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朗读与训练、说话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一堂完整的语文教学中,要将朗读与训练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与提高。叶圣陶先生先生说“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视训练。”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只是一味地探究,一味地朗读,其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就无从谈起。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将学生的基础训练、说话写作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地积累语言,感悟语言,通过学习,有效的迁移运用语言,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高,阅读教学才能算是真正的扎实有效。 读练相互结合,切实的进行有效的说话与写作训练,对于低段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与品位,设计多样灵活的训练。另外,低段学生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与写作训练为一体。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最后一环节时,我进行了有效的拓展训练,青蛙跳出井口后会说些什么?请孩子们续写青蛙和小鸟之间的第四次对话。在教学《画风》一文时,让学生自己画风,你会怎样画风?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又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之,要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师要不断地思考、学习、实践、总结,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二) 巧妙引导,重点感悟。
识字是阅读的前提,而在阅读教学中识字是较为理想的识字方法。语文阅读教学在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准确把握重点词语来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怀。词语教学一直是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不仅要交给学生常用的理解方法,还要对重点词语进行仔细推敲,让学生对词语理解达到“丰满、厚实”,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首先,文中的重点词语不能简单地让学生在字词意思上作机械识记,而是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如用“上”组词,有词汇量丰富的学生组词“七上八下”,但大部分学生因为无法理解该词而产生疑问。一位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七上八下”的:演示一段flash,是十五个吊桶打水的情景,引导学生把这些吊桶想象成为大脑里的脑细胞,这些脑细胞纷乱一团,理不出头绪来,一副慌乱不安的神情;同时,举一个时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例子:“爸爸到很远的地方出差,妈妈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担心出事”,告诉学生一
个歇后语:“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样在帮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增加了词语理解的厚度。
其次,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语进行品读,让学生养成准确用词的好习惯。如《阳光》一文中“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理解“跳”“捉”是有困难的。当太阳光特别强烈时,我们看到的阳光都是一束束的,厚厚的窗帘把阳光都挡在了窗户外,这时拉开窗帘,阳光会突然从窗外“跳”进来。“跳”和“捉”这两个动词还把阳光拟人化了,阳光像顽皮的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十分活泼可爱,它可以从窗户跳进我的家,就像一条小狗跳进来;它也可以洒满大地,到处飞舞,你猛地把它抓到手里,打开手心却发现,你是捉它不住的。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写阳光滋润万物的巨大作用,而这里笔锋一转,用欢快活泼的语调塑造一个生动、顽皮的形象,于是就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捉”和“跳”在塑造阳光活泼形象上的点睛作用。两个平凡的动词却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通过对两个动词的讲解,不仅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容易理解到作者对阳光的喜爱之情,又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妙用,培养准确用词的意识。 再次,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不强,形象思维正在初步形成,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尚未形成。这导致他们较易理解身边常见的事物,而对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存在很大困难,如祖国、大自然等。对此,教师要善于使用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对“祖国”一词,可举例
“明明说他的祖国是中国,lucy说她的祖国是美国,直子说他的祖国是日本”,通过归纳,学生明白“祖国”原来就是“自己的国家”的意思。对这一类抽象词,不宜采用演绎的方式,用语言直接图解,会让学生感到很茫然。运用归纳的方式,把抽象的词语和学生的生活积累联系起来,通过语言环境的创设,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触摸”到抽象词语,得到比较具体而感性的认识。
词语理解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点缀,理解词语是前提,准确把握词语与深刻理解句、段、篇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设计,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就要以读为主。但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不注意读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几年来,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我认为,在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图文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
图,看后说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再如在教学《北风和小鱼》时,通过观察插图,学生对北风有了形象的记忆。这样安排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很有用的。
二、读思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 《北风和小鱼》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教学效果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学习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讨学习材料(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