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是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理念和要求。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除了规模小经营分散,还有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生产、加工、销售、贸易分割、脱节。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法则配置资源,拓展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多次加工增值,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水平。
3、是龙头企业带动,互助共赢,和谐发展的理念。既抓住发展龙头企业这个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又下大力量,大力扶持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各类服务组织发展,特别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企共发展,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
五、产业化龙头企业有特定概念:农民真增收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是由组织起来的农户、龙头企业、联结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服务组织三个市场主体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由一定的利益联结方式和机制形成的新型经济联合体,或合作与联合组织。龙头企业是关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三条基本要求:一是有明确的利益联结机制。比如合同最低保护价、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机制。二是有联结的具体形式。比如通过合同形式连接、通过服务组织形式连接、通过股份合作形式连接,或者其它。三是进入产业化经营组织系统的农民一定要真正增收。国家扶持龙头企业,重要的理由就是,龙头企业要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农业发展。国家和省重点龙头企业更是有明确的标准和认定程序的。两年监测评估一次,实行有进有出,不能带动农户增收和农业发展的将被淘汰。
六、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市场主体,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组织形式。在2000年到2008年间,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快速发展,由6.6万家增加到20万家;带动的农户由2000多万户增加到9800万户;而且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的新格局。2000年我国龙头企业出口创汇66.6亿美元,2008年339.7亿美元,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产业化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优势明显。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民就业数量大、途径多。除了在企业直接就业,也有大量农民在作为生产第一车间的规模化种养基地就业,同时还有一些农民在产业化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就业。据统计,全国现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0.15万个,直接在产业化经营组织就业的就有4701.81万人,比2007年增加12%;其中龙头企业从业人数2544.61万人,比2007年增加7.9%。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中进行稳定生产并且获得稳定收入的农民有1亿多人。今年上半年小型龙头企业用工有所减少,但大型龙头企业提高产能,增加用工的幅度比较大。
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效果好。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中工作的农民,不仅有工资收入,还有大量农民通过合同保护价、利润返还等形式得到比一般农户更多的收入。据统计,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户均年增收由2000年的900余元增长到2008年的1797元。年均增幅超过10%。2008年原料采购价值1.56万亿元。
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企业总体效益提升。通过应对金融危机考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首先它是一个民生产业,涉及较多的产业和产品类型是民众生活所必需的,符合扩大内需的产业方向,受影响较少。第二,我国的农产品加工潜力大,边际收益处于上升阶段。我们调研发现,2008年销售收入过亿的农业企业6852家,固定资产、销售收入、净利润、税金都是增长。有1703家龙头企业还创建了省以上研发中心。
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现在,我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兼并、重组、收购、并购,做大做强,提升竞争力成为一种趋势。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三农问题农业文章:农业产业化是投资沃土(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