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教育:小B上面提到的问题真正得到缓解是在他犯了一次打错后,他因为插队被同学阻止而对同学大打出手,这件事情造成的恶劣影响让我真正下定狠心管教这个孩子,三个字:冷处理。来自学校、家长的坚定冷静态度重于让他意识到这一次不再是说一说那么简单了,近两周的冷处理重要让这个孩子开始发生改变,他不再明知故犯,而是懂得及时的悬崖勒马,不再去频繁试探规则的红线。
班主任工作是一件复杂的艺术,《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教会我们班主任如剑术大家,大巧若拙,举重若轻,愿班主任们都在班级管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教师《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六】
我们学校校训是“阅读万卷书,创行万里路”,学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大阅读,多读书。老师也不例外,寒假也没闲着,共读了一本好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又因寒假前参加了2轮正面管教培训,理解起来容易一些,理解更深刻了。
本书作者是美国的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和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她在书中提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以前也听说过正面管教,以为是一味地鼓励教育,不批评。可是仔细阅读了书里的内容,就意识到自己的理解太肤浅了。这本书提出的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教育方法。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其精髓所在的就是书中列举了很多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方案非常地有选择性和有效性。例如:解决问题工具卡,选择轮,解决问题的3R1H,。让孩子面对困难,不是一味地生气,而是知道问题应该解决,主动有效的解决办法。
正面管教工具卡,是一套能够“不惩罚不娇纵”养育孩子的实用工具,内含52张卡片,每张卡片介绍一个正面管教工具:当遇到孩子的挑战不知所措时,也可拿出来看看,或许会找到灵感 可以跟孩子玩抽卡游戏:当遇到问题时,可以让孩子抽张卡片,看看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我们如何对待错误,比犯错误本身更重要。”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正面管教工具卡中的例子:
① 当你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时,还希望孩子能控制他们的行为吗?
② 创建你自己的特别暂停区,当你而要使用时告诉孩子。
③ 如果你不能离开冲突现场,数到l0,或者深呼吸。
书中列举了很多详细地活动方案,方案中给出了目的,说明和步骤。例如有关班会的8项技能,如第180页班会技能6: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学习角色扮演,这是一项可以提高解决问题效率的技能,给学生一个站在他们角度,以增进对问题的理解的机会,还能造成有助于学生们做头脑风暴时更积极的愉悦的感觉。头脑风暴的目的是搜集解决问题的主意,并且不作评判和分析,当学生们知道他们可以表达观点而不受批评时,在他们参与讨论时就可以自由地发表更多意见,而不是因为害怕出丑而采取谨慎态度。“有时候讨论就够了”这个说得真好,避免了老师的乏味说教。
接下来该怎么做呢?以后要“有不完美的勇气并且愿意犯错误”,在我的班级里实行正面管教,和我的学生一起学习成长!
教师《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七】
有关“正面管教”的讲座,前前后后听过好几次,可都是“听”而已,不可避免都掺有演讲人自己的理解,未曾纯粹感受过“正面管教”。寒假期间有机会真正拿起《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品读,没有任何人可干扰我的理解,如此得来的感受与体会真切、深刻。
正面管教讲究的是不惩罚、不骄纵,用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一开始我并不能很好地感悟“正面管教”的内涵,且深感疑惑,带着好奇与困惑翻开了这本书。
书中第1页便提到了“老师们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与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我不以为然。我承认我们主要以奖励与惩罚作为管教的基础,为的是对学生学习与行为习惯进行评价,而这个评价就像是一种“刺激”,“刺激”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这与教育心理学中行为学派的强化理论如出一辙。可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学生吗?我相信大多数老师的初心绝非如此。
真正震撼我的是第二章的内容: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书中第11页提到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取悦大人,总是寻求他人认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刻苦学习,为了努力做个好孩子而避免受到惩罚,感觉这无可非议。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提到,低年级孩子做出是非道德判断的标准正是如此,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做出道德判断,他们总是寻求他人的认可并以此作为道德判断标准。书中的一句话“你从来没有想过,你的想法和观点对别人来说应该很重要”让我错愕。是啊,孩子们的想法与观点何其珍贵!他们也具有独立意义,不应只是一昧地寻求奖励,寻求他人的认可。为了管教,多次的惩罚与奖励不是强化了孩子们寻求他人认可的动机,而忽视了他们内心情感的需求吗?看到这里,我就感觉到了,正面管教所带来的是一种思想意识的颠覆。果不其然,紧接着书上就将正面管教和传统的行为学派两种理论基础做了一个对立比较,这让我感到震撼,作者列出了一张表格,从多个方面对比呈现两种学派理论的内涵,并且在标题上明确指出“人类行为的两种对立学派”,我想这张表格是整本书的理论支撑。
在本书中,基于行为学派奖励和惩罚的管教方法是受到批判的。正面管教理论认为,惩罚和奖励在短期内有效,对于长期的行为改变是无效的,甚至带来伤害。因为这好比一座冰山,孩子们表现出的行为就像是裸露可见的冰山,而冰山下面却是隐藏着更多的情感需求。当孩子们出现异常行为时,用“惩罚”这一行为去解决,
“行为解决行为”这一方式终将无效,因为这忽视了行为背后的根-----情感。
所以要想解决问题,先进行情感联结。在触及头脑之前,必须先触及心灵!
