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范例文本【一】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这是李大钊先生在二十七岁这个正值青春的年纪,写下的《青春》一文。青春,一个多美好的词儿,它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青年,又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年纪,它正如陈独秀所说:人生之最好年华也。《青春》一文吹响了理想的号角,叫醒无数的青年,也让整个时代开始觉醒。
值此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央视打造了一部以重大历史革命为题材的史诗巨作《觉醒年代》。聚集众多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以自己的方式为救国强国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观看完《觉醒年代》之后,我的头脑里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画面,这些画面让我想起了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更是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犹记得在第一集的片头出现了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动物:骆驼。骆驼作为当时x城内主要的运输工具出现在镜头中,再正常不过,那它象征着什么呢?骆驼是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时,商人组成的商队骑骆驼回来,然后我们的商人再骑着骆驼出去,大家互通有无,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所以骆驼队在剧中代表的是开放,而清政府之所以挨打就是因为闭关锁国不对外开放,因此骆驼出现在x城,其现实的反应就是对于封建帝国盲目自大的辛辣讽刺,在随后的剧情中骆驼可谓贯穿始终,让人不得不留意揣度。
还有剧中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为了被压榨的工人而与资本家的狗腿子发生争吵,就在此时,两个巡捕正好经过,但他们并没有行使维护治安的职能,而是任由打架斗殴的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中国人打中国人关外国人什么事?多么讽刺,又多么现实的安排!接着导演的镜头又转回兄弟俩,此时第二个贯穿始终的动物登场,那就是弱小无助但却团结的小蚂蚁。生在黑暗中的陈延年啃着发了霉的窝窝头,却一心向阳,将碗中的一只小蚂蚁放归自然,一个心怀慈悲的青年形象一下子威然屹立在了观众的心中。
像这样印象深刻的情节还有很多很多,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这部剧中还有一些画面引起了我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反思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和能力,才能担当起育人的责任。
还记得蔡元培先生在x大学担任校长时的一番演讲,他的每一段慷慨激昂的话语,每一个坚定不移的神情,每一个英姿飒爽的手势,都能让作为观众的我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神贯注的去听。蔡元培先生的讲话内容总是那么富有智慧,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感受到把认识过的有限的文字巧妙的组织起来后而产生无限力量的震撼。这不禁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尤其作为一位班主任肩上责任之重大,我们更应孜孜不倦的教学,潜心研究教学,用心与学生交流,发挥语言文字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浸润每一个孩童的心灵。
从这部电视剧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艰辛,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而正值青春的我们,更应担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立足当下,扎根课堂,教书育人,唱响青春之歌,把这种建党建国的精神感染熏陶给祖国的下一代。
《觉醒年代》观后感范例文本【二】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她从黄河的浩荡波涛中走来,身上满是浪漫的零光片羽;她在敌人的铁蹄下呐喊,长城是她不屈的灵魂,她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前进,四十载如一日始得盛世如愿,她载着十四亿个梦想,随风舞动,身影翩迁惊动世界——她就是我们的祖国母亲。
在党百年华诞之际,一部主旋律影片《觉醒年代》悄然走火,“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觉醒年代》描绘了我们祖国母亲百年前的疮痍,也为我们重现了百年前的青年觉醒和山河激荡。
今朝长江后浪,明日盛世先锋。政治课本上死记硬背的那些枯燥乏味的信条,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观看《觉醒年代》,每一个伟大的名字下都不再是陌生的面容。我看着人物一个个出场,字幕上一个个名字都是鲜活的。又何知大结局的收尾何其悲壮,每一位人物退场时浮现的字幕,寥寥数语浅谈余生,历史告诉了我们后续,更多了几分送别旧友的萧瑟。重温一遍,敬意更甚。
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世人皆知螳臂当车不自量力,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但国难当头,退无可退,总有一些人要扛起时代的重任,背负整个民族蹒跚前行。陈独秀、李大钊就是这样的革命者,虽千万人吾往矣,前路坎坷,他们都在摸索着前行,若找不到前进的路,就将自己化作铺在地上的砖;若是前路不够明亮,就用自己的生命点燃黑暗中的光火!
