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内容分层:
第一层次为
一、二年级的起步层。这是象棋文化教育的初步阶段,重点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象棋,认识、了解棋盘和棋具知识,认清棋子在棋盘上的基本位置及每个棋子的特点、价值及基本走法,知道有关象棋的一些有趣故事、名人事迹等。教学形式以形象直观教学和游戏的形式为主,通过实物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看图片、录像,听演讲、演唱等,激发学生学习象棋文化的兴趣。
第二层次为
三、四年级的发展层。通过棋艺训练课教给学生下象棋的基本原理、基本杀法,懂得象棋棋规、从单个兵种的杀法到多个或联合兵种杀法,并进行象棋文化知识传授,渗透下棋与为人处事的简单道理,培养学生良好棋德棋品。
第三层次为
五、六年级的提高层。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已掌握了一定象棋棋艺知识,懂得了棋艺的规则与原理,这个阶段就可以教给他们战术的综合运用。从最简单的单子杀法到联合兵种杀法,从单子到多子残局,锻炼学生处理全局与局部、进攻与防守、虚与实、舍与取等关系的能力,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其中,培养学生调动全局的能力,其间进行棋理、棋文、棋韵(诗词)等棋文化的学习,使学生懂棋道,明棋理,学会为人处事方法。
3、象棋特色文化教育课程——教材开发。
(1)象棋训练教材。为了培养各级象棋比赛的人才,以求快速提高棋手的棋艺水平,我校早在2008年之前就编制了好几本象棋训练教材,如《象棋基础杀局 适情雅趣选局》、《暑期班象棋教材》、《象棋综合练习》
(一)
(二)等,作为棋手训练教材。提高班中使用了吴和国老师自编的《象棋杀棋训练》教材,分上下2册,上册1200题,下册600题。在吴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步杀、二步杀、三步杀??乃至六步杀的训练,大大提高了象棋队种子选手们的棋艺水平,尤其是搏杀本领,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效显著。
(2)象棋参考教材。购买了大量的棋类教育教学用书,供老师们参考。如中国棋院审定发行的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用书——《象棋》第
一、二、三册。其中第一册为入门辅导,第二册为巩固练习,第三册为提高练习。每册40课时,每课包括课文、练习和解答三个部分内容,内容十分全面详尽、浅显,深受老师们喜爱。
(3)象棋普及教材。为了满足和适应我校象棋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我校课题组的直接督导下,校外辅导员吴和国老师担任顾问,专兼职象棋教师自主研发了校本教材《我爱象棋》(1—3册)。并按照以“棋艺”为经,“棋文化”为纬的原则,不断进行修订,突出棋文化内容,实现象棋文化教育课程化。
4.与学生品行教育相结合——提升教育内涵。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打好人生基础的关键时期。在“棋艺”教学中,我们结“棋艺训练能开发智力、培养欣赏能力、锻炼意志品质,提高心理素质”等好处。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守纪、做事粗心、浮躁、不专心,思考问题不周全等一些不良行为,结合棋艺教学, 要求教师在讲解象棋的基本杀法、布局原理等专业知识时,渗透象棋人文知识,使学生在获得棋艺技能的同时,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
5、与传统课程有机结合——拓宽教育渠道。
梅小开设象棋课程,不单单是象棋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其目的也不是培养象棋专业人才,而是在传承祖国古老而灿烂的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深挖、开掘,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及新课改目标,使得象棋更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及教育性。象棋课程和传统课程有机融合,拓宽教育教学渠道,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进而在弘扬象棋文化的基础上,有效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
如,我们把象棋课程融入语文学科中,开发“走近象棋大师”、“解析象棋经典棋局”等课程资源,深度发掘人物和棋理中丰富的文学内涵;融入数学学科中,开发“象棋与思维”课,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锻炼与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缜密性;融入美术学科中,开发以象棋为题材的“棋画”、“纸质棋子”、百家“象”、“棋子画”等课程设计,让孩子手脑并用、动静结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6、与教师日常工作相结合——考核评价。
为了保证象棋普及教学的实施,学校制定了《中国象棋教研组活动计划》、在《班主任考核》中设置象棋专项栏目,对专兼职教师“教学五认真”检查,并与教师量化考核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每学期根据年段发展目标要求,对全体学生进行两次象棋知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册》中,记录下孩子全面的成长,与期末评优评先挂钩,不会下棋或下棋差者一律不得参评三好生或其他荣誉奖项。
(三)活动设置——“走精每一步”
每年设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象棋文化活动,形成常态化的棋类活动模式,构建象棋特色教育活动体系,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中成长,“走出精彩每一步”。
1、活动形式多样化。开展的“唱、讲、答、演、练、做、读、写、画”等形式多样的象棋特色活动,渗透棋文化教育。“唱”——学校的校歌《中国象棋歌》。“讲”——象棋故事比赛;“答”——象棋知识问答、杀棋竞赛;“演”——棋操展示、象棋为主题的文艺表演;“练”——象棋课、课间、大课间学生对弈练习,在家与父母长辈切磋棋艺;“做”——学生制作象棋手操报、象棋手工作品;“读”——阅读象棋的书籍,举行象棋配乐诗朗诵比赛;“写”——象棋作文、学棋心得;画——象棋主题图画。使学生在活动中懂棋道、明事理、激发学生好学上进的精神。
2、活动对象多面化。开展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共同参与象棋特色活动,如布置象棋家庭作业,与父母长辈切磋棋艺;开展亲子对抗赛;邀请社会人士参与学校象棋比赛、交流活动等。活动对象的广泛性,带动象棋教育的广泛开展,扩大了社会影响面,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3、活动空间多元化。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家庭到社会,活动空间得以不断拓展,小小一副棋,走到哪里都是精彩。象棋对场地空间的要求很小,一副棋盘大小即可;象棋方便携带,这些都为象棋活动向课外、校外延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学校工作总结2021年小学象棋特色学校工作总结范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