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卫生防疫法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1-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和治疗工作, 对于各阶段国内国外的相关疫情都能够及时报道、 认真评论, 深刻提醒和教育国民。

2、 国家对传染病的防控和治疗工作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是及时有效的, 很多情况下都争取把事情解决其发生于源头。

3、 广大医政和医务工作者在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医疗卫生方针政策的工作中, 热情是饱满的, 工作是认真的, 成效是显著的。

传染病——是指特异病原体引起的, 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防治法——是指调整因预防、 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保障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传染病防治法》 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 监测、 管理措施, 参照国际 上统一分类标准,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将危害较大的 35 种急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 分为甲、 乙、 丙三类。

A.甲类: 鼠疫、 霍乱-----

B.乙类: 病毒性肝炎、 艾滋病、 梅毒、 麻疹、 炭疽病、 狂犬病、 流行乙脑----

C.丙类: 肺结核、 血吸虫病、 风疹、 麻风病、 流感——

疫情报告的法律规定

第一、 疫情报告人包括义务报告人和责任报告人。 义务报告人是指城乡 居民、 机关团体、 车站、 码头、 机场、 饭店职工及其他人员。 责任报告人是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

第二、 疫情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 病原携带者 , 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城镇于 6 小时内。 农村于 12小时内: 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当地卫生防疫机构。

发现乙类传染病, 城镇 12 小时内 、 农村 24 小时内 报当地卫生防疫机构;

发现丙类传染病全国城乡 24 小时内报当地卫生防疫机构

艾滋病——是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

艾滋病病人——是指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临床上出现条件性感染或恶性肿瘤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无症状或尚未能诊断为艾滋病病人者。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① 性接触传播 通过性交(感染的人传染给他、 她的性伴, 包括男人—女人,女人—男人, 男人—男人和女人和女人) 或者捐赠的精液传播。

② 经血传播 通过血液、 血制品或者移植的器官和组织。 主要是输入了被 HIV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 或使用了未经消毒的注射器、 针头或皮肤穿刺器械等。 -经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我国 1985 年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浙江省的 4 名血友病人, 原因是注射了 美国进口的同一批号的第Ⅰ Ⅲ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

③ 母婴传播 感染 HIV 的妇女在围产期(产前、 分娩时和产后) 传染胎儿或者婴儿。 一般认为母——婴传播的概率为 10-30%。许多资料表明, HIV 不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或在任何环境下偶然的人与人接触(如家庭、 社会、 工厂、 学校、 部队、 监狱)。 也不是通过昆虫、 食品、 水、 粪便、 游泳池、 共餐、 握手、 交谈、 茶几或其他物品如旧衣服、 公用电话、 手机或公交车等传播。

预防

① 艾滋病病毒性传播的预防发现病毒感染者立即隔离治疗用高效药品消毒杀菌处理。

② 经血传播的预防(六项)

第一.打击吸毒等犯罪行为;

第二.加强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的消毒环节的管理工作

第三.加强对容易引起艾滋病医源性传播的血液、 及其制品的采、 供、 生产和使用的管理;

第四.宣传实施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血;

第五.妥善处理出血和清理流出血液;

第六.其他措施。

疫情报告和 HIV/ AIDS 的疫情公布

按法律规定, 由国家卫生部公布, 或根据卫生部授权, 省、 自 治区、 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公布。 从事预防、 医疗和保健工作人员确诊或者疑诊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后, 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卫生机构在接到报告后, 于 24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

我们要从正面讲 HIV/ AIDS 的危害。 多讲预防办法, 依法开展工作, 依法公布疫情。 以免造成社会恐慌, 以及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厌恶。

监测

第一、 监测管理的部门和对象

管理部门: 各级政府的卫生、 公安、 外事、 旅游、 海关、 教育、 航空、 铁路、交通等部门及各级企事业单位属于法定监测机关。 有责任协助卫生部门实施防止艾滋病传播的措施管理对象有两种: 一种是人员(患者、 感染者、 疑是患者、 与病者感染者的接触者)。 另一种是物品(包括艾滋病传播的血液及其制品、 毒品、 生物组织, 动物及其他物品)

第二、 监测管理的内容和措施

内容: ①收集和整理分析疫情; ②对重点人群进行血清学检验;③开展流行病学因素调查分析。

疫情报告时限在核实的基础上, 应在 12 小时内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延迟、 隐瞒。

措施: 对来我国定居或居留、 留学一年以上的外国人, 入境时必须向我国有关部门的艾滋病血清学检查证明, 并经我国驻外使、 领馆认证, 证明有效期为 6 个月 。不能出示或未在本国做血清学检查的, 必须于入境后 20 天内在指定机构接受检查。 已被确认为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不准入境, 或责令其立即出境, 对艾滋病病人的尸体, 必须就地火化, 对其排泄物、 分泌物及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和环境, 应加强进行消毒。

法律责任

①罚款 凡隐瞒疫情不报, 逃避检查并有传播艾滋病行为者, 以为携带被艾滋病病毒污染患者造成病毒传播的物品等。由卫生行政给予 50 元-3000 元的罚款处理, 并强行采取预防、 治疗、 消毒措施

②刑事责任 对违反有关规定, 引起艾滋病传播、 或有引起艾滋病传播严重危害的, 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看视频《防控艾滋你我有责》 后

1、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都把艾滋病当作国病的头等大事来看待, 在预防、 控制和治疗方面倾注了巨大的心血, 这是世人所公认的。

2、 我国对艾滋病的预防、 控制和治疗采取的方针和政策是正确的、 及时的、 有效的; 深受国人的支持和拥护。

3、 广大医务工作者在艾滋病的预防、 控制和治疗工作中是敬业的、 勤奋的、 功高的、 感人的。 他们救死扶伤和治病活人的精神永放光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为预防、 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保障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 维护社会秩序, 国家制定并公布、 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 年 5 月 7 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通过,2003 年 5 月 9 日国务院第 376 号文件公布、 实行。

《条例》 规定: 突发事件发生后, 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 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 负责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 统一指挥。

省、 自治区、 直辖市政府成立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 主要领导人担任总指挥, 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 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 在各自的职责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指经一定程序制定的处置突发事件的事先方案。《条例》 规定强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为全国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层级。卫生部负责制定全国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须做好两点: 一是分类指导; 二是快速反应。

对于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本区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也有两条: 一是要依据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参考; 二是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制定应急预案。

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内容

第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指挥部组成和相关部门职责)

第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监测与预警)

第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 分析、 报告、 通报制度; (信息管理制度)

第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处理技术.监测任务)

第五.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分级处理方案)

第六.突发事件预防、 现场控制, 应急设施、 设备、 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已经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预防.控制.药品和调度

第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队伍建设培训)

(1) 应急事件报告 这是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以及报告内容的规定:

●报告制度 应急报告是有关决策机关和掌握突发事件发生、 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 只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并保证正常运转, 才能保证信息通畅。 ★

● 报告主体 省、 自 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作为突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卫生防疫法在线全文阅读。

卫生防疫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27997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