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0年探讨五四青年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0-06-1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从自发走向自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力推动工人运动,从1922年初至1923年2月“二七”大罢工,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一个高潮时期,其间有30余万工人参加了大小100多次罢工。1922-1923年间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由工人阶级参加的爱国主义高潮。

  1924年国共合作后,“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一浪高过一浪。“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明确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区分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与人民,避免了笼统排外主义的倾向。在此期间,发生的广州沙面反帝斗争、上海五卅反帝斗争、省港大罢工、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以及全国高涨的反帝废约斗争,是规模空前的全国性的反帝大风暴,组成了那个时期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的颂歌,把近代以来的爱国主义高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甚一日,救亡图存迫在眉睫,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国内最基本的矛盾。随着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在华北的侵略,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日本分裂中国的华北自治,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这就是“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全民族抗战的大局要求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要把抗日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坚持了战略配合,坚持了八年抗战,终于在国际反法西斯势力的支持下取得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八年抗战是一次空前无比的爱国主义高潮。

  抗战胜利后,国内矛盾发生转化,美国支持国民党政权打内战。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表现为国内战争。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始终存在两条战线,一条战线是激烈的武装斗争,另一条战线是非武装的和平运动,如1945年发起于昆明、重庆的一二·一反内战争民主运动,1946年年底发生的美军强奸中国女大学生引发的全国大规模反美运动,1947年遍及国民党统治区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等等,都是规模空前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也有国统区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是导致国民党政权下台的第二条战线,这些构成了这次国内战争期间的爱国主义运动高潮。这个时期的爱国主义高潮的发生,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方针,中国共产党人的参与和引导,是关系爱国主义运动成功与否及其历史作用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正确引导爱国主义朝着历史前进的方向发展是中国革命胜利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回顾民主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运动,我们可以获得历史的启迪和借鉴,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有意义的。

  其一,爱国主义是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时代前进的步伐合拍

  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与腐朽,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境遇下,逐渐觉醒的社会精英和人民大众为“救亡图存”开展斗争,这就是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换句话说,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是与反帝反封建斗争紧密结合的,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逐步开展,一波一波开展起来的。列强侵略深入到哪里,哪里就可能出现爱国主义行动,就可能引发爱国主义高潮。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爱国主义行为、爱国主义高潮,正是这两大主要矛盾的反映。就反洋教而言,最初一个个具体的反洋教事件,应该说是中外关系中的冲突个案。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只要及时处理,处理得当,应该不会演变成影响全国的政治事件。可惜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主权不完整,地方官遇到民教纠纷,惧怕洋人,往往袒教抑民,或者先做出较为公正的审判,后在传教士及其后台——外国驻华领事机构的压迫下,做出损害地方老百姓政治、经济利益的行为。这就为发生大的反洋教运动埋下了动因。天津教案就是一次最典型的表现。上篇所列各次爱国主义高潮,它的起因与形成,与此大略相同。换句话说,发生爱国主义行为,与列强侵略有关,也与国内政治的软弱有关。列强侵略与国内政治的软弱,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表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爱国演讲2010年探讨五四青年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2)在线全文阅读。

2010年探讨五四青年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yanjiang/aiguo/7275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