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语言能力 B.模仿能力 C.认识能力 D.特殊能力
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在活动中 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 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 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学龄初期 D.学龄中期
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 A.个性的调节系统 B.个性的倾向性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个性的能动性
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 A.遗传性 B.先天性 C.易变性 D.稳定性
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 B.个别方面的 C.多方面的 D.依从性的
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气质 D.性格
20.布鲁姆认为,( )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 A.13岁 B.15岁 C.17岁
D.19岁
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 )。 A.安全 B.交往 C.游戏 D.尊重
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 A.需要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 )。 A.情绪不稳定型 B.多愁善感型 C.掩蔽现象型 D.起动迟缓型
25.(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稳定性较强
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
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 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
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
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 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 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 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 15.A.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
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
17.C.气质相对稳定。
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
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 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 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 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 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 1.(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A.自我意识 B.态度 C.认矢 D.移情
2.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 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和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父亲 B.同龄人 C.母亲 D.教师
C.产生了性别行为
D.对性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
4、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榜样 B.强化 C.父母的惩罚 D.挫折 5、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社会文化 B.电视 C.家庭 D.幼儿园
6、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 ) A.放任型 B.溺爱型 C.保护型 D.包办型 7、孩子能区别一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就说明他已经( ) A.形成了性别角色习惯 B.具有了性别概念 C.产生了性别行为
D.对性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
8.“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人的( )。 A.社会性 B.自然性 C.共同性 D.差异性
9.( )是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是人的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A.亲子关系 B.同伴关系 C.性别角色 D.攻击性行为
10.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下列说法( )项不正确。 A.攻击型儿童受惩罚时其攻击性行为加剧 B.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抑制攻击性
C.父母的惩罚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D.惩罚是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
11.重视( )教育这一主题,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 A.思维 B.智力 C.认知 D.社会性
l2.强调人生成功因素中( )的决定性,使“智商决定论”成为历史。 A.智力 B.个性 C.情商 D.智力
l3.在母亲离开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在母亲回来时,欢迎母亲的到来,但这只是短暂的,这种孩子可能属于( )依恋类型。
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迟钝型
14.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 )。 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迟钝型
15.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 )中发生的。
A.游戏情境 B.语言情境 C.社会情境 D.家庭情境 16.“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最容易在( )亲子关系的家庭出现。 A.民主型 B.专制型 C.独断型 D.放任型
17.近20年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不接受下列( )结论。 A.独生子女发展中,存在某些生活环境上的特殊性 B.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表现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问题 C.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
D.家长的错误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个性和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18.关于男女双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特征 B.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C.双性化理论强调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
D.有研究表明,高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 19.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 )。 A.与生俱来的
B.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C.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
D.在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20.下面不属于情商内容的是( )。 A.同情 B.独立 C.智力 D.关爱
1.D.移情是指在觉察到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产生与之相同的情感,这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2.D.亲社会行为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3.B.同伴的相互作用对儿童同情等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4.D.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而不是其他。
5.D.幼儿园是影响幼儿的小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6.A.放任型、民主型和专制型是三种典型的类型。 7.B.能区别男女,说明幼儿具备了性别概念。 8.A.这句话强调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
9.C.性别角色是关于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行为的总和。
10.D.惩罚并非一定是抑制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只有适当的时候才是。 11.D.传统教育仅强调人的智力、思维方面,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12.C.情商决定论认为,智力并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而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13.A.回避型表现为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 14.B.安全型依恋最有利于儿童成长。
15.A.幼儿的社会范围小,社会交往情境大多都是游戏中进行的。 16.D.放任型亲子关系容易产生这种不良品质。
17.C.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18.A.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19.D.儿童社会性是后天形成的,是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实现的。 20.C.智力是智商的内容。
1.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包括( )。 A.责任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2.( )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A.感觉 B.知觉 C.情绪 D.气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QQ幻想世界科举题库(最新)(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