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数量的确定
根据以上计算,对每个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的计算公式为
Ti=Ni-Ci
此公式假设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完全用于弥补乡镇财政支出需求与财政能力之间的差额,即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的100%为均等化转移支付,这与现实转移支付的分配模式差距甚远,在当前不可能做到,可考虑在今后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中,逐渐提高均等化比重,即目前转移支付资金40%-60%按均等化方式分配,其余的仍按老办法分配。
三、模型验证和分析
仅设计模型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经济能力与转移支付的联系进一步验证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的规则,乡镇经济能力越强,转移支付的数量越少,乡镇经济能力越弱,转移支付的数量越多,然而在转移支付均等化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存在着长官偏好,致使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严重不足,本文用大小样的数据予以说明,选取的大样本是我国最早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太和县,该县从1994年开始实施税费改革,有着很强的典型性。选取的两个小样本,一是城乡结合部的A镇,该镇土地较少;工商业较发达,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工商业,农村税费改革对该镇财政收支影响较小;二是传统农区的B镇,乡镇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对该镇财政收支影响较大。根据上述模型计算得出以下三级典型数据:
从下表中,我们发现:第一,财政收入是决定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规模(除体制补助、两税返还外)的决定因素,乡镇财政收入高,可以减少甚至不需转移支付。第二,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均等化程度水平不高,既然转移支付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弥补地区差距的,农村税费改革造成乡镇财政收入的锐减,迫切需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而现实的转移支付仅满足需求的12.21%和13.56%,显然太小了。
表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项目 太和县31个乡镇 A镇 B镇
实际财政收入 11777 1336.5 382.8
财政支出需求 28541 1208 547.1
财政实际支出 11777 1256.3 382.8
转移支付资金需求 16764 0 162.3
已实现转移支付 2044 0 22
尚需追加转移支付 14720 0 160.3
四、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本文分析了农村税费改革条件下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的必要性,并设计了数学模型,由于乡镇经济活动的复杂性,这些模型需要进一步测算和验证。同时我们还应关注的问题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如此巨大的转移资金数量需求上级政府能否满足?我们的思路是:在鼓励乡镇增收节支的条件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乡镇财政该收的部分没有收上来,造成财力下降,乡镇在增收方面努力不够,同时,由于财政上实行分灶吃饭,乡镇财政管理能力不足,财政支出缺乏监督,人为地造成财政缺口,为此,乡镇政府应从开源和节流方面充分挖掘潜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先进性教育农村税费改革后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问题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