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在明确责任主体的基础上,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应当各有侧重地做好党员教育工作。具体讲,流出地党组织要重点做好流动党员的行前教育和全程教育。基层党组织要在流动党员外出前对其进行行前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纪律的要求、组织生活的指导,以及技能培训、政策法律等。在外出期间,各基层党组织要定期通过邮寄教材、电话联络等方式,督促流动党员搞好自我教育和管理。在流动党员集中返回时,如节日期间、农忙时节,要抓住时机,通过集中培训、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教育。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采取开办党建网站、建立网络党支部等方式对流动党员开展教育。近年来,我县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坚持向外建党组织定期邮寄一些党课教材和活动资料,并制定了外建党组织“党课制度”、“流动党员培训教育制度”,同时县委组织部又开办了“本州党建”网站,经常性地发布一些流动党员管理经验、党员教育知识等内容,以方便各外建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点击收看。此外,结合本县实际,在外出流动党员中和各外建党组织中开展了一些以“服务驻地,添彩家乡”为主要内容的党建活动,较好地保证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对流入地党组织而言,要重点做好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要把流入的党员纳入当地的一个基层组织,使流入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流入地党组织要为流入党员提供必要的帮助,要主动热情地对本地流动人口中的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流入地党组织在开展党建活动时,应根据流动党员群体的特点和实际,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党建活动,吸引流动党员积极参加,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性,更好地发挥这一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坚持经常性沟通反馈。流出、流入地党组织之间保持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情况沟通,是构建双向配合、有机衔接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的保证。
首先,应当明确流出、流入地党组织之间沟通的主体。根据当前党建工作实际,在流出、流入地之间应建立起一个主体对等的交流体系。可以以县(区)或相当于县(区)一级的党委组织部门为双方沟通主体,负责对本地下属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管理状况的收集掌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统筹解决。同时经常性地与对方党委组织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共同了解情况,全力解决问题。
其次,应当采取灵活实用的沟通反馈方式。流入、流出地党组织之间一方面可采取电话、网络、信件等方式开展经常性交流,及时互相沟通反馈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集中进行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探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应当规范、明确沟通反馈的内容。流出、流入地党组织之间应当根据本地外来(外出)党员的实际特点,对需要双方掌握了解的内容进行明确和规范,如定期通过发送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等方式,相互通报本地的外来(外出)党员的基本信息;通过经常性地寄送一些本地流动党员工作的经验性信息,相互交流本地工作经验;通过党员情况反馈卡等方式,对于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共同解决等。在具体工作中,流入、流出地之间要不断丰富沟通内容,逐步规范沟通方式,从而开展有效的沟通反馈,形成合力,真正达到“双向互动共管”。
在实际工作中,我县坚持做好了与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直接或通过外建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进行接触,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形成了一定的合力。如我县驻北京、上海的外建党组织,每年都通过座谈、走访、召开联席会等形式与当地党组织进行沟通。在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街道党工委还专门对我县在当地的外建党组织指派了党建联络员,以帮助我们共同做好流动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组织人事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2)在线全文阅读。
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