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强化执法为民意识。“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是检察机关长期坚持的执法观,是政法工作指导方针“执法公正,一心为民”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检察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把维护农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宗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及时高效地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农民群众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妥善处理好涉及农民群众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三是强化依法办案意识。检察机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强化依法办案的意识,认真遵守《廉洁从检十项纪律》、《九条卡死》、《四条禁令》等硬性规定,一切按法律程序办事,严格公正执法,规范文明办案。
四类案件:一要严查涉农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严厉查处发生在农村的乡霸、村霸、地霸等严重刑事犯罪案件,深挖农村黑恶势力“保护伞”。特别是对那些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危害一方的刑事犯罪,要不遗余力予以严打,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与此同时,对轻微的刑事案件,要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能教化的教化,愿和解的和解,尽量减少和化解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要严查坑农、害农的犯罪案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机制,加大对查处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假农资坑农、害农案件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对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监督立案。对于造成农民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坑农、害农案件,检察机关要适时提前介入。加强与国土、水利、电力等部门的配合,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农民耕地、破坏水利设施和电力设施的犯罪活动,保护基本农田不受侵犯,水利、电力设施不遭破坏,努力维护农村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三要严查发生在农村的职务犯罪案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但一些掌握着这些资金管理、审批、发放权的领导干部,又打起了这些资金的注意,想方设法贪污挪用。肩负着查办贪污贿赂犯罪的检察机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严厉查处贪污、挪用退耕还林补贴、扶贫、救灾、救济资金等国家扶持农业、救助农民的各种专项资金的案件;发生在农村土地以及矿山等承包、征用、拍卖过程中的职务犯罪案件;利用职务之便,在农村建设道路、饮水工程、征地拆迁、农业生产等重点工程建设中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依法监督和查办金融、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机构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索贿受贿等行为,保障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依法合理使用,确保国家支农政策的落实。
四要严查侵犯农民民主权利的案件。主要是严厉查办使用暴力、威胁手段剥夺农民选举权利,采取贿选等方法影响农民正常行使选举权利的破坏选举案件,确保农村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保障农民民主权利的正确实现。
四、坚持立检为公,建设和谐新农村
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也是农村发展的最终目标。作为基层检察机关要重视在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认真做好涉农控告申诉工作,充分运用刑事、民事等手段,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消除不和谐因素,营造农村的和谐氛围。
(一)情理结合,化解信访难题
要充分发挥控告、申诉、举报的“窗口”作用,建立健全处理涉农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畅通信访渠道,通过深入乡镇流动接访、开通网上举报等便民措施,让广大农民真切地体验到检察机关执法为民带来的实惠和便利。要坚持情理并用,无论是无理缠诉的还是上访有理的,无论是检察机关管辖的还是不属检察机关管辖的,都要反复、耐心、细致地做好上访人的法律讲解、法制宣传和思想疏导工作。坚持实行检察长接待制度,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和领导包案制,依法及时合理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特别对于接访中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信访案件,决不能简单推诿,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依靠多种手段解决,扎实做好全方位、社会化息诉罢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告状难、申诉难和投诉案件久拖不决的问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支部工作总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检查机关党支部工作总结(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