我对书中的一句话甚是喜欢,一个行为不良的学生,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学生。的确如此,一个孩子表现出所谓不良的行为背后也许隐藏着偌大的情感需求----缺失自我价值感与归属感,从而变相表达着自己的情绪。书中详尽列举了“四种错误目的行为”,把孩子们的异常行为分为四大类“寻求多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针对每一项错误目的,从六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孩子的心理,并指出老师或父母能够给予、赋予孩子力量的回应。这对于刚踏入教师行业的我来说,特别受用。
书中大篇幅的提到了 “鼓励”,因为正面管教是一种鼓励模式。通过鼓励的方式,而不是赞扬和奖励,不是寻求他人认可,更不是惩罚,而是和善而坚定的鼓励,从而真正帮助孩子们形成内驱力,在具有安全感、平静的、倍感关爱的氛围中,帮助孩子培养自我价值感与归属感,学习人生技能,并提高学习成绩,实现“双轨道”并行。
正面管教是英文positive
discipline的翻译,在x被译为正向教养力,可以理解为对孩子的正面引导。可我想“管教”替换为“育导”更为契合。因为书中彰显的人文主义精神,儿童中心的教育观与“育导”一词更为匹配,而“jiào”很多时候的意思是“指导,训诲、使、令”,“管教”一词含有管制、教导、有控制学生之意,“管教”一词会让人有所误解。于是,我翻阅相关资料,发现2014年李培挺在一篇论文中提出“育导型”教育管理观,其中“育导”一词与本书观念颇为契合。
初识正面管教,这是一次思维碰撞的过程,采用既不骄纵、也不惩罚的方式育人,转变“刺激”和“反应”之间关系的传统行为强化理论的思维,“育导”不再建立在奖励与惩罚的模式基础之上,不再强化孩子寻求他人认可的动机,唤醒他们心底的力量,帮助他们培养自我价值感。和善而坚定地鼓励孩子,与其进行情感联结,用“情感”唤醒“情感”,赢得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赢了孩子。对于初出茅庐的新老师而言,每一次的学习与借鉴都让人如饮甘露。教育理论流派如此之多,可理论终将需付诸于实践,方可出真知!但愿孩子们能良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并有着优秀的社会和情感技能、优秀的品质,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这是我唯一不变的初心!
教师《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八】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现在的老师们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由于我面对的孩子年龄比较小,时常也会因为这件事情感到头疼,今年我利用寒假的时间读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从中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谈谈我从书中获得感受。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在接受过正面管教培训的教师们的教室中,学生们能受到尊重的对待,有热爱学习的勇气和激情,并有机会学习人生成功所需要的技能。正面管教的愿景是,孩子们在学校里遭遇失败时永远不会被羞辱,而是通过有机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感觉自己被赋予了力量。这是这本书中对正面管教的解释,虽然很多可能都是从中小学方面考虑的,但是我觉得同样也适合与幼儿园,因为每位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每位孩子都需要得到尊重,尤其幼儿园的孩子,他们虽然年龄比较小,但是更需要得到尊重,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尊重别人同样也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教师《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