传统中国画线条造型的规范,标志着中国画线描技法

的高度成熟,但也束缚了中国画线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正如现代中国美学家宗白华所说:“中国的素描——线描与水墨——本为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光彩灿烂,照耀百世,然宋元以后逐渐流为僵化的定型。绘艺衰落,自不待言。”本文通过结合画家的作品谈谈关于线的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看陈洪绶。陈洪绶是明清之际画坛的卓越画家,他的绘画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艺术构思极具想象力,绘画风格古拙而生动。尤其是他的线描,在艺术形式上,以“古拙美“和“装饰美”为总特征。他的线描艺术大约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绘画线条的方圆结合,中期绘画线条的方折刚硬,晚期绘画线条的清圆细劲。陈洪绶早年深得古法,造型和笔法取法唐宋六朝,学古人的线描之后又加以变化,线条基本是细匀的,但没有晚期线条那样细圆得如春蚕吐丝之匀。线条转折即不圆也不方,而是兼有圆方。陈洪绶在萧山与来风季学楚辞于松石居,作《九歌图》十一幅,及《屈子行吟》一幅,全是白描。这是奠定了陈洪绶在中国画史上地位的第一部作品。

通过仔细分析陈洪绶这十二幅画,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衣纹的描法有相当丰富的变化,从柳叶描、行云流水描到钉头鼠尾描都有。他很善于用笔,尤其是锐锋,刚毫的小笔,在勾画极细的面容轮廓及须发时,都下笔沉着,不急速地溜过,笔笔都显得入木三分。在衣纹描法上多用钉头鼠尾,即下笔重而有力,收笔稳而渐,其锋坚利,在衣带等的转折变化的时候,笔的提、按都缓而不滞,有始有终。

这组《九歌图》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他的造型。

陈洪绶的神鬼造型如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诸神及山鬼,其形象比元代张渥的造型要雄武凶狠的多。这时在神鬼的造型上他可能更多地吸收了寺院中的壁画的形象,但不完全相似。并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人物有正面、四分之三侧、半侧、全侧,甚至是背面,大大地丰富了视觉的感受。

陈洪绶中期的绘画线条在早期绘画线条的基础上,变得刚硬、多方折,且易整为散。《水浒叶子》的用线代表了陈洪绶从青年向中年的过渡,特点是用笔方折,如“呼保义宋江”衣服的下摆处用线很是曲折,其折又很方,中间再辅以长线加以对比。为他辉煌的晚期奠定了画风方面的一些基础。《水浒叶子》中陈洪绶大量运用锐利的方笔直拐,线条的转折与变化十分强烈,能恰到好处地顺应衣纹的走向,则用变化曲折的线条来描绘起伏变化的复杂部位,线依结构变化而起波折。在形体动态关系最密的部位线条组合较密, 其余部位的线条较疏,有的

甚至省略不画,线条组织简练而严整,来交代人物的动势。线条均较短促,起笔略重,收笔略轻,如钉头鼠尾,清劲有力。线条犹如写“7”字,很多线条皆是90度的直拐。圆转的线条多自起至止一根整线,方折的线条,一起一折,再起再折,多易整为散。由于是木刻,所以线条显示出刀的锋利,线条劲健。此册中第一页所画宋江像就是这种典型的方折直拐线条,且线如钢针。宋江的右袖线条如写“7”字,一起一拐共十四笔,左袖也如写“7”字,约二十五笔。有些线条如“大刀关胜”(如图3)一页,起笔略重,收笔略轻,如钉头鼠尾,和后期那种起运行止用笔完全一致,更无轻重缓急之别的画法不同,这种线条有一种锐利和急促感《水浒叶子》每幅人物形象各异,线条形态也都根据人物形象特点来刻画,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线的特质,和版画得以恰到好处的结合。夸张的人物造型是基于深刻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他的想象力在此显示出极强的说服性,《水浒叶子》成为他人物画作风的有力说明,而且也说明了为什么对后世有如此大的影响