“我们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却也看到了三千年未有的活泼鲜活的青年精神”。我们有明确的目标,伟大的未来,做着三千年未有的大事”。我在看剧的时候,弹幕上经常会有网友感叹这么好的剧什么时候有续集。我看见有网友回答他:“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为心中向往的事业竭力奋斗,光明就在前方,理学家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何曾不是一种向往与追求。新时代呼唤这样的奋斗者,惟愿人人心有所向,并素履以往,如此,中华民族再现昔日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之景,可计日而待也。在那个思潮交汇,冲突不断的时代,有识之士纷纷觉醒,用自己的方式去为苦难深重的中国找一条出路。几代青年,皆以梦为马,不断探索,不畏牺牲。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勿忘历史,勇担重任”是每一个青年的使命要求。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是则地球一日存在,即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先辈们将时代的火炬交付到了我们新一代青年手中,我们就应尽全力跑完这一段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接力赛,将火炬的光火点燃得更亮。
《觉醒年代》观后感范例文本【三】
以新青年的精神——观《觉醒年代》有感
暑假的时候,我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成立的一段中国伟大觉醒历史。那个时代,正处于青春时期的新青年们不断以青春追求救国的理想,坚持斗争的精神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在1915年-1921年这段时期,陈延年与陈乔年努力寻求救国真理,经过千锤百炼后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投身于革命事业;赵世炎跟随李大钊先生了解并领导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先锋;许德珩在以青春为五四运动维护国家主权奔走,对牢房毫不畏惧,从向《新青年》投稿到领导驱张运动,后来深受李大钊先生与陈独秀先生影响将一腔热血终生奉献于革命;周恩来在南开呼吁师生,在狱中坚持学习、坚持抗争,对理想不断追求。这是那个时代的青春精神。
他们是黑暗时期一批勇于奋斗的新青年们,他们因拥有着共同的理想而相识,并一直“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他们为国家,走出校园,走向街头,以青春的昂扬精神,使更多的人们走上救国的道路,他们互相鼓舞,并肩作战,只为追求真理,救亡图存。
因为有了那个时代的新青年,才有了他们所创造的“青春之中华”。百年过去,我们是百年后新一代的新青年,今日的“青春之国家”正需要我们以青年精神去创建,以新青年的精神踏向新的征程,如同百年前的青年们一样不懈追求理想,接好时代的接力棒,做好新时代的新青年,继承百年前青年的精神。
《觉醒年代》观后感范例文本【四】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时,有一些人已经觉醒,也正是他们,才使中国翻天覆地!
——引言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在民国时期,当全国人民都沉寂在封建礼教的统治中时,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领导着《新青年》和北大的诸多学子,开展了改变中国历史的“新文化运动“。
这部电视剧还原了许多当时的情景,如鲁迅写的《狂人日记》,北大“红楼”的修筑,还有袁世凯,张勋的两次复辟帝制……可以说常常使人浮想连翩,惊喜连连。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国革命大家,文学泰斗鲁迅先生所写《狂人日记》时的情景,这本书是以一个疯子为第一人称所写,它讲述了在一个疯子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以一个疯子的言语讽刺了封建的“吃人礼教”。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一个毫无生气的黑暗社会表现地淋滴尽致。
还有李大钊与工人们互帮互助,纯朴真切的友情更是让我感叹,记得在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李大钊先生听说自己的工友朋友们没有领到工钱,便大过年的用自己的薪水买了好多年货,带给工人们,还亲自和他们包饺子。号外,他还给工人们讲了马克思主义,让工人们重新对新生活燃起了希望……
这部影视作品展现了一个黑暗无光的封建社会,但又塑造了陈独秀等一群为祖国带来希望光芒的人。他们追求新文化,向往新生活,他们为中国注入了新鲜血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觉醒年代》观后感范例文本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