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构建科学的制度是提高党建整体效果的必要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就提出要走制度建党的道路。用科学的制度推进党的建设,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科学的制度首先是一个系统。制度是由全部制度要素连接起来的。用科学的制度加强党的建设,需要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提炼制度要素,并通过相互连接而成为一个系统。这样,党的建设才能在整体上取得效果。其次,科学的制度需要注意实体制度与程序制度的统一。党内的实体制度是党的制度体系中的主干,但实施实体制度需要相应的程序制度来保证。因此,用科学制度实施党建的新部署,既要完善实体制度,更要构建程序制度。最后,科学的制度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来保障。制度是正规则。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党内的潜规则就会发挥作用。当前党内的制度体系已经建立,关键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通过制度的执行,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落到实处。
第三,运用科学的方法是提高党建整体效果的重要手段。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一方面,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统筹兼顾。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城市党建与农村党建等方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用统筹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可以促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与党的伟大事业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党的自身建设也需要统筹。党的阶级性和人民性、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党员的权利与党员义务、党的领导与党的执政、党内的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党内教育与党内惩处等方面的关系也是矛盾关系。运用统筹的方法处理党内的矛盾关系,必然会提升党的建设的整体效果。
三、紧紧抓住党的建设的着力点,确保党的政治目标的实现和执政基础的巩固
落实党的建设的总部署是实现党建总目标的重要步骤,而实施党建总部署则需要抓住党的建设的重点。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党章的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四个“着眼于”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新重点,也是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更具体的前进方向。
第一,党的建设要关注目的性。党的建设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当前,党的建设要聚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致力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党的建设要增强有效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主线。实践证明,党的先进性是靠执政能力支撑的。党的执政能力有多强,党的先进性水平也就有多高。没有执政能力支撑的先进性往往是一个符号。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彰显了党的建设的有效性,定位是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三,党的建设要赢得合法性。合法性是指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加强党的建设,要通过自身形象的塑造,赢得人民的高度信赖和认同。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最大的优势是联系群众。因此,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把赢得合法性作为一个基础工程。
第四,党的建设要提高自觉性。加强党的建设,需要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的高度自觉。对党的建设的高度自觉来自于全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崇高的使命感能使党员干部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规划好党建工作,而强烈的责任感要求党员干部扎扎实实地做好党建工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支部工作总结关于党的建设方向学习总结(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