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展各种合作经济组织。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解决因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交货时间不能保证等诸多影响农业企业经营的问题,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增加组织内部农民收入。万州区天城镇茅谷村建“南山贡桃”200多亩,其生产、销售都与贡桃协会的付出分不开。
3.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问题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相适应的问题。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经济较快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运用订单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打造农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可以建立优势农产品商品化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实现一村一品,一品一产业的发展格局。
4.下派乡镇干部担任“村官”。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富余人员增加。可以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把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事业心和自愿献身农业农村工作的年轻干部下派到村担任村支书或村副主任,通过他们带领农民学习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管理知识,同时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示范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当好引路人。
5.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村、支“两委”,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和民主监督小组“两组”,组织开好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两会”,明确各自职责,认真搞好村务、财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形成民主决策和民主议事制度,切实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受益权等民主权利交给人民群众,努力探索民主管理新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支撑。
(四)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导,狠抓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贫困山区农民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千百年来的小农经济意识禁锢了他们的思想,很多落后的生活方式和陈规陋习以及封建残余思想短时间内难以根除。因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狠抓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历史任务。
1.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一免一补”和“一费制”收费标准,解决农民子女读书难问题,切实巩固“两基”成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要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调整规划农村学校布局,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城镇教师支持支援边远贫困山村教育的制度,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2.加快农村“三室”建设。一是要加强村合格卫生室(含计生室)建设,每个村卫生室不少于60平米;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确保贫困山区农村农民参合率达到100%。加强以乡镇中心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要增加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经费预算,建立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卫生事业的机制。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切实宣传和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二是要加强村办公室建设(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农村基层组织阵地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重要载体,每个村都要有独立产权的村办公室、村会议室,保证软件、硬件设备设施齐全,切实规范村级行政行为。三是要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认真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积极扶持发展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万州区天城镇茅谷村农民就自发组建了一支文艺宣传队,经营得比较成功,很受农民群众欢迎。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三农问题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