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形成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城镇体系。“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基石是新型城镇化。要优化全省城镇化布局,着力构建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一轴三带、四群一区”城镇化发展格局。以铁路、高速公路等陆路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重点建设成渝城镇发展轴、成绵乐城镇发展带、达南内宜城镇发展带和沿长江城镇发展带。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加快发展川南城市群,着力培育川东北城市群,积极培育攀西城市群。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建设百万人口城市,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开展“宜居县城建设行动”,深入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发展特色鲜明的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
着力形成城乡一体的现代城乡形态。“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关键是城乡联动发展。深入实施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五个统筹”,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深入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深化户籍、农村产权、社会保障、用地、农村金融“五项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消除城乡居民的福利差距,妥善解决好人口城镇化问题,努力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形态。
以构建动力转换接续、发展提质升级为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把创新创造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以科技创新带动理论、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和文化等全面创新,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质量不高、效益低下的问题,加快推动我省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新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与全面创新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激发创新活力,依靠创新培育新动能,依靠创新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突出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既是中央赋予我省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我省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要毫不动摇将全面创新改革作为未来全省发展的“一号工程”强力推动。继续抓好“9张清单”的落地落实,加快推进国家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消除军民融合体制障碍,突出“军转民”“民参军”双向转化,加快创建成德绵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成德绵等重点区域协调创新效应,带动川南、川东北、攀西等其他地区创新发展。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深化科技体制管理制度改革,充分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激发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结合,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力争实现颠覆性技术突破;加强互联网与产业发展跨界融合技术创新,构建完善的产业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用好创新人才“第一资源”。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动力。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用好人才这一创新发展“第一资源”。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大力实施招才引智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快实施“天府科技英才”等人才培养工程,制定高端人才引进专项计划。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出台更具竞争力、更有含金量的人才激励政策,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将四川建设成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向往之地、人才价值实现之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秘书基础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解读: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