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注重实效 创出特色
——邯郸市第十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在我校全面铺开。做为 “高中新课改样本校”,我们把“抢抓机遇,注重实效,创出特色”作为搞好新课改的工作理念,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改进课堂学习方式,探索新的评价方式,立足校本培训,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开始发生新的变化,使我校逐步扭转了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落后状况。现将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 抢抓机遇,充分准备
我校地处邯郸市西部城乡结合部,邯郸西部历来是邯郸教育的薄弱地带,加上我校的高中教育起步较晚,很多高中教师以前一直从事初中教学,高中教育思维薄弱,缺少专家级的学科领路人,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比较陈旧,整个高中教育与外界接触较少,师资力量、师资水平都有许多欠缺的地方,加上生源较差,高中教育成绩一直在低谷中徘徊。所以我校把这次实施新课改作为一次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早日把我校打造成高中课改特色示范学校的大好机遇,为迎接新课改的到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做了一系列有益的准备和探索。
1、深化宣传,营造新课改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校园橱窗、板报、广播、教师例会、班会和家长会,向教师、学生和家长深入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措施及外地的课改动态,使师生能更加深刻的认识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目的、任务、课程结构及各种评价制度等相关信息,定期召开不同形式的新课改师生动员会。截至目前已经利用校园橱窗,办“课改”宣传专栏3期,刷写“课改”宣传标语20余条,出版关于“课改专刊”校刊3版。并结合我校实际,使全体师生形成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增强新
1
课程意识,不断探索适应新课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建立健全我校新课改的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我校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把学校主要力量放在课改上,由主要领导挂帅,专门成立了新课改领导小组(校长孙红霞任组长)、选课指导小组(主管业务副校长刘磊任组长)、学分管理组(政教处)、研究性学习指导组(教研室)、校本课程开发组(教务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小组等(团委)。在各个小组的带领下,组织全体教师从课程目标、课程管理、组织方式、课程评价、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同时,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各种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制定了新课改实施方案、新课改校本教研制度、学生综合评价方案、教师综合评价方案、综合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等制度和方案,明确规定了新课改开设的目标、原则、模式和工作思路。
3、注重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新课改的队伍建设
为了让我校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改要求,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先后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教师培训学习活动,并积极组织教师到外校学习,请专家教师现场讲座、做课等。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凡高中教师必须参加省市各级培训,并掌握新教材、运用新教法。同时我校督察组采用听课、座谈、交流等方式实时指导和监控。通过培训,使全校教师系统地学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标、新教材,深刻领会了课改精神,树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掌握了新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为课改工作的有效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改要成功,关键在于全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因此,我校领导始终把转变领导和教师观念作为搞好课改的关键一环。在新课改开始后,我们多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国家、省、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和《走进研究性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
(试行)》、《高中新课改百问百例》等纲领性、指导性文献的学习。主管教学校长刘磊还给高一教师举行了《走进新课改》的专题讲座,给老师们进行“洗脑”,让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入脑入心,使广大教师情感上关注课改,工作中贴近课改,教学中落实课改。有力地防止了部分教师用穿新鞋走老路的惯性教法来统治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忍痛割爱改掉自己多年养成的满堂灌习惯,想方设法要把课改理念、方法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用崭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和工作。
二、注重实效,创建特色
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源泉。为了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创出适合我校发展的特色,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收到良好效果。
1、发挥骨干作用,以点带面推广新课改
万事开头难,搞课改也不例外。为了拉开课改的序幕,我们决定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地推进课改,避免盲目冒进,犯欲速则不达的激进主义错误。所以首先由高一年级组长燕海莉老师上课改“研讨观摩课”,高一年级全体教师及校领导听课并参加随后的“集体说评课”活动。先是燕海莉进行课后说课,接着是听课教师进行现场评课,老师们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质疑了许多问题,教研气氛十分浓厚。最后,孙红霞校长总结发言,她对燕老师的课给予充分肯定,鼓励教师以这次课为契机,每位教师都要上出富有自己特色的“课改研讨课”。提出了全力支持教师搞改革的“不怕失败,就怕不改”的努力方向。高一年级各学科的带头人,也先后上了“研讨观摩课”,为教师们进行课改开了好头,起到了带头作用。同时搞好青年教师的教学比武活动,以鼓励青年教师早日成长成熟。并建立学校骨干教师评比机制,激励更多的教师成为“课改新骨干”。
2、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提高师资培训水平 实施课改以来,先后邀请市教科所范风菊、康素萍等专家学者到我校对师生讲学,传播新课改的信息,营造新课改的氛围,促使师生
3
感悟新课改的理念、方法。我校还抓住一切学习培训机会,带领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参观。近三年来,我们先后组织校级领导赴课改先行省份如上海、江苏、山东等省的济刚中学、青岛二中等学校学习取经,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到杜郎口、洋思、昌乐二中等地考察学习,亲眼目睹课改现场,增强感性认识,让领导和教师了解课改,走进课改,感悟课改。回来后人人写参观体会感悟,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走出去学习的目的有三:一是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二是解决具体实施可能遇到的问题;三是解决教学方式如何转变问题,为课改顺利开局奠定了基础。
3、创建适合学校发展的高效课堂模式
新课改开始后,我校决定以构建“二六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加快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课堂”向“学堂”的转变;由“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的转变;由“教学过程”向“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知识的过程”的转变;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现将本模式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1)、“262”高效课堂的内涵
(1)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60%的知识——合作学会,20%的知识——老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20%学生——优秀学生,60%学生——中档学生,20%学生——待进学生。
(3)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方面:20%(约8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60%(约24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20%(约8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2)、“262”高效课堂的四个基本步骤 (1)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2)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3)展示训练,总结升华 (4)拓展提高,当堂检测 3)、“262”高效课堂的核心
4
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主线和灵魂。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引导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鼓舞士气,增强信心。
(2)、主导作用 ---设计策划教学环节,组织实施,协调小组合作,调控进展速度。
(3)、点拨作用 ---点拨重点难点,解决学生的问题,强化巩固记忆。 5)、学生作业
分层次适量适度布臵作业,要做到批改后全会。 (1)作业类型包括预习与自学作业、《导学导练》自学测评。 (2)作业完成形式包括结合教材独立完成、学生合作完成、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独立完成。
(3)作业批改形式包括学生自批自改、学生互批互改、组长
批改、教师批改。
4、选择“试验田”,大胆进行课改实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学习理论,观察模仿外地课改经验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决定选择试验田,大胆尝试新课改,探索适应我校实际的课改模式。
1)、课堂引入小组合作模式
我们学习借鉴山东昌乐二中面对面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决定高一1、3、5、8班进行试点实验,探索我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新路子,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摸索出了适应我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方法,和应注意和防范的问题,这些经验和措施现在已被正在进行改革的高一年级选择试用。
2)、体育课采用模块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对高中体育的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收到一定效果。学校依据新课改“模块教学”思路,结合学生体育技能和兴趣,设臵武术、篮球、羽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十中总结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