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1年精选下半年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合集(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10-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五、课堂教学求创新,教学改革谋大篇。

1、启动课改“两学习”

①我校借暑假学习班之机,认真学习县教育局和中心校的有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文件精神,把握精神实质,提高课改认识,形成课改合力。

②认真学习县教育局课改办汇编的课改资料,让每位教师融会贯通课改理念,寻求直入适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好途径。学校在暑假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县课改办在群里发下的各种课改资料,教师人手一份,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了解课改动向,提升操作能力。

2、推进课改“三到位”

①宣传到位。我校借教师暑假教师学习班之机,学习了《安化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作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员报告”。

②责任到位。为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落实,我校做到了班子健全,分工明细,责任明确。学校更好地推进课改工作,成立专门的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邓吾佳任组长,教导主任邓建红任副组长,王思思、周意群、赵青青、姚世欢、郭玲五位年轻教师为课改顾问。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四个作用:认知上的导向作用,实施中的保障作用,评价中的调控作用,研究中的引领作用。

③落实到位。我校以三年级90班为课堂教学改革试点班,带动全体教师参与课改,全面推进课改。本年度以五位年轻教师开道先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王思思、周意群、赵青青、姚世欢、郭玲五位年轻教师率先上好公开课,把老年教师引进了一个全新理念的课堂。姚世欢老师代表青山园完小参加了中心校英语教学比武,肖迎春老师代表青山园完小参加了中心校科学教学比武,两位教师不负重扎,积极、认真地完成了这次任务,得到了中心校领导和评委全体的好评。

3、深化课改“四争取”

①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成就。以教学研究活动为依托,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新教法,争取短时间内能形成一个具有适合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根据县镇课改方案,制订了适合本校特点的课改方案,方案是在民方的原则下制订的,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认同并积极参与研究。

②带着诚心取经。洋思的“四清”、杜郎口的“三三六”、景弘中学的“一三六”、昌乐二中的“271”等等经验固然很好,值得一学,不得不学,但学起来很难,照着做起来更难。我想还是争取在本镇范围内,找一所接近我校校形的有课改成就的学校学习,找到真正适合我校口味的课改大餐。

③本着虚心求教。在合适的情况下,争取县课改办和中心校课改领导小组的专家到我校指点迷津,引人入胜。

④负着责任课改。我们深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是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主措,教师理当责无旁贷,站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前沿,争取人人都有所为。

我们知道,课改是教育的希望,是教师的使命,是学生的渴求,我们努力了,但仍然方向迷茫;我们更知道,课改莫非一朝一夕,任重道远,特别是我们这样举步维艰的小学校,更需稳步前行。我坚信只要努力,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一年的工作,我们没有怠慢,我们在用心工作,我们在尽心工作。 《20XX年度下学期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下半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到下半年学校工作总结

下期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小学下半年特色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小班下半年教学工作总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工作总结2021年精选下半年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合集(6)在线全文阅读。

2021年精选下半年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合集(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zongjie/jiaoshi/125945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