晚期线条布置愈趋自然、散逸、疏旷,不像壯岁时那样凝神距离,细圆而利索,但更加苍老古拙,写线也十分随意,意到便成。有些线条又回复了早岁的一些特征,但早岁是不成熟,晚岁是纯熟后的自然浑朴。晚期的线条以工整为主流,线条由方折转向清圆细劲;构图由繁密转向简洁;设色由浓丽转向淡雅。线多用圆转流畅的笔法,用中锋以不疾不徐的速度,写出圆劲的线条,有时先细渐粗而收笔时又提起出锋,有点类似兰叶描。总的来说整体的效果是匀适的,如行云流水。《焦林酌酒图》、《陶渊明归去来图》等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蕉林酌酒图》轴,画一高士在巴蕉林下把盏自饮, 石案前面两女子,拣菊煮酒;画右上自书“老迟鸿绶”, 钤二印,一曰:陈洪绶印,一曰:章侯。这幅画是陈洪绶晚年心情苦闷的自我写照,同类作品颇多。人物高古奇崛,姿神奇秀,工而入逸,躯干伟岸,人物线描,细若游丝,如春蚕吐丝,衣纹细劲清圆。清柔高古,内蕴丰富。图中巴蕉画法尤工整细润,蕉叶和叶筋,皆用清圆细劲的线一丝不苟地勾写,颜色十分清淡,但又决不浮薄。巴蕉林下的太湖石用清圆细劲的线勾出,虽有转折,而不硬不挫,十分柔和。石头勾后不再皴擦,更不点苔,只着一层淡淡的颜色,显得迹简意淡而雅正。格调高古,平淡中蕴含变化。画右边有一个树根造型的古朴茶几。画面最前二女子在拣菊煮酒,有种超脱世俗的高远境界。

陈洪绶的线描艺术大概概括成以下几点;高古、古意、古拙,夸张、变异、

反常,装饰性、民间艺术性。

线描艺术的发展给我们启示深远,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画中,“线”一直作为造型的重要手段而存在,是中国传统绘画最简练,概括,基本的艺术语言。中国古代画家特别注重用线,不借助任何辅助色彩,全凭线条表现神韵,传递感情。蒋兆和先生说:国画像浮雕。就是说中国画向来以线来表现物体的关系,层次,不讲究三度空间,不像素描那样有立体感,属于平民造型。利用线的组织,层次表现对象的形神和质感,通过主观表现物象,最后追求高出物象的艺术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受透视规律的束缚画面保持平面造型的统一性和装饰性。线描艺术的传达是画家心灵的律动,情感的真实,线条笔墨必依万物生长阴阳之根本理法,线应该通向灵魂之道,不再简单的描绘日常生活万象,而应该追索那个未知的世界,完全是艺术家潜意识的流露和主观思维与客观现实统一的美好的构成形式和特有的绘画风格语言。5当随时代,线描与人的生命律动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抽象的线条来自心灵精神品味,高格调不俗的线描来自人内在感觉精神意识,如能心手相印发挥人体潜在的功能,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如果能从个中道理入手研究中国画线描艺术,将东西方文化精华珠帘,古代文明和现代艺术璧合,线性艺术就会有无限广阔的前景。

用线理论是中国画的精髓,它传达出中国人骨子里散发出的具有民族本质的精神,负载着强烈的民族性格和个性精神。所以,线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中国画千年来的精华,富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绘画特色。在多元化的冲击下,传统艺术尽管暴露了一些弊端,但是更应该从新认识、关注、挖掘它的价值。我们应该科学地看待艺术变迁问题,要在文化自身基础上扩展、选择和借鉴外来优秀的文化遗产。总之,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既要保持其优秀传统审美情趣,又要和现代艺术观念思潮融合,使其保持本民族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健康向上发展。应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和需要,创作属于我们的艺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线的魅力在线全文阅读。

线的魅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00013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